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粒岩

麻粒岩

中文名 麻粒岩
透明度 不透明
别称 粒变岩
分布 主要分布在太古宙至早元古代变质岩系中。冀东、辽西比较发育。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麻粒岩    麻粒岩(granulite)又称粒变岩,使一种 变质岩,属中高级区域 变质作用产物,是以含 紫苏辉石为特征的 区域变质岩石。主要分布在 太古宙至早 元古代变质岩系中。1803年 魏斯首次命名。主要由 长石、 石英、 辉石(紫苏辉石、 透辉石等)组成,有时含 石榴石、 矽线石、 蓝晶石等。岩石中 暗色矿物以紫苏辉石、透辉石、 石榴子石等无水 暗色矿物为主, 角闪石、 黑云母等含水暗色矿物较少或不出现。浅色矿物主要为 斜长石、 条纹长石、 反条纹长石和石英,有时可含矽线石、 堇青石等。岩石中含水矿物不稳定,一般不含或少含。岩石一般为中细粒粒状 变晶结构,具不明显的 片麻状构造或块状构造。它们是麻粒 岩相变质作用的典型岩石,由于原岩成分不同,可出现不同类型的麻粒岩。可根据岩石中暗色矿物含量分为两种类型:①暗色麻粒岩(melanogranulite)或基性麻粒岩( basic granulite)。暗色矿物(紫苏辉石、透辉石、角闪石)达30%~80%。②浅色麻粒岩(leucogranulite)或酸性麻粒岩(acidic granulite),暗色矿物含量小于30%。也有人进一步分为暗色麻粒岩、中色麻粒岩(mesogranulite)和浅色麻粒岩。通常认为,其变质作用属于典型的 麻粒岩相的范围。目前对麻粒岩的定义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麻粒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不大于30%;有人认为麻粒岩的暗色矿物应以紫苏辉石为主;有人主张只把具麻粒岩相典型矿物组合的变质岩称作麻粒岩。还有人把含紫苏辉石和不含紫苏辉石的麻粒岩相变质岩(除 大理岩、 石英岩外)均称为麻粒岩,等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