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27)灰喜鹊的前额到颈项和颊部黑色闪淡蓝或淡紫蓝色光辉;喉白,向颈侧和向下到胸和腹部的羽色逐渐由淡黄白转为淡灰色;翕部和背部淡银灰到淡黄灰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逐渐转浅淡。翅淡天蓝色,最外侧两枚初级飞羽淡黑色,其他的初级飞羽(6枚)在外翈变为白色,因而在翅膀折合起来时形成一个长形的近末端的白斑,飞羽的羽轴淡黑色;尾羽淡天蓝色,两枚中央尾羽具宽形白色端斑,其余尾羽的末端仅具白色边缘,尾羽下面淡蓝灰色。虹膜暗褐到淡褐黑;嘴、跗蹠和趾黑色。
幼鸟:体色大多数是较暗和较褐而且有较淡的羽缘。头顶暗黑淡牛皮黄色的羽缘致使头顶具鱼鳞状斑;翅上覆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淡灰褐到淡褐蓝色且具显著的淡黄端斑;外侧尾羽狭窄具白端斑,第一次换羽时曾见到过中央两枚尾羽较狭窄而柔软仅及邻近尾羽的一半,随着生长则中央尾羽生长超过外侧尾羽的长度。
大小量度:体重♂73-132克,♀76-100克;体长♂326-418毫米,♀335-380毫米;嘴峰♂24-29毫米,♀23-28毫米;翅♂130-192毫米,♀132-190毫米;尾♂185-256毫米,♀194-243毫米;跗蹠♂36-40毫米,♀33-41毫米。
(注:雄性——♂;雌性——♀)
灰喜鹊(3)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内,也见于田边、地头、路边和村屯附近的小块林内,甚 至出现在城市公园中的树上。平原和低山鸟类,常见于道旁、山麓、住宅旁、公园和风景区的稀疏树林中,在长白山,夏季有时也沿公路或河流上到海拔1700米的原始针叶林带。[3]
灰喜鹊(3)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秋冬季节多活动在半山区和山麓地区的林缘疏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有时甚至到农田和居民点附近活动。经常穿梭似地在丛林间跳上跳下或飞来飞去,飞行迅速,两翅扇动较快,但飞不多远就落下,不做长距离飞行,也不在一个地方久留,而是四处游荡。一遇惊扰,则迅速散开,然后又聚集在一起。活动和飞行时都不停地鸣叫,鸣声单调嘈杂,彼此通过叫声进行联系和维持群体的一致性。北方亚种多栖息于针叶林内,冬季结成大群向平原地带移动;长江流域一带则到处都分布,这一带的灰喜鹊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没,无明显移动现象。灰喜鹊平时喜欢对成小群活动,常与八哥、乌鸫和其它小型鸦类混群。鸣声宏亮且粗厉,无韵律。北方亚种多食林中害虫,南方亚种杂食性极强。
灰喜鹊是中国最著名的益鸟之一。常十余只或数十只一群,穿梭于树林间,不喜久留,似游击式活动,骤然成群飞向这里,又突然飞向别处。不甚畏人,遇惊吓时一哄而散。灰喜鹊食性杂的鸟类,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鞘翅目的步行甲、金针虫、金花虫、金龟甲,鳞翅目的螟蛾、枯叶蛾、夜蛾、膜翅目的蚂蚁、胡蜂,双翅目的家蝇、花蝇等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乔灌木的果实及种子。
灰喜鹊(3)灰喜鹊和喜鹊一样,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但和喜鹊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凶猛和极具攻击性的鸟类,经常盗吃其它鸟的小鸟及卵。灰喜鹊与喜鹊的差别在于体型小,喜鹊在地上运动方式与乌鸦相似为走步,偶尔跳跃前行;而灰喜鹊一般像麻雀一样跳跃运动,很少走步。
灰喜鹊能在果园、人工林内捕食种类害虫,在中国一些经济林较集中的地方,引进灰喜鹊用来保护经济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3]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
1. | 灰喜鹊指名亚种 | Cyanopica cyana cyana |
2. | 灰喜鹊兴安亚种 | Cyanopica cyana palliscens |
3. | 灰喜鹊东北亚种 | Cyanopica cyana stegmanni |
4. | 灰喜鹊甘肃亚种 | Cyanopica cyana kansuensis |
5. | 灰喜鹊华北亚种 | Cyanopica cyana interposita |
6. | 灰喜鹊长江亚种 | Cyanopica cyana swinhoei |
7. | 灰喜鹊蒙古亚种 | Cyanopica cyana yanus |
8. | 灰喜鹊日本亚种 | Cyanopica cyana japonica |
9. | 灰喜鹊高丽亚种 | Cyanopica cyana koreensis |
10. | 灰喜鹊四川亚种 | Cyanopica cyanusformosae |
[3]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
1. | 灰喜鹊指名亚种 | Cyanopica cyana cyana |
2. | 灰喜鹊兴安亚种 | Cyanopica cyana palliscens |
3. | 灰喜鹊东北亚种 | Cyanopica cyana stegmanni |
4. | 灰喜鹊甘肃亚种 | Cyanopica cyana kansuensis |
5. | 灰喜鹊华北亚种 | Cyanopica cyana interposita |
6. | 灰喜鹊长江亚种 | Cyanopica cyana swinhoei |
7. | 灰喜鹊蒙古亚种 | Cyanopica cyana yanus |
8. | 灰喜鹊日本亚种 | Cyanopica cyana japonica |
9. | 灰喜鹊高丽亚种 | Cyanopica cyana koreensis |
10. | 灰喜鹊四川亚种 | Cyanopica cyanusformosae |
分布于西班牙半岛、葡萄牙、法国、俄罗斯、蒙古北部、阿穆尔河流域至朝鲜半岛,日本。从中国东北至华北,西至内蒙古,山西,甘肃,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直至福建。[3]
灰喜鹊分布图
灰喜鹊(3)繁殖期5-7月。多营巢于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在村镇附近和路边人行道树上营巢,有利用旧巢的习性,有时也利用乌鸦废弃的旧巢。通常置巢于杨树、山丁子树、榆树、幼松树等中等高度的乔木枝杈间。巢距地高2-15米。巢较简单,呈浅盘状或平台状,主要由细的枯枝堆集而成,其间夹杂有草茎、草叶,内垫有苔草、树叶、麻、树皮纤维、牛毛、狍子毛、猪毛等兽毛。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巢的大小为外径17-18厘米,内径11-12厘米,高20厘米,深0-7厘米。每窝产卵4-9枚,多为6-7枚。卵为椭圆形,灰色、灰白色、浅绿色或灰绿色,布满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1毫米×24-28毫米,重5.5-7克。雌鸟孵卵,孵化期15±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9±1天。
灰喜鹊(3)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灰喜鹊(3)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但自21世纪的20多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致使灰喜鹊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不少地方已难以见到了。一些地区已将它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