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

鹿城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鹿城区
所属地区 浙江省温州市
别名 白鹿城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南部
下辖地区 12个街道、2个镇
行政代码 330302
方言 吴语-瓯江片-温州话、闽语、畲语等
地区生产总值 1262.03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77
面积 290.47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为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解放后(1950年5月)划永嘉县域瓯江之南成立温州市。

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区改设区,名温州市城区。1984年更名为鹿城区。

1996年,全区面积88.3平方千米,人口47.7万人。辖16个街道1镇4乡:大南街道、小南街道、广化街道、五马街道、水心街道、东风街道、市中街道、西山街道、松台街道、洪殿街道、莲池街道、海坛街道、朔门街道、鼓楼街道、蒲鞋市街道、上陡门街道、双屿镇、仰义乡、南郊乡、城郊乡、黎明乡。区政府驻鼓楼街道。

1998年,鹿城区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总人口50.26万人。辖17个街道、1个镇、4个乡及江心屿办事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鹿城区总人口875006人,其中(17街道1镇3乡):鼓楼街道17146人,洪殿街道47615人,东风街道28894人,海坛街道22868人,朔门街道22441人,五马街道23032人,蒲鞋市街道52930人,大南街道21327人,小南街道56320人,松台街道17048人,市中街道21714人,西山街道18949人,莲池街道27167人,广化街道78354人,水心街道48348人,南浦街道71881人,上陡门街道36638人,双屿镇120372人,黎明乡73205人,南郊乡45352人,仰义乡23405人。

2001年,国务院(国函[2001]84号)批准,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调整后,全区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

2001年9月12日,浙江省政府(浙政函[2001]180号)批复同意温州市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城郊乡、黎明乡建制,原城郊乡乡东屿村以外的行政区、原黎明乡全部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2)原城郊乡东屿村和小南街道的东屿居委会划归南郊乡管辖。南郊乡部分行政区域(南塘、灯塔、龙沈3个村)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南郊乡辖5村、2居,驻牛山北路27-1号(原址)。(3)双屿镇部分(垟田、双岙、箬笠岙等3村和温化生活区、新泽、云峰、栖霞、月泉、临风等6居)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双屿镇辖9村、4居,驻温金公路138号(原址)。(4)鹿城区政府直辖区域调整扩大后,连同原直辖区域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2年,全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51个社区、146个行政村。2005年末,鹿城区面积294.38平方千米,人口67.33万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五马街道、莲池街道、水心街道、南门街道、江滨街道、蒲鞋市街道、洪殿街道、广化街道、南浦街道、黎明街道、绣山街道、黄龙街道、双屿镇、七都镇、藤桥镇、临江镇、仰义乡、南郊乡、双潮乡、上戍乡、岙底乡。

2006年末,鹿城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60个社区、14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广场路188号。2008年,全区面积294.38平方千米,总人口69.9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3.34万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61个社区、143个行政村(一说165个社区、142个行政村)。

2011年调整后,鹿城区辖黎明、绣山、蒲鞋市、洪殿、南浦、江滨、南门、五马、莲池、水心、广化、黄龙、七都、南郊、双屿、仰义等16个街道办事处和藤桥镇1个镇。

2011年10月12日调整后,鹿城区辖五马、松台、滨江、南汇、双屿、仰义、七都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藤桥镇1个镇。

行政区划

鹿城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中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94.38平方千米,总人口

鹿城区鹿城区(8)

71万(2010年末)。辖7个街道、1个镇:五马街道、七都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松台街道、双屿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区政府驻广场路188号。

地处瓯江下游南岸,地势平坦。主要河流有瓯江、温瑞塘河、会昌湖等。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104国道、金温铁路过境,机场大道连接温州机场。名胜古迹有江心孤屿及江心寺、东、西两塔、文天祥祠、澄鲜阁、浩然楼、谢公亭,叶适墓、子城城垣及谯楼等。

行政规划

鹿城区行政区划(2011年末)

辖属区域

五马街道:辖57个社区,办事处驻驻万岁里社区。人民中路社区、五马街社区、公园路社区、府前街社区、铁井栏社区、谢池巷社区、纱帽河社区、金锁匙巷社区、甜井巷社区、华盖社区、招贤社区、鼓楼社区、墨池社区、万岁里社区、简巷社区、望江社区、人民西路社区、大高桥社区、乘凉桥社区、蝉街社区、八仙楼社区、仓桥街社区、百里坊社区、安平坊社区、广场路社区、打绳巷社区、永宁巷社区、屯前街社区、道前社区、仓坦社区、龙泉巷社区、花柳塘社区、蒋家巷社区、月光池社区、吴桥社区、汇车桥社区、坦前社区、南蝉桥社区、垟头下社区、虞师里社区、山前街社区、荷花社区、马鞍池社区、河丰社区、闻宅社区、永楠社区、安澜社区、株浦社区、路湾社区、路西社区、甲田社区、永东路社区、垟儿路社区、黎明新村社区、矮凳桥社区、十八家路社区、行前街社区。[12]

