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社会认识方法论的导论。社会认识方法论是哲学认识论和剩‘学方法论之间的桥梁,它力图促进不同认识层次(哲学———科学)的纵向渗透,建立诸种认识方式的系统结构。本书着重对社会认识系统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出了社会认识系统的悖论,探讨了社会认识系统的性质、趋势和思维基础,并提出了创造整合性思维问题。作者认为,社会认识方法论研究人们认识社会现象、过程和本质的一般方法论原则,它是包括哲学、科学和技术认识方法以及人文知识、日常认识在内的各种认识方法的系统综合;研究社会认识的一般特征和途径,社会认识方法的层次和结构,处于不同层次的认识方法的实质和相互关系,揭示社会认识的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过程,从而探讨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全书除“前言”外,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社会认识的基本问题,考察了社会认识方法论研究的科学和社会背景,分析了社会认识方法论概念和关于社会认识系统的观念,提出了社会系统的现代研究方式别干传统研究方式的经验性、思辨性和个体性,是系统研究方式。作者认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式,意味着研究活动在组织结构、知识结构上的系统组合优化,在研究过程、研究程序上的系统综合效应,它示是以个体去对应、处理系统,也不是以片面的经验或思辨去对应、处理社会系统,而是以系统(认识系统)对应,处理系统(社会对象系统)。第二篇论述社会认识系统的结构,在认识论和系统结合的基础上,把社会认识系统划分为七种认识方式;日常认识方式、科学认识方式、技术认识方式,艺术认识方式、价值认识方式、宗教认识方式、哲学认识方式。从认识论角度逐一确定了上述认识方式的主客观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认识系统的直观图式。作者认为,社会认识系统主客观结构的研究,直接导向的科学目标是,探讨社会认识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为建立数学——逻辑模型奠定基础,寻求系统结构的组合优化,争取实现社会认识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自觉调节,它所导向的哲学目标是,拓宽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基本理论,争取实现科学认识和人文认识、理性和非理性的新的大综合。第三篇论述社会认识系统的悖论,作者分析了社会认识中的悖论。现实中的循环和思维中的悖论。作者认为,悖论,一方面推动了对传统形式逻辑的理解,另一方面暴露了传统思辨性的“辩证逻辑”的局限性(它还没有找到适合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新形式),作者提出悖论研究正是从形式逻辑过渡到新形式的辩证逻辑的桥梁,它有可能找到创立数理形式的辩证逻辑。第四篇论述社会认识方法论的思维基础,提出整合性思维,综合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但每一段综合都伴随着分析。分析和综合不是分别进行的,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它的主要原则是:系统—一整体性原则。结构——动态性原则、简化原则。它的表现形式是: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相结合。逻辑和非逻辑、科学和经验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该书作为研究社会认识方法论的专著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该书语言干实、论点子稳、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并且努力综合现代科学知识,是社会认识方法论研究领域中一本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著,可供进一步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同志参考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27.2万字,责任编辑孝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