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

中文名 底线公平
原则 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制度
目录导航

原则

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实现底线公平具有关键意义。对生命有直接保护作用的是三个因素:卫生、保健和医疗。

在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下,医疗被置于优先地位,其实,研究证明,卫生对人的健康和寿命影响最大而花费最小。其次是保健,也是花钱少而受益大。以预防为主,搞好公共卫生,对广大人群构成威胁的传染病、流行病、地方病等等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中华民族健身传统证明,只要具有良好的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危害大规模群体的如糖尿病等“富贵病”和艾滋病等病症就可以避免。这些都可以降低保护生命的社会成本。在卫生保健之后的手段才是医疗。但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达和医疗费用的提高,只能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从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看,几乎所有实行这项制度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出现巨大的赤字。发展中国家对此只能量力而行。

底线公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意义 对于养老保障来说,一个老人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加上卫生保健和医疗救助,就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社会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如果再有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以及有巨大发展余地的社会服务,并且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那么他就可以保障体面的老年生活。这后一方面,主要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

机制

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建立于它们的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当时,对于GDP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恰当比例关系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它们不是寻找社会保障的底线,而是在不断冲击高线,造成社会保障水平居高不下。另一个原因,是在政党竞选中,社会福利成为拉选票的手段,造成社会福利水平节节攀升。总结以往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要形成一种富有弹性的调节机制:一方面,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这种机制能起到激励作用,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而在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它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以便把它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底线公平正是形成这样一个调整机制的基础。

引入底线公平概念的作用就是把社会保障的刚性部分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让出更大的部分给柔性机制的发展:激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担当重要角色,实现社会保障主体多元化。

意义

底线公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意义

对于失业者来说,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加上卫生保健和医疗救助,他就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如果辅以积极的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社会互助,他就不仅可以获得体面的生活保障,还可以尽快重新就业。

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即可看出,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内部有层次的关系,底线公平是基础的层次,这是由政府来负责的。其他制度可以置于底线公平的基础之上,这是通过社会、个人采取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前者属于雪中送炭,是必保的,硬性的;后者属于锦上添花,是灵活的,可调控的。这样,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有了一个合理的内部结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