七都街道:办事处驻老涂村,辖6个行政村。老涂村、吟州村、前沙村、板桥村、樟里村、上沙村。

滨江街道:辖34个社区、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学院中路191号。灰桥社区、夏屋社区、洪殿社区、筲箕涂社区、黎明侨村、社区、上陡门社区、东游路社区、浦东社区、浦江社区、航标社区、下垟头社区、横河南社区、蒋家桥社区、横河北社区、金丝桥路社区、春园社区、芳园社区、明园社区、青园社区、锦园社区、双井头社区、东港社区、沁园社区、绿园社区、蒲鞋市社区、上村、社区、杨府山社区、丰源社区、宏源社区、恒源社区、汇源社区、上新田社区、下新田社区、同人社区、黎一村、黎二村、巽山村、杨府山涂村、蒲州村、上蒲州村。[13]

南汇街道:辖27个社区、1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双龙路199号。蔷薇社区、迎春社区、柳园社区、清风社区、龙方社区、南塘社区、上吕浦社区、下吕浦社区、宏景社区、春秋社区、文苑社区、宏兴社区、富荣社区、温迪社区、献华社区、鱼鳞浃社区、吴宅社区、龙沈社区、绣山社区、划龙桥社区、万源社区、大自然社区、锦江社区、上田社区、十里亭社区、三板桥社区、西屿社区、鱼鳞浃村、南塘村、灯塔村、前网村、上田村、横渎村、巨一村、龙沈村、划龙桥村、东屿村、龙方村、德政村、里垟村、葡萄村。

松台街道:辖35个社区、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6幢。丁字桥社区、皮坊社区、庆年坊社区、徐衙巷社区、蛟翔巷社区、郭公山社区、来福门社区、松台山社区、张府基社区、半腰桥社区、麻行社区、浦桥社区、翠微新村社区、集善社区、金宅社区、集新社区、月湖社区、打索社区、教场社区、特陶社区、双乐社区、和平路社区、松柏社区、桂柑社区、昌盛社区、西站社区、杏花堂社区、花坦头社区、清明桥社区、昌明社区、隔岸路社区、茶花社区、枫桦社区、菱藕社区、桃李社区、松台村、双桥村、水心村。[14]

双屿街道:辖13个社区、1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温金路138号。新屿社区、中央涂社区、旗山社区、营楼桥社区、温化生活区社区、新泽社区、云峰社区、栖霞社区、月泉社区、临风社区、康园社区、康城社区、康龙社区、牛岭村、岩门村、潘岙村、屿头村、正岙村、上伊村、前陈村、嵇师村、营楼桥村、瓯浦垟村、垟田村、双岙村、箬笠岙村。[15]

仰义街道: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沿兴路142号。仰新社区、澄沙桥村、渔渡村、后京村、前京村、笼川村、垟山村、十里村、河岙村、钟山村、陈村村、林里村、馒头驻村。

藤桥镇:辖1个社区,8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藤桥南街183号。藤桥社区、樟村村、金马村、油岙村、石垟村、陈良村、林山村、南岸村、石埠村、新村、北岸村、垟岸村、下庄村、埭马村、底垟村、底山根村、后垟村、上寺西村、大塘村、坑古村、雅漾村、上埠头村、桥上村、潮济村、大潭村、后支村、前盈村、西洲村、横山村、江南上村、郑大垟村、沙头村、平山村、驿头岙底村、下湾村、仁地村、庄岩村、巽岙村、金岙村、驿头山根村、和平村、东岙村、小旦村、朱下村、茅垟村、东坑村、西坑村、渡船头村、双溪村、沈岙村、下冯村、下垟村、下冯山村、荫溪潮埠村、夏家山村、黄茅坪村、利八坑村、坎上村、上桥村、下岸村、外垟村、潮埠村、竹桥村、西湾村、周徐村、下巨村、前林村、渡头村、营上村、戴宅村、方隆村、岭下村、山岸村、东村、支岙村、枫林岙村、小岙村、三新村、林路村、江池村、田塘头村、白脚坳村、丁埠头村、呈岸村、底坦村、吊降村、江心田村、上皮山村。[16]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名鹿城。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

