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的舞会(3)《红磨坊的舞会》是一幅描绘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尽情歌舞、聊天的画作。画中背景是位于巴黎马特尔高地的一处露天歌舞厅。画面以舞池的栏杆与大树为一条直线可以分成两个疏密不同的部分,前面的人在悠闲的聊天,后面的人正在翩翩起舞。在画面的前景中一个小姑娘坐在长凳上,脸朝外面,另一个年轻女子把手搭在她的肩上,正与舞池外面的一位男士谈兴正浓。男士左边的桌上摆满了饮料,旁边一个小伙子正专注地盯着正在谈话的年轻女子,好像被其中的那位女子的美貌深深吸引了一样。他的右侧是一个叼着烟斗吸烟的男士。舞池的转弯处,一个戴着黄帽子的男士正探着身子,向一位背靠在树上的女士搭讪。他们的背后是正在热烈跳舞的人群,其中有两对正在热烈地拥吻,另外一对舞伴,两个人都回头看着舞池外面。画中的人物都穿着时髦的服装,热诚、大方、愉快、现代。[2]
《红磨坊的舞会》中人物大部分是雷诺阿的友人:围在桌边的是巴黎明星珍妮的妹妹卫斯哲尔,评论家利培益尔、画家布兰克·罗密等人。跳舞的人中有马尔克和西班牙画家嘉尔迪耶斯等人。[3]
“红磨坊”夜总会建于19世纪末,尽管当时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亲睐,但是谁也不会想到,酒吧屋顶那个标志性的风车,一转就是一百多年。每天夜幕降临时,这里妖娆的舞女们,都会随着激情的音乐, 拎起飘曳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上演热烈奔放的“康康舞”。严肃的世俗观被这里灯红酒绿的狂欢所淹没。因为“红磨坊”聚集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很多艺术家都喜欢来这里观察、写生,雷诺阿就是其中之一。[4]
红磨坊是巴黎蒙马特区有名的社交场所,那里有着很大的室内舞厅和树林茂密的庭园,每到假日傍晚,这里到处是喧闹的人群,人们饮酒作乐或翩翩起舞。雷诺阿很喜欢这种气氛。不久,他便以这个社交场所的情景为主题创作了此画。[3]
合并图册(3)《红磨坊的舞会》描绘了一个缥缈的梦幻般的仙境,雷诺阿试图以素描的手法记录下复杂的场景——不求素描的真实可信,只注重表现光、色氛围的真实,从而使观者从纷繁的画面中感受到真实可信的生活气息。画中的人物着装相当时髦,男主人公们都戴着高帽或草帽,女主人公均穿着用箍打撑着的裙子和腰垫。画家采用近景与远景对比的效果来突出杂沓的人群,将一个室外普通的波西米亚舞会的平凡景象,变成了美丽的女人们和殷勤的男人们充满光感和色彩的梦。整幅画洋溢着无忧无虑,愉快和欢乐的气氛。[2]
《红磨坊的舞会》的构图十分复杂、庞大,一簇簇交谈、跳舞、聚会的欢愉的人群,热闹喧哗,既无所谓前景,也没有画出天空。从树叶缝隙中漫射下来,洒在人群身上的交错光点,以及对称和谐的色调,构成完美的布局,闪烁的光影仿佛正随着不断移动脚步的人们,闪闪发亮。[5]
《红磨坊的舞会》画面上看不到天空,光线从树叶的缝隙中照射下来,撒在正在翩翩起舞的人们身上,形成交错的亮点。闪烁的光影好像随着人们舞步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池中的空气反射着光线,在画面上形成了像雾气样的朦胧影子,给人如同缥缈仙境的错觉。舞厅上面的吊灯在日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与人群衣服上的色泽交相呼应。画面上明亮的吊灯、黄色的帽子、亮丽的衣裙与黑色的衣服、围栏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整个画中弥漫的光与影、明与暗以及调和的多重色彩,组成了富有强弱和节奏变化的旋律,仿佛是一首低迷而又曲调平缓的歌曲, 呈现出一种和谐悦目的集合。画上的人物与所处的环境形成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2]
《红磨坊的舞会》中,人群被安排在几条线上。绿色长椅被安排成斜的,而树是垂直的,最明亮的稻草帽重叠在上面,似乎无意为之。消失在远处的人群构成某种地平线,被背景垂直的线条强调。
法国艺术评论家乔治·里维埃:这是纪录巴黎人生活情景,最精确、真实的写照。而以这么大的画幅来创作生活情景的画作,是一项大胆创新的尝试,必然会结出成功的硕果。[5]
1877年,《红磨坊的舞会》进行展览后,被画家古斯塔夫· 卡耶博特购买下来作为私人收藏。
1894年,收藏于法国国立美术学院。现藏于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1877年,亮相于第二次印象派展览。
1897年,亮相于法国国立美术学院主办的雷诺阿作品展览中。
2014年4月11日,亮相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6]
奥古斯特·雷诺阿( 1841—1919), 法国印象派画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利莫市,曾从事陶瓷的绘图工作,后来才开始学习绘画。他是印象派画家中年龄较小的一个。他对人物题材画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的人物画。善于通过纯净、透明的色彩表现人物富有弹性的皮肤和丰满的身躯。他的代表作有《秋千》、《钢琴前的姑娘》、《包厢》、《浴女》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