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

作品名称 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
作品出处 贺麟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贺麟

朱子的太极统言之可以说只是一个理,但为方便起见分开来说,据我看来,他的太极实含有三种不同的意思:

第一,朱子的太极就是他“进学在致知”所得到的理,也就是他格物穷理,豁然贯通所悟到的理。这个太极就是“道理之极至”,就是“总天地万物之理”,也就是“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之先(即transcendent之意)而蕴于三者之内(即immanent之意)”的理。这个理就是朱子形而上学的本体(宋儒称为道体),就是最高范畴。所以朱子说:“太极本无此名,只是个表德。”“表德”二字即含有范畴之意,或“表示本体的性质的名词”之意。这种的太极,最显著的特性,就只是一种极抽象、超时空、无血肉、无人格的理。这一点,黑格尔与朱子同。黑格尔的太极也是“一切我性,一切自然的共同根本共同泉源”。黑格尔的本体或太极,就是“绝对理念”(absolute Idee)。“绝对理念”有神思或神理之意,亦即万事万物的总则。宇宙间最高之合理性,在逻辑上为最高范畴,为一切判断的主词。其在形而上学的地位,其抽象,其无血肉、无人格与超时空的程度,与朱子的太极实相当。不过朱子有时认心与理一,有时又析心与理为二。有时理似在心之外,如“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等语的说法。有时理又似在心之内,如“心统性情”(性即理,情属气)及“所觉者心之理也”等处,因为朱子认为理无内外,故作此理似在心外,似在心内,似与心一,似与心二之语。而黑格尔则肯定的抱认识一元论,认心即理,理即心,心外无理。所以黑格尔的学说是绝对唯心论,而朱子则似唯心论又似唯实在论,似一元论又似二元论。这是朱、黑的不同之第一点(不过朱派的嫡系如蔡九峰(沈)、魏鹤山(了翁)等似纯趋一元的唯心论)。黑格尔全系统的中坚是矛盾思辨法(dialectical method)。而朱子仅是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批导方法,再兼以“笃行”的道德修养,既不持矛盾的实在观或真理观,亦从来不用矛盾的辩难法以驳倒对方。这是朱、黑之第二大异点。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出处收录

此文出自于《贺麟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

作者简介

贺麟(1902—1992)先生,字自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以研究与翻译斯宾诺莎、黑格尔哲学著称于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留学于美国(奥柏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抗战前夕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学府。贺麟治学凡六十余年,中西会通、古今会通,在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尤其是早年力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自创“新心学”,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汇欧陆唯心论,发扬陆王心学之菁华,自成一个体系,与冯友兰、金岳霖、熊十力等人的新儒学,鼎足而立,一起构成了一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新图景,对后世中国思想之发皇,影响深远。编者简介高全喜,贺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1962年生,江苏省徐州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法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法理学和宪政理论。有《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2009)、《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2011)等多部著作出版。[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