建置沿革
清朝中叶,乾务镇原隶属
新会县,所以有“
四邑”人之称。清宣统二年(1910年),受香山县黄梁都所辖。民国十四年(1925年),乾务镇是
中山县第八区内的乾务乡和
东湾乡。1950年6月,中山县分11个区,第八区区政府设驻乾务,全区建立26个乡(镇)政权。1952年6月,中山县改置成15个区(原八区分为八、九两区)。1955年8月,按广东省人民委员会规定,各区(镇)改为以所在地区(镇)名称命名,八区改称乾务区。1957年3月,撤区并乡。1958年10月,成立斗门人民公社。
[3]1959年11月,乾务镇撤销大公社后把斗门公社分为斗门、乾务、
白蕉三个公社。
[3]1961年,乾务恢复区管,管辖乾务、东澳、荔山三个小公社。1963年初,撤销区建制,复称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撤销公社建制,改为区建制,原生产大队改为乡。1987年1月,区改镇建置,乡又改为村。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十四年(1925年),乾务镇管辖乾务乡和东湾乡。乾务乡所属有:乾务、东务、东村塘、南佛、海北头、大坑、新平山、旧平山、
观音岩、西成围、石狗涌、大海环、南水、北水、草朗、黄金、大霖、小霖等村;东湾乡所属有东澳、湾口、牛山、
高田、南安、狮群、石狗、西埔、东明等村。实行新县制后,各乡以下设保,乾务镇两个乡共设28个保。1957年3月,把乾务区分为白蕉、荔山、乾务三个乡,南新、平沙等乡划出归平沙农场。1958年10月,乾务镇管辖白蕉乡、荔山乡、乾务乡、六乡乡、赤坎乡、斗门乡。1965年7月19日,斗门县建县后,把沙仔、东明、西埔、黄金、草朗等村划出归泥湾公社,把马山网山、
夏村、南山、荔山、虎山等大队划归五山公社。1975年从东澳划出狮群、南安、石狗等村成立团结大队,全镇由原来7个农业生产大队扩展为8个。1990年,设立行政机构镇人民政府,在镇政府之下设八个村。按居住类型划分,以民、沙为划分点,全镇分民、沙两大部分。乾东、乾西、乾北(含东村塘自然村)、狮群(含南安、石狗、
三家村自然村)、东澳、湾口(含牛山自然村)等六村,是住民耕沙的地区;大海环、石狗(即石狗冲)两村是住沙的水上居民。
[3]
区划详情
2014年乾务镇下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具体为:东澳村、夏村、湾口村、乾东村、新村、狮群村、大海环村、乾西村、石狗村、乾北村、
荔山村、网山村、南山村、三里村、虎山村、马山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西部,南与
金湾区
平沙镇接壤,北与
斗门镇相连,东面毗邻
井岸镇新青工业园,东南隔鸡啼门水道与
红旗镇相望,西临虎跳门与
崖门两水交汇入海口,陆地面积190.62平方千米(2017年)。
气候
乾务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终年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夏长冬短、夏少酷热,冬少严寒,湿度大,云量多,降雨丰沛,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台风、暴雨比较频繁,低温冷寒时有发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地质地貌
乾务镇依山临海,地形多种多样,有高低不平的山坡地;有海拔21米高的连绵丘陵台地和平原
沙田区。
[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乾务镇耕作面积68.993亩,其分布区域按地形发育生成情况分为沙围田区、民田区、早园地作物区三个区。
[4]
矿产资源
乾务镇各山都储存有大量的花岗岩石、白石和少量的甲长石。尤以花岗石居多。大旗山有钨矿。
[3]
药产资源
乾务镇药材资源包括薄荷、
九里香、
千斤拔、
车前草、金银花、杜仲,山紫苏、枸杞、芦根、金苇根、地胆头、
鸡骨草、大力根、五爪金龙等。药类资源种类繁多,大部分是野生的,人工培植甚少。
[4]
人口民族
人口81433人(2017年),旅居港澳、海外乡亲3万多人,是著名侨乡。
民族乾务镇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
交通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西部、
斗门区南部。东与珠海市新青工业园相接,南与
金湾区一水相隔,全镇以珠港大道贯通南北、珠峰大道贯通东西,北连黄杨大道及
西部沿海高速出口,辅以一条省级道路贯通全镇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道路。是广东省出海五大门中的
崖门、虎跳门、鸡啼门出海交汇的“金三角”。交通发达,毗邻
珠海港、珠海机场,珠峰大道、珠港大道贯穿全镇,
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近在咫尺,规划中的
广珠铁路西线在境内设立
货运站。
经济发展
综述
2014年乾务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99.8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1.4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2.8%;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0.98%;农业总产值8.4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0元,同比2013年增长10.2%。
第一产业
截止2015年,乾务镇打造以优质水产品养殖和优质蔬菜种植等为

