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既古老又年轻,为地级宿迁市唯一辖区。辖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0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言其古老,是因宿城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周朝时期建钟吾国,项王故里、马陵公园、极乐庵、苏北大战纪念馆和大量的革命史料等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说其年轻,是因其1996年9月才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仅12年多时间。
宿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徐州观音国际机场、陇海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等众多干线交织构成了立体化交通网络。
宿城区自然资源丰富。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活,适宜各种果树栽培、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生长和畜禽养殖。万亩林果带绵延古黄河数十里。优质石英沙、高品位瓷土矿储量可观,开采价值极高。
宿城区国民经济基础较好。建区以来,按照“工业强区、三产兴城、农业富民、社会文明”的发展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以花卉、林果、蔬菜发展为重点,城郊型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区经粮比例达6:4。
工业经济形成棉毛纺织、玻璃灯具、建筑建材、彩塑包装、医药化工、食品酿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现有各类市场30个,营业面积62.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科教、文化、卫生、通讯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区”、“党建工作先进区”、“文化工作先进区”、“双拥模范城区”、“卫生城市”。
宿城区地处江苏省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之通衢,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和“长三角”腹地区。
嶂山森林公园位于宿迁市北郊7公里处,西邻骆马湖,总面积1万余亩,林地约6000亩,有侧柏、刺槐、黑松、麻栎等70多个树种。此处属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最高处,海拔73.4米(为市区之最)。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
洪泽湖、骆马湖水域总面积达350余万亩,淡水资源十分丰富,骆马湖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骆马湖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地跨新沂、宿迁两县结合部,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扬河滩(宿迁市)闸口,直线长27公里余:西连中运河,东临马陵山南蘼--嶂山岭,平均宽13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当蓄水位23.0米时(古黄河基地),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线东南部水深5.5米,库容量为7.5亿平方米。
宿城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约为 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2002年,气温偏高,降水、日照偏少,春季连续阴雨,长时间低温寡照;夏、秋持续干旱少雨。
气 温
2002年,年平均气温15.3℃。平均气温除1月、5月比常年偏低外,其他月份均比常年偏高,其中2月份比常年高4.4℃,1月和5月分别高3 .3℃和3.6℃。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7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9.5℃,出现在12月26日。
降 水
2002年,年降水总量631mm,比常年少277.5mm。春季阴雨连绵,3月和5月降水比常年偏多。夏、秋两季降水明显偏少,6月至12月降水比常年偏少,其中7月和8月降水分别比常年少111.7mm和91.1mm。日最大降水量85.8mm,出现在7月23日。
日 照
2002年,年日照总时数2173.0小时,比常年少35.5小时,1月、5月日照分别比常年少55.3小时和90.3小时,5月上旬连续阴雨,日照时数仅有19.6小时,比常年少52.3小时。
在宿迁,民间把三、六、九视为“吉日”,无论是举行婚礼、葬礼、探亲访友、新房开工,选定二、四、七的很少。
明朝时,宿迁乡间有对老夫妇,膝下无子,仅有一个女儿,取名李花。李花成年后,如花似玉,非常美丽。由于李花小时受父母溺爱,养成一身娇气。尽管长得漂亮,却无人敢为她提亲。不知是谁,将她的美貌在县官面前提起了。于是,县官便用重金娶她为妻。
李花进了官府,顿觉身价百倍,得意忘形,连生身的父母也不放在眼下。过门三日,爹娘来接,被她拒之门外。从此,和娘家断了来往。起初,李花在官府吃香喝甜,心情舒畅,自不在话下。天长日久,食多嫌饱,肉多嫌肥,常常觉得不顺心;加上吃了玩,玩了吃,手不提篮,肩不挑担,筋骨得不到活络,血脉也不能畅达,以致茶饭不思,昼夜难眠,日渐消瘦了。
县官见夫人有病,心急如焚,慌忙派人四处求医。哪知,李花吃药怕苦,扎针怕疼,宿迁城乡有名的医生都对她束手无策。不得已,县官只好派人出外请“本草专家”李时珍来诊治。
李时珍听差役陈述,心中有数,略加思索,便抽出处方笺,一挥而就。差役接过一看,写的是--“速做新履,送于双亲,病减半;亲手给老人穿上,病则愈;每年三六九探望父母,此病永不再患。”
差役看毕,不解其意。
李时珍见状,便说:“夫人心血麻痹,失情伤感已有数年。静心做鞋,消除烦躁,再回家看望父母,帮双亲做点事,活动血脉,尽儿女之情,病即转危为安。”言罢,笑了笑,又唱了一首《三六九闺女回门歌》,并嘱咐差役转告李花。歌词道--
三月三,回娘家植树屋后边;
六月六,小幼树遇旱水灌透;
九月九,莫忘了施肥如浇油。
再说县官得到妙方,喜出望外,一面说服夫人做新鞋,一面着手备树苗。三月三日,即陪夫人探亲。李花带上新鞋,见到爹娘,心酸落泪,痛哭一场。哭声发自肺腑,泪水出自心田,出了一身大汗,病情果真好转。
那县官脱下官服,摘下乌纱帽,形如百姓打扮,和李花一道帮老人在宅前屋后植树种花;李花在六月、九月前来浇水、追肥。树木花草茂盛,女儿女婿与老人的感情骤增。后来,李花的病再也不犯了。
李花那年做鞋送鞋正是闰三月,大家称这鞋为“闰月鞋”。直到现在,宿迁民间还有出门的闰女给父母做“闰月鞋”的风俗和“三六九”省亲帮老人植树种花草的好习惯。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把“三六九”视为“除恶去疾、吉祥如意”的好日子了。
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74.05万人。其中:男性38.02万人,女性36.03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5(女性为100)。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率98.23%,人口出生率为7.06‰,人口死亡率为3.91‰,自然增长率为3.16‰。全区城镇化率66.18%,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8]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4.8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业增加值93.87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07.69亿元,同比增长9.9%。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719元,同比增长9.0%。
