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已有上述表现至少 1个月。
具体表现为:1.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对新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4.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并且以上表现至少已 1个月。
害怕黑暗、鬼怪、虫子和蜘蛛在3—4岁的儿童是很常见的,大龄儿童常见的害怕是受伤和死亡。恐怖的故事,电影或电视片常加剧孩子的恐惧感。有时家长在发怒或开玩笑时说出的话会使学龄前的孩子信以为真。一个害羞的孩子对新环境的最初反应可能是害怕或退缩,反复的接触和不施加压力的保证则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恐怖症是对外在环境和刺激产生的一种持续的,不现实的,强烈的焦虑反应。对此应鉴别与正常发育年龄相关的害怕和由家庭紧张或外在冲突引起的害怕或恐怖。如果恐怖强烈,与客观的危险程度不相符合,并妨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简单保证无效,应去看精神科医生。 正常儿童对一些物体和特殊情境,如黑暗、动物、昆虫、死亡、登高、雷电等会产生恐惧,但其恐惧的程度轻、时间短,时过境迁恐惧心理很快消失,这为正常情绪反应,不属于恐怖症范畴。虽说恐惧心理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但并不是消极有害的,它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危险场合下产生恐惧,会促使人们迅速离开险境,显然是有利的。而恐怖症则是病儿明知某些物体或情境不存在危险,却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体验,且远超过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劝解并不能消除,则属于病态。
若小儿恐怖表现达到了下列程度之一,可怀疑儿童恐怖症:
1)所害怕的实际上并无危险;或者虽有危险,但他的恐惧程度超过了应有限度;
2)对一种事物的特别恐惧感一直存在,不随年龄而消退,并由此引发退缩和逃避行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3)出现恐惧症状后虽经百般劝慰和解释,仍无法消除,并反复出现急于逃避的情绪。
儿童恐怖症根据内容可分三大类:
(l)对身体损伤的恐怖,如流血、受伤、怕死。
(2)对自然事件的恐怖,如怕黑暗、怕动物、怕高台。
(3)社交性恐怖,如上台答问题、当众表演等。
患儿对某物(人)或处境感到害怕,并出现异常强烈的焦虑反应或回避行为,并严重干扰其生活、学习或人际交往,患儿为此苦恼,并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可予以诊断。
特殊恐怖症的DSM——Ⅳ诊断标准
(1)由于存在或预期某种特殊物体或情景而出现的过度或不合理的显着而持续的害怕;(2)一接触所恐惧的刺激,几乎毫无例外地立即发生焦虑反应,采取一种仅限于此情景或由此情景所诱发的惊恐发作形式。这种焦虑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紧紧拖住他人;(3)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情景,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烦恼忍耐着;(4)这种对所恐怖的情景的避免、焦虑或痛苦烦恼,会显着地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或关系,或者对这种恐怖感到显着的痛苦烦恼;(5)应有至少6个月病期;(6)这种伴于特殊物体或情景的焦虑、惊恐发作或恐怖性避免,都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症(如对污染有强迫思维的患儿在接触脏物时的害怕)、社交恐怖症(因害怕、窘迫、难堪而避免社交场合)等。
社交恐怖症的DSM——Ⅳ诊断标准
(1)在与熟悉的人们作与年龄相称的社交关系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2)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几乎必然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因而可能采取限止这个场合或为此场合所诱发的形式。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从有不熟悉人们的场合退缩出来等;(3)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烦恼而忍耐着;(4)这种对所恐怖情景的设法避免、焦虑或痛苦烦恼,显着地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或关系,或者对这种恐怖感到显着的痛苦烦恼;(5)应有至少6个月病期;(6)这种害怕或逃避都不是某种物质(如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反应,也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分离性焦虑障碍、某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或分裂样人格障碍)。(7)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在与熟悉的人们作与年龄相称的社交关系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也与之无关。
[1]
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表现为面对自己害怕的事物,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慌、紧张的心理,发生在大人身上可以通过劝导、开导等方式排除心理障碍,要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因为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各种观念还不成熟。下面就儿童恐惧症的病因及治疗做简单介绍。
少数儿童的恐怖症有遗传因素,即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多数恐怖症的起因是后天的,以学习为基础。如幼时玩耍小猫,突然被猫咬了一口,以后他见了猫就怕,甚至波及到带毛的东西(如猫的画片、毛茸茸的玩具)都怕。成人用动物等作为惊吓小儿、使其听话的手段时,也是诱导产生特定内容恐怖症的重要原因。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还有交互作用,如小儿的母亲也怕猫,而小儿因经常模仿母亲的恐怖表现会强化自己的恐惧感。患儿通常有自知力和自制力。只有当对特定的对象发生恐怖后,才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和逃避反应。恐怖行为如持续存在,会干扰小儿的正常生活,影响其认知发育和社会适应性发展,所以须尽早治疗。
儿童恐怖症宜作综合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一)心理治疗。在支持和认知疗法的基础上,加以行为疗法,能取得较好效果。行为疗法可采用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冲击疗法等。
(二)放松或生物反馈治疗。训练主动全身放松或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全身放松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此外音乐及游戏对幼小儿童恐怖症治疗效果也较好。
(三)药物治疗。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投予小剂量药物。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儿童恐惧症的病因及治疗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的孩子有相似症状,一定要及时解决,通过开导等方式,以免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情况。儿童是弱势群体,心理承受力小,这就需要家长多给予一些关爱和呵护。愿他们能茁壮、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