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南亚研究》创刊。
1980年,《南亚研究》停刊。
1981年,《南亚研究》刊期变更为半年刊。
1982年,《南亚研究》刊期变更为季刊。[1]
1995年,《南亚研究》停刊。
1996年,《南亚研究》复刊,以半年刊稳定发行。[1]
2009年,《南亚研究》刊期变更为季刊。[1]
2014年12月,《南亚研究》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南亚研究》主要设有南亚地区、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哲学、宗教等栏目。[2]
《南亚研究》主要刊登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宗教、哲学、历史、文化、社会等学科的研究性论文、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报道和分析南亚地区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2]
据2019年第4期期刊内页显示,《南亚研究》编辑委员会有委员27人;编辑部有编辑3人。
职务 | 名单 |
---|---|
委员 | 王邦维、毛悦、文富德、叶海林、吕昭义、任佳、朱明忠、刘建、刘曙雄、孙士海、李向阳、沈丁立、宋德星、张力、张宇燕、张位均、尚会鹏、邱永辉、赵干城、段晴、姜景奎、姚卫群、唐仁虎、唐孟生、葛维钧、谭中(美国)、薛克翘 |
编辑 | 吴兆礼、毕方圆、王晓蓉 |
资料来源: |
职务 | 名单 |
---|---|
委员 | 王邦维、毛悦、文富德、叶海林、吕昭义、任佳、朱明忠、刘建、刘曙雄、孙士海、李向阳、沈丁立、宋德星、张力、张宇燕、张位均、尚会鹏、邱永辉、赵干城、段晴、姜景奎、姚卫群、唐仁虎、唐孟生、葛维钧、谭中(美国)、薛克翘 |
编辑 | 吴兆礼、毕方圆、王晓蓉 |
资料来源: |
据2020年4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南亚研究》共出版文献量1855篇。[1]
据2020年4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南亚研究》共载文811篇,基金论文量为195篇。[2]
《南亚研究》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政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1][2][3]
据2020年4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南亚研究》总下载次数506690次、总被引次数8029次,(2019)复合影响因子为2.274,(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1.565;[1]
据2020年4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南亚研究》被引量4082次、下载量30073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南亚研究》影响因子为1.9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368名。[2]
标识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为该刊题写刊名。
《南亚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宗旨。
《南亚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