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1日奉城、洪庙、塘外三镇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三建一,组成新 的奉城中心镇。
新奉城镇位于上海市郊南部奉贤区境内东部。现状镇区由奉城、洪庙、塘外三个城镇型社区组成。镇域范围东西约11.5公里,南北约8.5公里,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共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8.01万人,是奉贤区部地区的历史古镇,也是上海市郊著名的大镇。
奉城镇:面积110.65平方千米,人口约11.28万,驻镇东街85号,邮编201411。辖:老区、新区、塘外、洪福、头桥5个居委;灯民、高桥、陈桥、八字、路口、觉民、久茂、爱民、永益、共耕、启民、太平、一致、东门、城东、南街、奉城、北门、白衣聚、盐行、墩外、团结、大门、褚聚、卫季、胜利、三角洋、海民、护海、盘灶、柴场、洪北、洪庙、洪西、洪南、协新、同心、朱新、镇北、集贤、陆桥、花厅、红旗、和平、冯家、幸福、戴家、新亚、水墩、联工、民爱、二桥、蔡桥、新市、新北、朝阳、南宋、建国、北宋59个村。
奉城镇位于上海市郊南部奉贤区。奉贤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西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东、东北与浦东新区接壤,西、西北分别与金山区、松江区相邻,南与杭州湾中的浙江省嵊泗县滩浒乡相望。境内有31.6公里杭州湾海岸线,13公里黄浦江江岸线。人口108.35万人,下辖8镇,分别是南桥、海湾、庄行、金汇、奉城、四团、青村、柘林,辖区内还有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奉浦)、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上海市临港产业开发区奉贤分区、浦东新区星火开发区、上海市农工商现代农业园区和市级奉贤现代农业开发区等。南桥镇为区政府所在地。
奉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湿润,多雷暴雨降水。在地理位置与气象上,奉贤区南桥西南部为上海市冷极所在,处杭州湾北岸内陆离海岸较近。年内光、温、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熟制、多种作物栽培。
奉贤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奉浦大桥、闵浦二桥横跨浦江,浦卫公路、沪杭公路(南桥路、江海路)、环城东路、莘奉金公路(A4)、虹梅南路通道—金海公路、林海公路、航塘公路、罗南大道南延段(A3)、新奉公路、大叶公路、大金公路(新航南公路、原齐四公路)、南奉公路、平庄公路、大亭公路、海防公路等构成九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公路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东衔近邻浦东新区,西贯上海化学工业区,距虹桥机场30分钟车程,距浦东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有发达的水上交通,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奉贤,金汇港贯穿南北,打通了黄浦江至杭州湾的航线,浦东运河(浦南运河)横亘境域东西。
奉贤区已形成以机电、服装、箱包、建材、机械、橡塑、化工、织等八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世界著名企业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美标公司、科勒集团、日本富士集团、比利时优西比化工集团、德国西格里碳素集团等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奉贤区。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上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亦落户奉贤境内。奉贤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机电设备制造、冷暖空调设备制造、电子仪器、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支柱行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这两大工业区的加速开发,为奉贤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大量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进入工业区,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基建产业、住宅产业、商业服务业、加工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奉贤区制定了发展私营企业的政策,建立了24个私营经济园区,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私营工业小区。
奉贤区以建筑业、餐饮服务业、服装加工业、电器修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奉贤区南桥镇有金叶商厦、农工商超市等大中型零售商店。奉贤区还有建成投入使用的头桥胶合板交易市场、杭州湾钢材交易市场、浦南大型建材交易市场,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浦南商品配货中心等。圣淘沙大酒店、悦华大酒店、古华山庄等中高档旅游接待设施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和良好的休闲环境。海湾旅游区首期开发了有三十多项游乐项目的海湾风光旅游城,有海滨广场、海滨浴场、娱乐中心、垂钓中心、国防教育基地、海防俱乐部、海鲜一条街、野营烧烤的海滩美食、海湾大酒店等。奉贤区以“减麦、稳油、增经作、保秋粮”为发展思路,小宗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日趋合理。种植业的特色瓜果、反季节蔬菜、养殖业的特种水产、珍禽养殖初步形成区域特色,成为奉贤区农业一大优势和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建成保护农田1000公顷,高优高农田4900多公顷。奉贤区具备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优势,现有耕地面积30000公顷,奉贤瓜果遐尔闻名,西瓜、“锦绣”黄桃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美誉。副食品生产种类齐全,年出栏畜禽1000余万羽。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l00公顷,成为沪上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