主导产业的新型农业结构,现有虾蟹、香蕉、水稻、蔬菜等19个农业基地。201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8.4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0元,同比2013年增长10.2%。拥有水稻示范基地2个(新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1035亩、虎山水稻良种示范基地1500亩),水产养殖示范基地3个(大海环华记乌头鲚养殖示范基地1000亩、镇农场嘉宜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2000亩、镇农场海惠鳗鱼养殖示范基地1000亩),香蕉种植示范基地2个等(乾北农朋农资香蕉种植高产示范基地1200亩、镇农场香蕉种植抗病毒示范基地500亩)
第二产业
乾务镇内的富山工业园于2009年挂牌成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产业和临港装备制造业,是珠江西岸
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聚集了包括中国北车珠海基地、杰赛科技、瓦锡兰玉柴中速机、
修正药业、翔宇实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2010年全镇的工业总产值49亿元。截止2014年,镇内有明星企业:方正科技
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广东坚士制锁有限公司、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白兔陶瓷有限公司、珠海玉柴船舶动力有限公司、珠海住化复合塑料有限公司6家。
第三产业
截止2014年,乾务镇旅游发达,有市幸福村居示范村4个,区幸福村居示范村4个,
马山村为市
生态村,网山村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
古村落”,夏村2014年荣获“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14年,乾务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撤并15所小学,属下有公办中小学5所:乾务中学、
五山中学、
乾务中心小学、五山中心小学、
马山小学,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5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协同发展的全民
终身教育体系;乾务镇教育设施设备配备达现代化先进水平,其中乾务中心小学、五山中心小学达省一级学校标准,五山中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市一级标准,乾务中学和马山小学达区一级标准,全镇学校拥有电教平台(含多媒体综合电教室)115个(含计划安装),校园网5个,全镇学校计算机均可
接入互联网,实现了“
校校通”工程;在编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3%、99.6%,2005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评估,2010年也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
文化
乾务镇建有总面积达2650平方米的乾务镇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设有

民间艺术展览室、民俗文化展览馆、图书阅览室、儿童活动室、乒乓球室、棋艺室等;在镇文化站的积极带动下,民间文化艺术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5年,全镇16条村,共有曲艺社13个,建立了
飘色队、佛家拳武馆、锣鼓柜、醒狮队等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术队伍达2700多人。
卫生医疗
截止2015年,有卫生院1间,该院卫生院于1952年成立,全院占地

面积18483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口腔科、中医科等15个诊疗科目,全院有在职人员79人。共有医生30名、病床28床;全镇16条行政村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
农民养老保险100%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7%。,镇周边还有有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重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大型医院。
所获荣誉
截止2014年,乾务镇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
装泥鱼”习俗)、省级非遗名录2个、市级非遗名录5个、区级非遗名录7个。2012年,被评为“全省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建设先进综

