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自动化专业,
1984年10月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98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任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期间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攻读湖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任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
1999年6月至2001年8月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2001年9月至2001年11月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1年11月至2002年7月任湖南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2年7月至2013年5月,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2]
2016年12月,不再担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职务。(湘潭大学党委书记由原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云清担任)[3]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章兢同志政治坚定,政治经济政策理论水平高,长期担任部属综合性大学领导,熟悉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和组织领导能力强,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勇于创新,重点突出。任湖大副校长期间,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深化人事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作风民主务实,团结同志,光大正派,严谨严格。省委认为由章兢同志担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是合适的,相信章兢同志一定可以牢记重托,不负期望,与领导班子成员一道,为湘潭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履职讲话中,章兢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情,同时也表示,来湘大工作,自感压力很大,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责任。第一个责任是对广大学生。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最根本的任务,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价值。要进一步发挥湘大人才培养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个责任是对教师和管理干部。要使湘潭大学对人才能够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要使每一个教职员工有尊严、有幸福感、更有价值追求。第三个责任是对湘潭大学的历史。现在处于伟大的变革时期,要继续发扬湘潭大学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这样一种精神,要抓住发展的机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真正地、努力地把湘潭大学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位于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章兢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为湘潭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主讲本科生课程: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单片机课程设计等5门;
主讲研究生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设计、控制系统CAD、非数值并行计算、复杂系统计算机控制(博)等4门。[1]
在工业自动化、复杂系统计算机控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最优控制、模糊控制、仿人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方面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部、省“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引导项目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198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授予优秀教师奖章。[1]
Fanyong Cheng,Jing Zhang, Cuihong Wen, Zhaohua Liu and Zuoyong Li, Large Cost-Sensitive Margin Distribution Machine for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Neurocomputing, 2017,224(1):45-57.
Fanyong Cheng*, Jing Zhang, Zuoyong Li and Mingzhu Tang, Double Distribu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7,88(A):20-25.
Fanyong Cheng*, Jing Zhang and Cuihong Wen, Cost-sensitive Large margin Distribution Machine for Classification of Imbalanced Dat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6, 80(C):107-121.
Wen C, Zhang J, Rebelo A, et al. A Directed Acyclic Graph-Large Margin Distribution Machine Model for Music Symbol Classification[J]. Plos One, 2016, 11(3):e0149688.
Lin G, Zhang J. A novel multi-subpopulation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ing Science & Mathematics, 2015, 6(1):30-39.
Zhang H, Zhang J, Zhou S, et al. Hunting in Unknown Environments with Dynamic Deforming Obstacles by Swarm Robo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 Automation, 2015, 8.
Lin G, Zhang J.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hybrid PV/wi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sing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 Mobile Computing, 2015, 9(3):281-289.
Wen C, Rebelo A, Zhang J, et al. A new Optical Music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Combined Neural Network [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5, 58(3):1-7.[1]
Zhang X, Zhang J. Distributed event-triggered control of multi agent systems with general linear dynamics [J]. 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4, 2014(6):7.
Lin G, Zhang J, Liu Z.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PMSM Using Immune Clonal Select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4, 2014(2):1-10.
Liu Z H, Zhang J, Zhou S W, et al. Coevolutio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Using A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parameter Estimation of PMSM[J].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13, 43(6):1921.
Zhu J, Dong W, Zhang J, et al. Research on Expert System of Crop Disaster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2, 235:34-38.
Jianchen, Jing, ZHANG, et al.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criterion and BRL for Markovian jump systems with interval time-varying delay[J].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2012, 10(3):397-402.
Liu K, Zhang Q, Chen J, et al. Online Multi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Nonsalient-Pole PM Synchronous Machines With Temperature Variation Tracking[J].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11, 58(5):1776-1788.
陈磊,章兢,蔡立军,孟涛,何庭钦. 基于网络感知的两阶段虚拟机分配算法[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20-132.
张红强, 章兢, 周少武,等. 未知动态复杂环境下群机器人协同多层围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5, 30(17):140-153.
张红强, 章兢, 周少武,等. 基于简化虚拟受力模型的未知复杂环境下群机器人围捕[J]. 电子学报, 2015, 43(4):665-674.
邓子云,章兢,刘杨兵,肖久如. “天河一号”工业设计仿真云平台中间件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15,(06):766-772+798.
张协衍,章兢. 基于连续时间模型的多智能体系统采样数据一致性(英文)[J]. 自动化学报,2014,(11):2549-2555.
张红强, 章兢, 周少武,等. 未知动态环境下非完整移动群机器人围捕[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4, 31(9):1151-1165.
沈坤, 章兢, 王玲,等.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3, 28(12):283-289.
沈坤, 章兢, 王坚,等.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互连线预测控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6):46-53.
吴建辉, 章兢, 陈华,等. 多峰函数优化的免疫云粒子群优化算法[J]. 仪器仪表学报, 2013, 34(8):1756-1765.
吴建辉, 章兢, 刘朝华.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离散混沌系统神经滑模控制[J]. 控制与决策, 2013(7):1094-1098.
刘朝华, 周少武, 刘侃,等. 基于双模态自适应小波粒子群的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识别与温度监测方法[J]. 自动化学报, 2013, 39(12):2121-2130.
刘朝华, 李小花, 章兢. 精英免疫克隆选择的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J]. 电子学报, 2013, 41(11):2167-2173.
沈坤, 章兢, 王坚. 一种多步预测的变流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33):37-44.
陈华,章兢,张小刚,胡义函. 一种基于Parzen窗估计的鲁棒ELM烧结温度检测方法[J]. 自动化学报,2012,(05):841-849.
刘朝华, 章兢, 李小花,等. 免疫协同微粒群进化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辨识模型方法[J]. 自动化学报, 2012, 38(10):1698-1708.
陈华, 章兢, 张小刚,等. 基于光照补偿和模糊增强的煤粉区分割方法[J]. 仪器仪表学报, 2012, 33(9):2022-2029.
沈坤, 章兢, 王坚. 基于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并联系统[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 27(12):63-70.
吴建辉, 章兢, 陈红安. 融合Powell搜索法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 控制与决策, 2012, 27(3):343-348.
沈坤, 章兢, 王坚. 基于PQ下垂控制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11(7):223-229.
章兢, 童调生. 国学对科学创新的启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0(1):101-106.
章兢,童调生. 国学应包括自然科学[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91-95.
章兢,廖湘阳.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4,(01):32-34+40.
章兢.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切入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0):12-14+32.
何祖健, 章兢. 和而不同 守正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整合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3, 3(3):12-16.
徐少华,章兢.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与要素[J]. 大学教育科学,2012,(01):13-17.
章兢, 彭兰.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路径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10):10-12.
章兢, 徐少华. 构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协调机制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29-31.
何祖健,章兢. 论大学的文化整合[J]. 中国高教研究,2011,(07):65-67.
1.刘健辰, 章兢. 时滞系统分析与综合.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4.
2.谭建豪, 章兢, 王孟君. 数字图像处理与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3.谭建豪, 章兢, 胡章谋. 软计算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4.章兢. 从书院到大学—湖南大学文化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谭建豪, 章兢, 黄耀. 数据挖掘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1]
6.章兢, 张小刚. 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工程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钱升,费炳铨,章兢.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设计.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