奉贤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成就显著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区等。
奉贤区将建设“一城、一基地、三区”。“一城”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一基地”就是建设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强产业、精细化工为特色产业的综合工业基地,“三区”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生态旅游新区、都市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滨海现代农业园区、濒海临江特色城镇和社区文明的示范居住区。
奉城镇的交通极为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对外交通联系极为方便。距浦东国际机场35km,距虹桥机场50km,距海港新城20km,距卢浦大桥40km,距奉贤区政府所占地南桥镇17km。镇城境内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河道纵横,水网完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奉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人口,土地的社会经济资源。
在“十五”期间,上海市将奉城镇作为“一城九镇”发展中的“一镇”进行定位,给 奉城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良好的宏观环境,为奉城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做好了一切准备,奉城镇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 奉城中心镇的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强调人、城市、自然的密切交融,充分利用西班牙城市布局和建筑风貌的独特语言,原汁原味的体现西班牙城镇风貌特征的二十一世纪生态镇。
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要求,中心城镇建设和人口。产业集聚,是奉城镇发展的中心战略,重点发展中心镇镇区。
根据规划:镇域规划范围,以原奉城、洪庙、塘外三镇合一后的城镇为规划范围,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镇区规划范围,西始规划A3高速公路,东至洪福寺,北起川南奉公路改线段,南至A30高速公路,总面积16.08平方公里(含中心镇综合工业园区5.47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布局集中表现镇区功能布局的空间特征:三轴五区。
一轴
川南奉公路。与A30高速公路、互洪路立交二个互 通式立交与区内公路网相衔接,中心镇的对外效能联系极为方便。
二轴:
兰布拉大街。为镇区主要发展轴,兼具休闲、观光、交通功能于一体的主要景观大道,通过富有西班牙特色风貌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为奉城镇核心景观之一。
三轴:
浦东运河、以运河为水上旅游发展轴线贯穿全区,建设滨江绿化空间,利用景观条件发展居住、休闲、旅游设施。
一区:
西班牙特色风貌区。即奉城镇中心镇新的居住、行政、商业、金融和文化休闲中心。该区的空间景观和建筑风貌,将原汁原味的体现出西班牙城镇特色风貌。
二区:
古镇特色风貌区。即原奉城镇区,建设具有保护、生态、景观、休憩功能的环境绿带,及环境良好、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具有江南古镇特色风貌的居住区。
三区:
综合工业园区。西起A3高速公路,东至奉新公路,北接川奉公路改线段,南至外环线路。园区内配套建设二座45KVA变电站等市政设施和相应的办公服务设施。
四区:
旅游休闲度假区。即同心港以东原洪庙镇商业和文化休闲中心,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田园风光旅游和度假休闲的旅游地。
五区:
生产研发区。即兰布拉大街以南原洪庙工业园区位置,处于中心镇内部,为奉城镇产业发展、物流装备及其它产业提供研究发展基地。 规划中的中心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总体风格呈现带状的城镇布局、良好的生态环境、亲切的建筑空间,以及独特的西班牙建筑风格有机组合,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城镇空间和建筑景观,均突出反映了西班牙地中海城市的特征。经过10—15年的发展建设,奉城镇将逐步建成奉贤区东部地区,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居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二十一世纪上海大都市发展水平,并具有西班牙城镇特色风貌的现代化城镇。
