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纪彭

莫纪彭

逝世日期 1972
出生地 东莞高埗
目录导航

历史人物

体】莫纪彭

【繁体】莫紀彭

【拼音】mò jì péng

注音】ㄇㄛˋ ㄐㄧˋ ㄆㄥˊ

【简介】莫纪彭(1885—1972),字宇非,化名莫侠仁,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人,但更多人认为他是东莞市石龙镇人,这不仅因为他居住在石龙,且那里更是他结识志同道合之士的有缘地,是他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根据地。莫纪彭17岁入东莞师范学堂,曾创办《东莞旬刊》,倡导民族主义,宣传革命,为县令所查禁。后与黄侠毅等组织“醒天梦剧社”,在莞城、省城等地演出《熊飞起义》、《袁崇焕督师》、《张家玉会师》、《拿破仑血战欧洲》等历史剧,深受群众欢迎。孙中山特派黄鲁逸来莞邀往香港演出,场场爆满。1909年,他由冯自由、谭民三介绍入同盟会。1910年,莫纪彭与倪映典、方楚囚、朱执信等在穗发动庚戊新军起义,因事泄失败。l911年辛亥3月29日黄花岗之役,莫纪彭担任先锋队第三队队长,亲率队员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占领观音山阵地,巷战达旦。民国建立后,莫纪彭与刘师复等创办“心社”。后在程璧光海军总长麾下任海军秘书,及任省长公署秘书等职。陈炯明叛变,纪彭非之,后去香港办《大同报》并任主笔。抗战时期,他转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修。抗战胜利后回穗,重建粤东女子职业学校于广州,并创办霭文中学。解放前夕去了台湾,1972年7月27日病逝于台。著有《中国国民党史》、《秀园诗稿》、《同盟会南方支部之干部及庚戌新军起义之回顾》、《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血战军记》等。莫书法纯熟,亦岭南大家。

黄花岗起义下幸存的勇士

  1911年4月27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也是一个碧血横飞的春天。广州爆发举世震惊的黄花岗起义。一百多名热血青年,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臂缠白巾,从广州小东营5号出发,毅然决然向总督衙门发起进攻。他们面对的是清廷数以万计的军队,成败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却丝毫没有阻碍他们的慷慨与从容。战役中七十二名义士英勇牺牲,而幸存下来者,则继续在民主革命的坎途中匍匐前进,其中一人就是在黄花岗起义里任第三路敢死队(选锋队)的队长,东莞人莫纪彭。

   年轻时的莫纪彭已展示出强烈的民主斗争精神。年十七,他就在莞城秘密创办出倡导民族主义,鼓吹革命的《东莞旬刊》,集结志同道合之友。让莫纪彭在民主革命路上继续前行的是在认识三位刎颈之交后,他与李文甫、林直勉、黄侠毅四人情同手足,立誓为国民革命效力至死。他们在石龙成立了“醒天梦剧社”,这是个专门演出东莞历史剧目的剧团,旨在宣传民族主义,鼓舞人们救国。剧团得到当时同盟会老党员冯自由的赏识,莫纪彭以莫侠仁之名与醒天梦剧团的兄弟加入了同盟会,正式走上革命武装之路。

   莫纪彭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香山起义,信念是最好的强心剂。在黄花岗起义中,莫纪彭被选为十路先锋队队长之一,亲率志士,巷战达旦,最后更孤军奋战一日一夜,虽逃过死神的眷顾,幸存下来,但他的功绩,他的伟大不亚于今天安息在黄花岗烈士墓下的勇士。

   民国建立后,这位在民主战役中屡立功勋的莫纪彭,竟然选择了功成身退,不接受勋奖,辞荣返朴。他下帷读书,与刘师复等在广州创办“心社”,提倡世界大同,从此不仕,在学术上再立旌旗。他积极推广《民声》杂志,向全国传播其思想,学界多称其为国内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团。1915年3月刘师复积劳病逝,《民声》杂志勉力维持一段时间后,终于在次年告休。1921年莫纪彭继续担当编辑,恢复《民声》的出版,但由于势单力孤,风潮已过,也只一共出了三期,《民声》即从此绝唱,心社也从此解散。

  之后,莫纪彭在程璧光海军总长麾下任海军秘书,及任省长公署秘书等职。陈炯明叛变,莫纪彭非之,后去香港创办《大同报》并任主笔。抗战时期,他转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修。

  莫纪彭对教育也颇有建树。他曾在民国初年于东莞创立一间所小学,名新民学校。现在东莞中学北校区报功祠旁的地方,就是该小学的原址。新民学校在抗战胜利后被拆。莫纪彭的妻子李蔼文,曾在抗战前在广州创立广东女子职业学堂,但该校在抗战时被毁,李蔼文也在抗战前夕病逝。抗战胜利后,莫纪彭重建广东女子职业学校,并以妻子的名字在广州创办蔼文中学,该校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广州市第十四中学。

  莫纪彭还多才多艺,他善长草书,书法功力纯熟,还善于诗作,著有一卷《秀园诗集》,还负责纂修中国国民党党史。解放前夕,莫纪彭去了台湾。入台后,莫氏著有五十万字的《革命史稿》。1972年,莫纪彭病逝于台湾,终年87岁。

黄花岗起义——黄花硕果仅存

  黄花岗起义让莫纪彭的名声更进一步。鉴于新军起义的失败,革命军决定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起义分为十路进行,入选人士号曰“选锋”,其中第三路选锋由莫纪彭与徐维扬率领,统辖北江流域会党百余人,进攻督练所。黄花岗起义时,莫纪彭与喻培伦携手奋战于观音山,后与但懋辛等人会合,转往东城迎接新军,亲率志士,扑攻两广总督衙门,巷战达旦,占领观音山(即今天广州的越秀山),但后来途中被清廷警察冲散,莫纪彭孤军力战十二小时,辗转突围出广州。后黄兴致南洋诸同志,高度表彰道:“莫君文而能武者,攻督署后,战于龙王庙一带,指挥其中机宜”。报人黄秉鸿曾访问莫氏,并撰《血战黄花岗的莫纪彭先生》一文,称莫氏是“选锋”队伍幸存者中唯一生活在台湾的前贤。1973年9月出版于台湾的《革命人物志·第十二集》称莫氏为“黄花硕果仅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