治信访维稳中心”,荣获“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等光荣称号;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
体育节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荣获“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乡镇”和“
斗门区无山火镇”称号。2014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夏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文明村”称号。荣获“斗门区无山火镇”称号。
地方特产
藤鳝藤鳝是鳗鱼的一种,不能用饲料喂养的纯野生食品,生长
珠海斗门乾务地方特产(4)在咸淡水交界外是乾务镇的著名土特产之一,其体型、花纹及颜色均类似老藤条,多刺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成为筵席上的上等佳肴。
青蟹青蟹学名
锯缘青蟹,属
甲壳纲,梭子蟹科,俗称青蟹,是乾务镇特产之一,生长于咸淡水海域,从不同生长时期可分为庵仔蟹、重壳蟹、水蟹、肉蟹、膏蟹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历来有“先
食蟹,余肴无味”之说。
沙虾沙虾是乾务的著名土特产沙虾,学名
刀额新对虾,俗称
基围虾,体肥壳薄,味道鲜美,是虾中上品,市场价格在40-80元/公斤。沙虾具有鲜、甜、美、脆等特点,是食客推荐的美食,配以海鲜酱油,味道鲜美。
泥鱼泥鱼俗称花鱼,身有花点,肉嫩,味清美,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

醇更少,属高蛋白
低脂肪食品,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乾务镇有着240多年历史的传统习俗“装泥鱼”正式入选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鸽鱼白鸽鱼与花鱼为近亲,是斗门渔民对白花鱼的美称。乾务咸淡水相交,孕育了许多有名的海产品,白鸽鱼就是其中之一。清明时节乾务白鸽鱼肥美肉嫩,“豉油皇焗白鸽鱼”又名“江山美人鱼”为珠海十大名菜之一。
乌鱼乌鱼是乾务镇特色水产品之一,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

乌鱼繁殖力强,胃口奇大,还能在陆地上滑行,可以离水生活三日之久。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品。
香蕉乾务香蕉品种主要以
粉蕉和巴西香蕉为主,粉蕉皮薄,肉质滑,味甜,具微香;巴西香蕉甜度适中,香味浓,品质好,耐贮运,果实商品性较高,很受收购商和蕉农欢迎。2011年乾务香蕉种植面积达到2703亩,主要集中在乾北村、
虎山村、湾口村、镇农场等地。
荔枝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乾务镇种植荔枝历史悠久,如今的
荔山村在宋
时村前村后遍植荔枝,故称
荔枝山,后简称荔山。马山村现存百年以上的
荔枝树多株。主要品种有淮枝、
桂味、妃子笑、
糯米糍、玉荷包,以淮枝数量最多。
旅游景点
乾务“八大景观”是指荔山百岁牌坊、
黄氏大宗祠、莲花山古井、网山
古村落、
南山村镇南楼、乾北石桥、忠义梁公祠、珠海耀朗假日休闲俱乐部。
荔山百岁牌坊荔山百岁牌坊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平方米。这是清帝为享年1
八大景观(6)03岁的咸丰年国子监(相当于最高学府副校长)黄增庆所敕建。牌坊正面对联为:“崖海行千波,光涵荔岭;熙朝隆百代,秋晋槐堂。”牌坊背面对联为“大德享大年,恩承玉陛;寿身兼寿世,艺讲琼林。”牌坊额正中赐字“百岁京堂”。
乾务镇荔山黄氏大宗祠乾务镇荔山
黄氏大宗祠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中叶,有500多年历史,现有建筑面积1914.02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保存着古代岭南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是珠海市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莲花山古井莲花山古井位于乾务镇莲花山东南麓门楼,建于宋末元初,清道光辛