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规划,巩固奉贤东部商业重镇地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17%。小税源征收完成589.5万元。上海海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顺利开业,已有820多户经营户落户。上海箱包城转制转型为上海祥奉钢材市场,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改造洪庙、高桥农贸市场,加强各农贸市场周边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奉贤县委旧址、万佛阁、洪福寺和兰布拉景观公园等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
据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等记载,该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 青林遂改名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户青村所。明正德年间,改称守御青村中前千户所。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时,县署初居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从此奉贤县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民国元年(1912年)县署复迁南桥后,该地为城厢、城市建制,设有县司法署。后设区、镇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机构,辖区广至今头桥、分水墩、东新市、蔡桥、梁典、周家弄和塘外一部分。 古城筑有城墙。明正德《松江府志》载:“青村城在金山城东一百里,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广二十有四丈,深七尺余。城门四,上各有楼,外各有月城楼四,敌台十有一,箭楼二十八”。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载:“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旱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阜城,南曰镇海,北曰拱辰,其上各有丽谯。入城皆陆地,故无水门;外有月城四座,窝铺一百三十座”,县署,清雍正十年(1732年)起建,有照墙、仪门、大堂、二堂、燕室及牢狱等。文庙,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殿,东附建学署等。言子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有头门、道南学舍及附惜字局等。肇文书院,清嘉庆十年(1805年)建,有照墙、头门、仪门、讲堂及文昌阁等建筑。城隍庙,明洪武十九年建,有照墙、头门、仪门、歌台、大堂、二堂、寝宫等。万佛阁,明化建,有大殿、楼阁等建筑,环垣踞堞,戍楼屏前。此外,还有魁星阁、同善堂、先农坛、武庙等明清古典建筑。
奉城街呈“十”字形,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旧时大街之北又有一街东西绵亘,曰奉贤街,后称古游里,相传子游曾到此,故名。
民国26年(1937年)11月,奉城遭日军炮轰,古建筑精品县署、文庙、学署、书院及部分城垣毁于一旦。
奉城是该县早期共产党地下活动中心。土地革命期问,中共党员刘晓、李主一等在潘公祠内创办曙光中学,建有中共曙光中学中心支部、中共浦东县委和共青团组织,民国17年(1928年)被当局查封。
解放后,奉城一直是区、乡、公社党政机关所在地。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市属农场的建立,奉城更趋繁荣,为奉贤第二大镇。奉城是本县东乡农副工产品集散地。乡脚远及沿海五四、燎原农场和四邻头桥、四团、平安、团外等地,街市终年熙熙 攘攘,顾客应接不暇。商业、物资供应网点呈多种经济结构,1984年底有县物资供应站、供销社、合作商店、工业公司、副商公司和个体工商户。奉城供销社等9个商业单位,设有58个服务门市部、6个收购站和6个加工场,此年,商业销售总额达3073.83万元。以十字街为中心,东南两侧为商业闹市,除有各类商业门市外,也辟有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行业有手工业、五金、百货、饮食、水产、水果和服务业,月营业额20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活跃,沿海特产鱼虾之类溢市,短途商贩充斥,市价受市塘桥地区行情制约,货易脱手,全年上市59800人次,成交额112.64万元,日均上市164人次,成交额3086元。 工厂有县轧花厂、水泥船厂、毛纺厂、制镜厂等6家。制镜厂生产的民用生活镜,为国家轻工业部部管产品,盒式旅行镜等产品外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另有乡、村办的仪表厂、机械厂、粮油厂、木器雕刻厂、沪光锁厂等16家。木器雕刻厂的产品,是传统民间工艺品,外销日本等地。1984年,镇区工人4286人,产值3191.87万元,利润409.02万元。
奉城是该县东乡陆路交通枢纽。位于里护塘外侧的奉城汽车站,为1982年新建,属二级汽车站,是上海市郊乡镇集镇中最大的汽车站。公共交通线有西奉线、西团线、西五线、西燎线、奉柘线和塘四线,呈蜘蛛网形,可东达四团、团东,南至平安、五四农场,西趋南桥、西渡,北通市区塘桥,西南通柘林和燎原农?H辗⒊?80多班次,日均运量1万多人次。
奉城也是本县东乡文教、卫生中心。学校有曙光中学、奉城中学、奉城小学、东门小学和幼儿园。曙光中学是县重点中学,学生招自东乡各地,历年来升学率较高。医院有县属奉城医院和乡卫生院。奉城医院是东乡地区性综合医院,有29个科室、250个床位,能施行骨科、胸外科、泌尿科及脏器等各种手术。原旧县署址建有奉城影剧院。1983年新建文化中心大楼。
街道原为清道光年间所铺石板街,1975年拓建为水泥街,宽10米,两侧高楼相对,有乡政府、运输站、街道居委、邮电局、药店、饭店、旅馆、文化中心、百货、五金公司、杂货店、银行、幼儿园等大楼多幢。里护塘外侧新建有居民住房建筑群。 镇内建有多处日军暴行碑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
曙光中学旧址和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奉贤古城墙,今留有拱辰门月城城墙一段,在西北角高土墩下还埋有约40米长的明代城墙。奉城万佛阁尚存,大殿结构较完整,雕刻具有明代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