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廷珍生于1893年3月5日,河南柘城县人。祖辈行医,后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
1917年12月,冯玉祥将军的部队来到当地招兵,为谋求生路,姥爷报名参了军,编入李鸣钟的第16混成旅第3团,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1920年选入师学兵大队受训;1923年毕业于北平南苑军事教导团第九期。姥爷正直、勇敢、勤奋、廉洁,深受冯玉祥将军爱国治军思想的影响,因战功从普通士兵逐级擢升,北伐时任团长,后任第1军第2师副师长、第25路军第3师师长、独立第5旅旅长,1928年授少将衔。
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对各方面部队进行整编,姥爷任陆军独立第5旅少将旅长,归卫立煌将军节制。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国难当头,姥爷数次请战,并代表独5旅亲赴南京请缨抗战。不久,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独5旅划归卫立煌将军的第14集团军序列,奉令由安徽驻地开赴忻口前线。[1]
卢沟桥事变后,他亲赴南京请缨御寇,命令所属3个团到合肥集结,路过河南,向老母表达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的决心。1937年10月11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凭借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开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南怀化(今河南村)高地),我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寸步不让,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
15日,南怀化高地再次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集中五个旅的部队,于十六日发动反攻,收复南怀化高地。郑廷珍亲自来到担任反攻任务的部队动员,鼓励士兵奋勇当先,杀敌立功。
16日凌晨,反攻开始。郑廷珍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警卫人员一再劝阻未果,郑廷珍率领警卫人员一同到前线指挥部队收复高地,到达前沿后,我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这时他跃出战壕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