气候特征

鹿城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极端气温最高41.3℃,最低-4.5℃。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温和湿润的气候,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貌

鹿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滩涂、岛屿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人口

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79.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5万人。从性别上看,男性39.06万人,女性为40.8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9%和51.1%。据2021年全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18.9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13万人,城镇化率为90.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8]

政治

副区长:王媛媛[17]

经济

综合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1亿元、309.26亿元、950.56亿元,分别增长4.9%、7.2%、5.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2%、3.7%、5.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4.5:7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066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529美元),增长5.8%。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16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3.7∶76.1。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3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46%。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4%。其中,居住类、医疗保健类、食品烟酒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分别上涨0.5%、0.5%、0.8%、1.4%、1.4%、3.0%、4.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3.0%。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7%。

202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4亿元和41.44亿元,分别增长16.0%和17.4%。全区实现税收收入33.05亿元,增长11.2%,税收占比为79.7%。从主要税种看,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分别增长5.3%、13.0%、15.7%。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69亿元,增长5.5%,其中民生支出61.06亿元,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82亿元,增长24.3%。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09万元/人,同比提高16.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66.64亿元,增长19.9%。[8]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5%,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增长0.2%、9.5%、13.4%、6.0%和5.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0.11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1.52万吨,增长3.6%。在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846.53公顷,增长2.5%,产量3.45万吨,增长3.3%;油料播种面积200.13公顷,增长12.4%;瓜果类播种面85.4公顷,下降13.7%。淡水产品产量1145吨,增长11.9%。其中,鱼类产量901吨,增长12.1%;虾蟹类产量175吨,增长11.5%。生猪出栏1.81万头,活家禽出栏635.09万只,肉类产量6658吨。

2021年,全年落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0个,藤桥“古埠人家·雅韵藤南”示范带19个项目基本完工。新建2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3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座,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1座,美丽庭院4770户。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2个,覆盖率达100%。巩固脱贫攻坚,农村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参保率100%,全区农村困难家庭无房补助49户65人,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15%以上。[8]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7.48亿元,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2.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4.18亿元,增长10.0%,重工业增加值23.30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48.45亿元,增长13.0%,全年出口交货值53.62亿元,增长9.7%。行业增长面保持稳定,在规上工业26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5.4%、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0.5%、26.9%、14.4%。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及节能产业、新材料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6%、13.8%、20.1%、25.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6.3%,新产品产值率40.1%,较上年增长3.0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9.66亿元,增长1.9%。年末具有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79家。[8]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1.7%,两年平均增长12.6%。全区民间投资增长27.1%,其中民间项目投资下降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3%,制造业投资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3%。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9.5%、31.2%、40.3%。

202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7%,两年平均增长25.5%。房屋施工面积1175.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18.0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78.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4.75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和旅游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53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1.5%。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日常消费类商品需求稳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饮料、中西药品、烟酒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10.9%、14.9%、53.1%。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书报杂志、汽车、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1%、12.5%、14.3%、25.8%。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313.08亿元,增长5.9%。

2021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22.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60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21.79万人次,实现收入85.4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0.74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249.14万美元。全区现有旅行社156家(含分社),比上年增加6家;星级饭店13家,比上年减少1家,饭店客房出租率62.7%,较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57.9%,较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74.38亿元,下降0.4%。其中进口总额19.78亿元,增长48.9%;出口总额454.60 亿元,下降1.8%。对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分别增长25.8%、52.1%、106.3%,其中对美出口额增长108.8%。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395.44亿元,增长7.9%,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49.27亿元,增长12.0%,三资企业出口额1.03亿元,下降11.5%。

2021年,全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2627万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615万美元,占比达99.5%。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4个。

金融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54.30亿元,增长6.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911.69亿元,增长6.0%。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859.43亿元,增长6.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94.69亿元,增长11.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392.96亿元,增长11.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22.12亿元,增长16.8%。

2021年,全年新增A股报会企业1家,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累计新三板挂牌13家,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家,累计168家;新增股份制企业27家,累计269家。[8]

社会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204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99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3.98亿立方米。

2021年,全年完成山地造林和平原绿化面积426亩,国土绿化美化面积3238亩,森林覆盖率为41.82%(含灌木林)。

2021年,全年全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6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9.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37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23天。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62.5%。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6分贝,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5.0分贝。全年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24.8%、氨氮(NH3-N)削减率28.2%、二氧化硫(SO2)削减率5.3%、氮氧化物(NOX)削减率1.6%。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增长7.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0.4%。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增长7.5%,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4%。[8]