2021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6.8:26.9:6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上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7.91亿元,同比增长34.9%,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0.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65.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7%;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59.33亿元,较上年增长20.5%,占限上贸易额比重为2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92.2%、20.0%。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1.3%,比上年涨幅收窄1.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七升”即为:食品烟酒上涨 0.1%、衣着上涨 2.4%、居住上涨 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 2.3%、医疗保健上涨1.2%;“一降”即为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5%。[8]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5亿元,可比价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26.89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1.14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10.71亿元,增长18.6%;渔业产值7.67亿元,下降1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4亿元,增长7.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01亿元,可比价增长4.8%。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38万亩,较上年增加0.12万亩,增长0.2%;粮食单产457.9公斤/亩,较上年增加1.3公斤/亩,增长0.3%;粮食总产35.89万吨,较上年增加0.16万吨,增长0.5%。
2021年,立足城市核心区功能定位,以打造城市“菜篮子”为主攻方向,围绕“三片、五带、两特色镇”,重点发展绿色果蔬业。蔬菜播种面积11.18万亩,增长0.8%;总产34.99万吨,下降1.3%。瓜果播种面积1.53万亩,增长21.6%;总产5.02万吨,增长19.9%。
2021年,生猪年末存栏14.75万头,同比减少2.36万头,下降13.8%;全年出栏23.33万头,同比增加7.94万头,增长51.6%,呈现存少出多趋势。家禽年末存栏198.89万只,下降5.3%;全年出栏790.94万只,下降26.9%;禽蛋产量1.14万吨,增长1.1%。肉禽市场活跃度有所收缩,禽蛋需求量与上年持平。
2021年,围绕高效渔业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以科技入户项目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大力发展藕虾、稻虾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稳步发展。水产品产量累计30540吨,同比增长3.1%。其中,淡水鱼类26154吨,增长4.07%;甲壳类产量4320吨,下降1.82%。
2021年,新签约农业重大项目2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全年纳入重点推进项目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8200亩,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江苏绿港获评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于新三板成功上市;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2603人。“洋北西瓜”成功获批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并列入省农业品牌目录。[8]
2021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4.15亿元,同比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3%,比去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5.88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总额11.63亿元,同比增长22.7%,经济效益回暖显著。
2021年,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深入落实重点产业链培育“八个一”工作机制,列市的15条产业链实现产值226.9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18.9%。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激光光电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产值92.3亿元、58.63亿元、1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0%、24.5%、43.3%。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增长61.2%,“3+4”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114家在库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8.8%,比去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1.1亿元,增长8.9%,占比95.8%;安装工程产值2.5亿元,增长7.5%,占比3.4%;其他产值0.6亿元,增长4.8%,占比0.8%。[8]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从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1.0%、35.6%和63.4%,同比增速分别为-16.2%、22.5%和-1.0%。从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9%,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4%。从结构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1%,工业投资增长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2021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3.2%。制造业投资分别拉动工业投资和全区投资增长55.3和15.1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7%,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新开工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22个,较上年增加12个,实现成倍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建筑工程投资52.7亿元,同比增长8.4%;安装工程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44.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8.2%;土地购置费25.3亿元,同比增长33.2%。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5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3亿元,同比增长13.2%。
2021年,限上贸易额同比增长18.8%。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3.1%;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2%;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5%;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8%。分商品类别看,限上所涉26大类商品中,有20类商品销售额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达76.9%,其中,10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区限上贸易额平均水平,仅有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等6类商品销售额负增长。