卯年(1831年)重修。莲花山古井自建村不久后,由当时的开村始祖白石公(梁白石)带领村民挖出这口井,是乾务镇最老、最深的井。井水清洌,长年不竭,青砖护壁,花岗岩石围。
乾务镇网山古村落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处南海之滨、
崖门之东,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一些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古岭南人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南山村镇南楼南山村镇南楼位于斗门区乾务镇
南山村的山腰上是一座古旧的信号楼。由于当时社会治安混乱,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镇南楼的建造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这座防卫性护村岗楼可作为防涝防匪之用。由当时南山旅美华侨陈泽三和陈曲经两人在国外发动侨胞捐资回乡建造。镇南楼第五层楼顶悬挂着一座大铜钟,击鼓时,钟声铿锵嘹亮,可以传至五公里外的平沙农场大虎分场。镇南楼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至今依然傲立在南山村,成为了乾务镇的一个历史地标,也是镇里难得的古建筑之一。
乾北石桥乾北石桥建于明朝末期(1641年左右),没护栏更没有任何雕饰,朴素的石桥横跨在龙漩窟及附近几条山溪的汇流段。古时的乾务村民外出活动都要经过此桥。名闻遐迩的乾务飘色,此前都从此桥经过前往当时的斗门县城演出。乾务梁氏培养出的多名举人、进士,也都是从此桥出外应考、做官。它在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注视着乾务镇的繁衍生息,并成为乾
北村村里风俗的载体,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忠义梁公祠忠义梁公祠,建于清朝中叶,是乾务梁族四世组梁东桥之裔供梁公及

阮氏、赵氏安人之宗祠,一连三进的巨型建筑。雕梁画栋,塑壁琢柱,大门顶上,塑着御赐的“忠义流芳”泥塑匾额。1987年10月,乾务镇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在旅外乡亲鼎力资助之下,把忠义梁公祠和毗连的梁氏大东祠,重行修饰门面,回复故容。
珠海耀朗假日休闲俱乐部珠海耀朗假日休闲俱乐部座落于斗门区乾务镇,占地五千余亩,四周园林茂密,风光如画,是商务、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700亩的水库碧波粼粼,高尔夫、四星级标准之度假商务会所(含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桌球/水库垂钓等)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渡假胜地。
历史人物
黄錀黄錀,男,字世美,号称香山主人,(即九世祖荔山公之三子),斗门县(前属中山县)五山镇荔山村人。生于明正统元年(1444年)甲子岁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终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丙寅岁十二月十九日吉时,享年六十有三。
清代进士黄槐森黄槐森,字作銮,号植庭。荔山人。自小就很有抱负,勤奋好学,受到乡村父

老的赞扬,族中父老黄香石,曾写了一首诗赠之。诗曰:“荔山雄海国,祠宇仰前贤(荔山黄族曾建有六贤祠)。若辈宜争奋,吾宗岂偶然。文章归有用,德业浩无边。黾勉艰难日,任谁济大川。”这首诗一方面看到黄槐森的文才突出,同时又给黄槐森很大的鼓舞,更加发奋读书。在同治元年(1862)赴京会考,中进士,入翰林院编上修。后任刑部给事中,外放视察,权升
云南巡抚,调之贵州巡抚广西巡抚,广西布政使,历官数年,为人有正义感,名声很好。
老华侨陈康大陈康大(又名
陈龙),1864年生于五山镇南山村,他排行第四。十八九岁时移民到美国加洲,初时,白天在其胞兄工作的民记米店装运大米,晚上到华人区教堂学英文,这时后来与洋人打交道,在加洲克拉门托一桑、尤干三角洲耕作获得巨大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
乾务梁氏第四祖梁富
字东桥,乾务梁族第四世祖,明朝人。明正统十四年(1449,己已年),五山葵山农民义军领袖林帝佑,随广东农民起义军领袖
黄萧养率兵共反朝廷。林被黄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林妻苏氏也随军战斗,是妇女首领。林帝佑反朝廷之举,梁富密告于官府,为林所悉而逮。正统十四年十二月,林将富推下崖门海溺毙。富之事,闻于朝廷,被明英宗表为“义民”。清雍正七年己酉年(1729),乡民建忠义祠而奉祀。
林帝佑马山葵山人,明正统年间,响应南海县黄肖养号召,举义旗,反朝廷,被任命为殿前都指
指挥使,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在香山大榄都,龙眼都发动农民反对明朝地方统治者,由于农军未经训练,交战乱作一团。帝佑与妻苏氏率女兵披甲出战,在城墙边缘抗击官军,夺取胜利。林帝佑反朝廷的举动,由乾务梁东桥密告官府,帝佑逮富报复,于十二月推梁东桥下崖门海溺死。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乾务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