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湖南大学副校长
02、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0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前沿讲座教授
04、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主任
05、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室主任
06、化学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带头人
07、化学与分子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08、《分析化学前沿》(Analytical Chemistry Frontiers)(由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主编
09、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0、中国化学会理事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12、国家纳米科技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13、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
14、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
15、湖南省政协常委
16、湖南省院士联谊会会长
17、益阳市人民政府顾问
18、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
19、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
01、佛罗里达大学Distinguished Porfessor、V. T. and Louise Jackso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02、《美国化学会志》(JACS)副主编
03、《国家科学评论》编委
04、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
05、美国化学会(ACS)会员
06、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ES)会员
07、美国神经科学学会(SN)会员
08、美国生物光子学学会(BS)会员
09、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
10、美国光学学会组委会成员
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并获学士学位;
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1996年,被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聘为助理教授。
2000年,担任佛罗里达大学纳米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0年,受聘为湖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1年,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03年,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4年,担任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教授。
2005年,创立湖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2008年,受聘为佛罗里达大学V. T. and Louise Jackso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2009年,任湖南大学特聘教授。
2010-2015年,担任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创院院长。
2010年至今,担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主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教授。佛罗里达大学Distinguished Porfessor、V. T. and Louise Jackso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2017年08月,就任湖南大学副校长。
在Aptamer、纳米技术及其超小型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实时成像、单细胞活体检测、分子触角超分子、分子信标DNA探针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突出的创造性成果,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基金、美国国家卫生部基金、中国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湖南省SARS专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
先后主持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基金等重要课题11项,近五年在美国获得的科研经费资助超过240万美元。在国内,他获得了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的资助。2003年获省科技厅及科技部国际合作等重点项目资助。2010年由谭蔚泓为首席科学家、湖南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质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获得2011年立项资助,科研经费2730余万元。
在Science、PNAS、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和Nature系列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H-index115,他引46700多次。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等重要课题50多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组织和管理水平。
1994年,获“美国能源部杰出博士后研究者”称号;
1997年,贝克曼基金会杰出青年奖;
1998年,中国科学院王宽成研究奖;
1998年,惠塔克基金生物医学工程奖;
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
2002年,Packard科学技术奖;
2004年,“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学成就奖”;
2005 年,被中科院授予中科院海外知名学者;
2005年,AAAS Fellow;
2011年,黄智勇优秀教师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2011”官方统计数据中显示:在全球化学领域华人英才排名中(包括中国),谭教授论文总产出量排名全球第五位,其学术影响力全球排名第十六位;
2014年11月,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Thomson Reuters China Citation Laureates2014)”在京颁布,包括25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11名中国大陆科学家获得了“高被引科学家奖”,湖南大学谭蔚泓教授榜上有名;
2015年12月0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01月26日,爱思唯尔发布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谭蔚泓教授名列其中。
2016年09月,谭蔚泓教授入选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官方网站公布的全球“2016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6)。
2016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02月,荣获第十届“湖南光召科技奖”。
2018年11月6日,获得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
2021年11月,谭蔚泓凭借《荧光探针性能调控与生物成像应用基础研究》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