2021年全年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1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其中出口7.52亿美元,同比增长50.4%;进口0.6亿美元,同比增长71.4%。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44.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0.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8.68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5.6%,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 8个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7个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亿元,宿城经济开发区、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5亿元。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81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1亿元,增长15.7%,教育支出11.3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卫生健康支出4.01亿元,增长6.8%;住房保障支出5.18亿元,增长42.7%。
2021年,推动省再担保集团与宿城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成功举办市级金融机构走进宿城融资对接活动,联合银行、证券、担保等20余家金融机构赴开发区、激光产业园、乡镇开展19场走访调研帮办。截至年末,辖区内17家银行对区各项贷款余额1094.6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66.28亿元,同比增长18.2%。[8]
2021年全区专利授权2987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383件,比上年增加6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7件。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0家,入库263家;组织32家企业申报市高企培育库,入选31家,申报成功率达96%;组织65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32家。围绕产业链帮助激光产业、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等产业征集企业技术人才、技术需求55个,引进各类人才45名,其中34人获批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项目;开展了苏北五市等产学研活动8场,走访企业30多家,申报产学研项目41项,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加强企业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将激光产业国家级孵化器创建工作列入区重点改革事项,多次开展会商会办、专题调研、赴省对接争取,已获省科技厅推荐;西城光电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省级孵化器;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江苏绿港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宿城;吉龙、华工、亿茂获批建设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高端合作载体的关键性突破。江苏绿港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陈集葡萄星创天地获批省级“星创天地”。[8]
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0个,公共歌舞厅33个,广播电视站10个,获市以上评比获奖文艺作品27个。酒都公园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耿车镇刘圩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蔡集镇牛角村入选2021年第二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构建“1+6+X”文旅消费机制,打造“酒都不打烊”“水韵宿城”文旅品牌。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区非遗馆等3家文化空间获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持续擦亮“马陵放歌”“周末书场”文化惠民品牌,深化“钟吾大讲堂”“阅读直通车”等特色阅读品牌。举办“艺启幸福”“阅读四季”等公益培训130期。[8]
2021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31所,共有教职工数9775人,其中专任教师7888人。有普通中学(无高中)20所,招生7942人,在校生20392人,毕业生5076人;职业中学2所,招生2483人,在校生5797人,毕业生1374人;小学24所,招生10328人,在校生68715人,毕业生10068人;幼儿园85所,招生8725人,在校生29253人,毕业生11202人。办学条件稳步改善。投入8.9亿元新建、扩建17所学校、新增学位1.5万个;启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投入1.495亿元,全区95%以上的学校都创建成为了市级智慧校园,其中19所学校创建成为省级智慧校园。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创成省优质幼儿园6所、市优质4所。全区普惠园覆盖率已达92.07%。完成市级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8个,省级项目3个;落实“双减”政策,开启课后服务“5+2”模式,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4155人,学生80125人,学生参与率90.23%。[8]
2021年全年完成35套健身路径、10副篮球架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万平方米;在全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宿城区获3银2铜。7所学校获“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7所学校获“宿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校”。[8]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16个,比上年增长13.3%;卫生技术人员3263人,比上年增长48.5%;执业医师890人,比上年增长121.9%;助理医师519人,比上年增长2.4%;注册护士1854人,比上年增长43.7%;卫生机构床位数2613张,比上年增长64.4%。
2021年全区居民健康电子建档率达94.47%,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100%。大疫情网传染病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率达100%。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60%以上。 [8]
2021年PM2.5浓度均值为37.4μg/m3,同比改善1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0.8%,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降尘量均值为4.1吨/平方公里·月,低于考核目标0.4吨/平方公里·月。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比例为88.89%。[8]
