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桂荣

闵桂荣

中文名 闵桂荣
逝世日期 2021年4月28日
学位 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出生日期 1933年6月2日
毕业院校 前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3年6月2日,闵桂荣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一个贫民家庭。

1952年,闵桂荣从莆田市第一中学毕业,并考入厦门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就读,之后因为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

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60年,前往前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学习。

工作经历

1963年,热物理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前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被国家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承担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的研究工作。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既没学过也没干过人造卫星技术,只在展览会上见过人造卫星模型的闵桂荣领命承担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有关热控制技术的研制任务,带领一批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进行攻关,先后担任卫星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至1968年1月)。

1968年,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至1985年1月)。

1975年,闵桂荣担任卫星总体部的领导职务,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设计工作。

1979年,闵桂荣率领空间热物理代表团赴美参加美国宇航学会热物理年会,这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首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高水平的航天学术报告。

198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任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至1985年1月)。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全国科技界各领域14位中年科技专家及夫人到北戴河休息两周,闵桂荣也在受邀之列。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隶属于技术科学部。

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3年,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了中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闵桂荣闵桂荣(4)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人物逝世

2021年4月28日11时36分,闵桂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2]

2021年5月2日上午8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闵桂荣遗体告别仪式。[3]

主要成就

卫星总体设计

闵桂荣作为卫星总体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和飞行工作。

1975年11月,闵桂荣负责的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成功,卫星入轨飞行三天后按计划返回中国大地,并首次带回空间遥感照片,但是这颗卫星在返回防热、落点精度等方面暴露出的技术问题不尽如人意,为改进设计,做好后两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此时唐山大地震突然爆发,闵桂荣和同事们不顾安危走进车间和实验室,当再赴发射场时,飞行试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由此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回收卫星能力和技术的国家。

1983年,闵桂荣被调任去领导研制一种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并担任该种卫星总设计师职务。经过四年的研制攻关,完成了01批次三颗卫星的制造,并分别于1987、1988、1990年连续三次发射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带回了高精度遥感照片。

1985年,闵桂荣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之后,当卫星研制面临经费困难时,他强调航天技术是立院之本,困难再大,也要集中精力搞航天技术;当国防科技面临体制改革时,他又适时提出了“以天为本,天地结合,走向世界”的新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成功研制发射了12颗人造卫星,空间技术也日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为其他国家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搭载试验,并与巴西签定了合作研制中巴资源卫星的计划,中国卫星技术首次走向世界。

其他领域

闵桂荣在航天器热控制方面,负责完成了中国多种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作出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闵桂荣主持并研究制定了卫星热平衡试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提出了卫星热平衡方程积分关系式。他和同事们开辟的航天热控制这门新技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中国早期各种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而且为以后研制多种人造卫星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使中国热控制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21年 国际宇航联合会2021年度IAF“名人堂”(Hall of Fame)奖项
2001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1997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4]
1991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 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荣誉奖
1986年 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0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社会任职

时间 荣誉/表彰
2021年 国际宇航联合会2021年度IAF“名人堂”(Hall of Fame)奖项
2001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1997年 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4]
1991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 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荣誉奖
1986年 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0年 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著作作品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6月-1991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常委
1991年5月-1996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常委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6年5月-2001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常委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6月-1991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常委
1991年5月-1996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常委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6年5月-2001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常委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词条图册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3.09 《献身航天 造福人类 闵桂荣院士文集》 闵桂荣著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1 《航天技术词典》 闵桂荣主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12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航天卷》 闵桂荣主编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09 《卫星热控制技术》 闵桂荣主编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1.09 《导弹与航天丛书卫星工程系列 卫星热控制技术》 闵桂荣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1985.08 《航天器热控制 第2版》 闵桂荣,郭舜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08 《航天器热控制》 闵桂荣,郭舜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12 《宇航技术工程手册》 (苏)索洛多夫编;闵桂荣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5 《不同流体自然对流放热过程的研究》 闵桂荣著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