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

夏曦

中文名 夏曦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1年8月17日
毕业院校 湖南第一师范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01年生于湖南省益阳(今属桃江)县,曾参加新民学会和湖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湖南自修大学教员和湖南学联干事部主任、中共湖南区委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不久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选入中央政治局,同年3月调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书记,曾犯有肃反扩大化错误,后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军分会委员和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1936年2月与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领导长征到毕节创建革命根据地,发现了毕节知名人士周素园,并协同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任命周素园为司令员、邓止戈为参谋长。4月28日,夏随红二、六军团西进至七星关战斗牺牲。[2]

人物评价

对于中国国民革命的方针和目的,夏曦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他曾说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推翻了清朝的政权,仅仅改了一个民国的年号,所以民国十三年来,无一日不在扰攘之中。而其综合的原因,则为军阀制度之存在。他驳斥了所谓联省自治和法治分权等议论,说明今日中国惟一救国之途径,惟有号召全体国民,以真正国民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之势力,解除军阀武装,然后才可能达到革命党的目的。

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法,夏曦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吸取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一要必须注重革命的宣传;二是革命的主义政策,必须适合大多数人民的要求;三是必须注意革命党的组织纪律训练;四是必须解除旧式军队的武装,创立人民的革命军;五是革命发动以后,断不可妥协,必须夺取政权,以严格手段镇压反革命派。

他认为,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必须发动工人阶级,加强工人阶级的大团结。1923年10月23日,夏曦为即将付印的《水口山工人俱乐部纪实》写下《弁言》说,要想成功一件社会事业,个人要牺牲,群众要能团结。水口山工人之大罢工,都能牺牲自己,服从团体,这种精神,就是他们战胜敌人的炮火的原因,也就是值得大家赞美的所在。我们要用自己的权力,毁灭颈上的枷锁,得到最后的胜利。我们的权力是什么?团结就是权力。

夏曦还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重视农民的力量,主张教育和组织农民运动。1924年6月夏曦指出,中国的改造,大家不要忽视了农民地位的重要。在民众运动中,农民运动是占了极重要的位置,因此学生们回乡后应该参加一种农民运动的工作。并提出要在农村组织团体,如平民教育促进会、农村补习教育社等。

夏曦牺牲后,毛泽东同志十分悲痛,对这位“极能做事”的战友深感惋惜,亲笔给夏曦父亲写信,说:“东与曼伯,少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竞之志,亦东之责也。”[1]

人物纪念

1936年,在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军团部里,王震、萧克等和战士们一起,为夏曦举行追悼会。王震在悲痛中讲话,追述了夏曦的革命历程。他的遗体安葬在附近山坡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毕节人民在七星关河畔为夏曦修建了纪念碑。

1986年,在他牺牲50周年时,遗骨迁葬于毕节烈士陵园。[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