社会安全

2021年,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与上年持平,死亡9人、下降10.0%。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均下降50.0%;水上交通领域共发生事故1起、失踪2人;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6起、增长20.0%,死亡5人、下降16.7%。[8]

教育科技

鹿城区鹿城区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小学42所(含86个校区),招生1.18万人,在校生7.06万人,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33平方米。共有初中23所,招生0.92万人,在校生2.65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4.23平方米。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0.04万人,在校生0.11万人。义务段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为99.2%。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742人,中等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92所( 137个园区),在园幼儿3.19万人,幼儿入园率99.8%。新创成省一级幼儿园3所、省二级幼儿园9所、省预二级幼儿园6所,等级幼儿园比例98.5%,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99.7%。

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42家;研发中心161家,其中省级48家,市级72家,区级41家;孵化器在孵企业数130个、孵化器毕业企业数26个;各类市级及以上科技孵化机构33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4家;集聚各类企业及团队超500家,孵化面积超20万平方米。其中浙江工贸学院众创空间、创客梦工厂、温州市田园星创天地、九山创客广场、智创汇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新增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8家,全区规上企业设置研发机构数达321家。全年专利总授权量61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48件。[8]

文卫体育

鹿城区鹿城区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22家,特色书房1家,百姓书屋3家,文化驿站39家,文化礼堂147家。公共图书馆藏书573千册,比上年增加52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34.71万场次,观众230.68万人次;全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608场次,观众17.31万人次。开展文化走亲14场,送戏下乡100场、送展览讲座百余场、线上线下受惠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年末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个,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市级70项、区级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4家,其中市级19家,区级34家。非遗体验基地25家,其中市级9家,区级25家;非遗创艺坊6家。年末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1名,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7人、市级63人、区级121人;全年培养非遗专项志愿者400人,开展非遗体验活动1051场。

2021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09家,其中医院20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村卫生室54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357家,门诊部12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10张;卫生技术人员4542人,增长5.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76人,注册护士1764人,分别增长4.2%和10.7%。全年医院年诊疗73.83万人次。传染病发病率433.87例/10万,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3‰,婴儿死亡率0.28‰。

2021年,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252.93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524个。新增百姓健身房6个,其中新增一类百姓健身房3个,新建登山健身步道8条,合计15公里。新建多功能球场2片、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3片、体育设施进公园1个、健身苑点17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20名,考核国民体质监测3600人,国家锻炼标准测试240人。[8]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01元,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8048元和42860元,分别增长9.8%和10.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3%和9.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2,比上年缩小0.01。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697元,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55368元和32235元,分别增长16.0%和17.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4.4%和15.9%。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9%和32.8%。年末全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73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99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61.0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5.7辆。

2021年,全区设镇2个、街道12个。社区89个、行政村80个,全区土地面积292.8平方公里。

2021年,全年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2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91万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839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270元。

2021年,年末全区在册低保对象5159人,其中城镇3907人,农村1252人,低保资金支出4912.5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92.97万元,惠及8.09万人次。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单位累计14家,各类养老机构床位累计2039张;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累计14个。全年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3803对,离婚登记1135对。[8]

旅游

江心屿: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江心屿历史悠久,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974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扩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等,形成了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格局。为充分开发江心屿夜景资源,1999年竣工的江心屿“亮丽工程”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使瓯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具名符其实,达到环境、艺术、气氛和格调的完美统一,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由强力光带分离出江心屿与江滨路火树银花灯饰相互辉映,使瓯江之夜更加光彩艳丽。2000年,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江心屿的西扩工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寺观庙宇:【江心寺】 :在市区江心屿 。南宋绍兴七年(1137),蜀僧清了填平中川,建寺于上,名中川寺,习称江心寺。

【天宁寺】 :旧名报恩孝光禅寺,在鹿城区天宁巷底。宋政和间(1111~1115),明初逆川大师受戒于此。景泰(1450~1456)后多次修建,俗谚说“外有护国、太平,内有嘉福、天宁”的温州城内城郊四大寺院,此为其一,今仅存一殿,面阔三问,石柱木梁架,重檐歇山顶,两檐间砖砌回廊式栏杆平座,宛若楼台。属于清代建筑。

【妙果寺】:妙果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松台山南麓。系东瓯著名古刹,始创于唐神龙年间(705年),为一代宗师宿觉大师所建。盛于宋,高僧继忠大师曾卓锡方丈,大振宗风,一度成为东南沿海朝圣之名刹。