2021年,大力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全民参保”计划,全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05人;助力落实社保扶贫工作,为全区3.06万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和重度残疾人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的代缴工作,代缴金额306万元。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9286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3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全年在疫情可控范围内,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活动,乡镇巡回招聘活动,“清凉一夏” “金秋送岗”“暖冬行动”等系列招引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用工平台。全年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8场次,其中重点企业乡镇巡回招聘会20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5万余个,达成用工意向8200余人。
2021年全民医保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60.75万人,其中,居民医保52.8万人,职工医保7.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升至85%和70%左右,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最低报销比例提升至60%以上,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救助比例不低于70%。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动态全覆盖。[8]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0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01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92元,同比增长11.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1.83:1降为1.81:1,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90元,同比增长18.8%。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2315元,同比增长16.9%;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13948元,同比增长22.3%。[8]
资源丰富而又多样。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意杨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 杨树资源丰富,现有林木总量2480万株,活林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洪泽湖、骆马湖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8%,森林覆盖率达 36.8%,人均绿地面积6平方米,是省级园林城市。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誉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被广大专家和学者誉为:江苏的 一块净土,华东的一片森林,淮海地区的一座氧吧。
产业方面
门类齐全而又扎实。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好,初步形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木材加工、机械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箭鹿集团、天辰集团、春虹集团、精科公 司、大北农集团等10户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辖区内洋河镇是全国著名的酿酒基地,洋河美酒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金奖。2007年,洋河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4.24亿元,同比增长69.8%,主营业务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已跃入第5位。
宿城区辖6个街道、10个镇、4个乡:幸福街道、项里街道、河滨街道、古城街道、双庄镇、蔡集镇,王官集镇,耿车镇、埠子镇、龙河镇、洋北镇、仓集镇、洋河镇、中杨镇、郑楼镇、陈集镇、三棵树乡、罗圩乡、南蔡乡、屠园乡;黄河街道、古楚街道。
1987年,撤销宿迁县,设立宿迁市(县级)。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宿迁市设立宿豫县和宿城区。宿城区辖原县级宿迁市的宿城镇和井头、支口、双庄、果园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宿城镇黄运路。2000年,宿城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465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幸福街道 71027 项里街道 43912 河滨街道 20327 古城街道 29372 双庄镇 44371 井头乡 23889 开发区虚拟街道 11753
2003年宿城区行政区划一览(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幸福街道(居委会:凤凰、新盛、马陵、矿山、幸福、东大、城东)
项里街道(居委会:果园、十番、南关、永阳、黄河、项里、关口、付庄)
河滨街道(居委会:石篓、药材、半窑、河滨)
古城街道(居委会:楚苑、新苑、府前)
双庄镇(居委会:白堡、董坝、陆刘、靳塘、牌坊、双庄、探楚、支口、康堡)
虚拟镇(居委会:城中、魏井、道口、朱圩、梨园、前庵)
井头乡(居委会:高滩、陆庄、王沟、新窑、闸东、井头)
200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4]28号通知),将宿城区的井头乡划归宿豫区管辖;将原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三棵树乡和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以及泗洪县的陈集镇划归宿城区管辖。调整后,宿城区辖双庄、耿车、埠子、洋北、龙河、洋河、郑楼、中扬、仓集、陈集10个镇和幸福、项里、河滨、古城4个街道及罗圩、南蔡、三棵树、屠园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调整后,宿城区下辖10镇、4乡、4个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836.57平方千米,辖区总人口81.26万人。
2004年底宿城区行政区划一览: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
双庄镇 面积40.55平方千米,人口33843人。 耿车镇 面积35.01平方千米,人口32370人。
埠子镇 面积52.42平方千米,人口52653人。 龙河镇 面积58.00平方千米,人口49945人。
洋北镇 面积59.56平方千米,人口37515人。 仓集镇 面积55.91平方千米,人口47930人。
洋河镇 面积35.94平方千米,人口52176人。 中扬镇 面积93.15平方千米,人口49955人。
郑楼镇 面积60.86平方千米,人口46636人。 陈集镇 面积78.57平方千米,人口53296人。
三棵树乡 面积36.23平方千米,人口32243人。 罗圩乡 面积49.03平方千米,人口42575人。
南蔡乡 面积51.75平方千米,人口41005人。 屠园乡 面积62.98平方千米,人口34582人。
龙河镇 面积51.75平方千米,人口41005人.
2021年3月,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