妙果寺于清顺治十四年曾毁于一场大火,虽于康熙十四年重修,但规模已非昔日可比。后开拓公路时妙果寺被拆除,其间文物、大师舍利、宋鎏金铜佛及大师生平小石碑现藏华东文物馆。妙果寺作为浙江省政府批准重点对外开放寺院。

摩崖题刻:【积谷山摩崖题刻】:在鹿城中山公园南端。据记载,积谷山题刻多达四五十处。80年代调查尚存:“云根”二大字,在春草池东南巨石上,字径2米余,明竹岩(王诤)书。

市区山岳:【华盖山】:位于鹿城区东面,遥望山形如华盖,面积9.13公顷,海拔56.8米。山上东,西两面分别建有华盖亭和夕照亭,山北有临望亭。

【积谷山】:位于中山公园内,面积0.92公顷,海拔38.7米。山顶一亭系名积谷亭,后改称留云亭,1987年重建。

【郭公山】:位于鹿城区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骥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

【松台山】:海拔39米,面积4.23公顷。山上苍松林立,顶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净光宝塔,又称净光山。

公园:【中山公园】:在市区公园路东端,面积5.0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33公顷。1927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拆除城墙,依傍积谷山,辟建公园。

【九山公园】:九山公园是绿带式湖山公园,包括松台山,九山长堤和九山内外河。面积10.5公顷。

【金山公园】:坐落于杨府山麓,面积0.4公顷,建筑面积710平方米,系杨府山涂村农民于1983年集资19.5万元建成,俗称农民公园。

【马鞍池公园】:坐落于马鞍池东路南侧,东接西前河,西临小南路,南靠汇东桥底和城南大道,面积12.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4.7万平方米,是城市中型公园。

著名人物

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谢灵运谢灵运谢灵运(385-433年), 公元422年出任永嘉太守,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山水诗传世名篇,多为赞美温州山水。

叶适叶适叶适(1150-1223年),温州人。南宋哲学家,倡导“务实而不务虚”,批评“高谈者远述性命,而以功业为可略”,主张“黜虚从实”,修实政、行实德、实事实功,是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

王振鹏(约1278-1348年),元,画家,字朋韵,号孤云居一,温州人。因囤艺出众,受元仁宗奖,官至漕运子户,长期在宫延作画,有机会接触御藏历代名画,以界画见入,兼工人物,曾奉诏作十妃岫,又画《大明宫图》以献,称神品。传世作品还有《金明池龙秀图》等。

朱子常(1874-1943年)温州黄杨木雕宗师,名阿伦,温州城区人。其作品《济颠和尚》和《捉迷藏》先后参加近代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分别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和巴拿马赛会二等奖,首次为温州黄杨木雕在世界上赢得声誉。

夏承焘(1900-1986年) ,温州人。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学界称其为一代词宗。

夏鼐(1910-1985年),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称号。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

张淑仪(1935- ),中科院院士,声学家1935年出生于温州城区,女。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为该校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光声热波成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有《叉指换能器激发表面声波的生长特性》等论著。

郑曼青(1902-1975年),书画家,名岳,自号曼髯,别号玉井山人,温州市区人。擅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长期在大陆和台湾高等文化艺术院校任教职。书画作品多次在台湾、东南亚及美、法等国展出,有"画圣"、"东方水墨画大师"之称。

谷超豪谷超豪谷超豪(1926年-2012年),温州人。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专长数学,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三个领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110余篇,专著《经典规范场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和《孤立子理论和应用》(合著)等。

陈光中,法学家,1930年出生于温州。北京大学毕业。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国法律教程》等10余本专著。

荣誉

城市荣誉

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确定“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鹿城区入选。[18]

2020年11月18日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9]

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20]3月,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单。[21]5月,入选“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22]

城市排名

2018年10月8日,鹿城区入选2018年度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排名第49位。[23]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发布,鹿城区排第26名。

2018年10月,鹿城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2名。

2018年10月,鹿城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7名。

2018年10月,鹿城区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19名。

2020年9月,鹿城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五十。[24]

相关历史

温州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过三次沦陷:1941年4月19日,日军登陆瑞安,进而向北攻占温州城区(今鹿城区),至5月2日(共14天),为温州第一次沦陷,时称“四一九事变”。1942年7月11日至8月14日(共35天),温州第二次沦陷,时称“七一一事变”。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共280天),温州第三次沦陷,时称“九九事变”。[2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