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孔

丁思孔

中文名 丁思孔
景行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姓名:丁思孔

  性别:男

  字:景行

  死亡年月:1694年

  朝代:清朝

  籍贯:辽东

  民族:汉族

  身份:官吏

       丁思孔为丁文盛之子,于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四迁,授陕西汉羌道副使。康熙二年(1663年),被巡抚贾汉复弹劾,左迁河南开封府同知,后经重新调查,重授直隶通蓟道。历任保定守道、江南布政使及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擢偏沅巡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河南巡抚,方才上任,湖北爆发夏逢龙反清斗争,即移抚湖北,九月,复设湖广总督,以命思孔。三十三年(1694年)四月,期间设水师、赈济灾民。三十三年四月,移督云、贵,同年八月,卒于任上。

人物生平

  康熙二年,巡抚贾汉复劾思孔追胥役蚀粮草逾限,左迁河南开封府同知。思孔诣通政使自列胥役蚀粮草,狱瘐家罄。事上巡抚,巡抚久乃入告未尝逾限,下总督白如梅勘实。复授直隶通蓟道。直隶未设布政、按察两司,八年,巡抚金世德请增置保定守道领钱谷,以授思孔。再迁江南布政使。时吴三桂乱方定,师行江西、湖广,思孔主餽运,应期不愆。禁旅还自福建,庀役具舟,科量悉当。修苏州府学,置育婴堂、养济院,诸政皆举。

  二十一年,遇大计,总督于成龙以思孔督赋未中程,不得举卓异,特疏荐廉能,上命准卓异。二十二年,擢偏沅巡抚。偏沅所领七郡,溪山环互,民、僚杂处,反侧初定,馀孽每煽乱,思孔抚其渠,群盗渐散。

  复岳麓书院,御书旌楣。二十七年,移抚河南,方上,而有夏逢龙之乱,复移抚湖北。逢龙私自署置千总胡耀乾,参将李廷秀,马兵周凯、万金镒皆号总兵,守备林德号副将。上命振武将军瓦岱帅师讨之,趣思孔诣荆州主饷。思孔以武昌仓库皆陷贼,诸军饷乏,乃发河南库帑,护诣襄阳,诸军资以济,疏报称旨。七月,瓦岱师至,蹙贼黄州,诛逢龙,而耀乾等尚据武昌拒命。思孔至汉口,具舟渡江,单骑叩汉阳门,呼耀乾出见,耀乾等遂降。思孔入武昌,数耀乾等罪而诛之,并戮所置巡抚傅尔学、布政娄方顺、驿道金奇功,凡八人,武昌遂定。九月,复设湖广总督,以命思孔。

  陈龙越八者,逢龙之徒也,二十八年五月,谋为变,期夜半。思孔晡始闻,执陈龙越八戮於市,他悉不问。设水师,分戍武昌、荆州、岳州、常德。尝岁饥,便宜发帑市米江西,平值以籴。

  康熙三十三年四月,移督云、贵。八月,卒。

人物诗文

       题画壁和毛秋岑韵

  秋水蒹葭阔,孤舟自往还。好音酬去雁,清响答空山。垂钓烟波里,言怀杯酒间。几人有清趣,心与境俱闲。

丁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始祖为姜,以谥号为姓氏。

  姜太公于西周初年官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其儿子名极,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后中国丁氏家族人土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一支丁氏,史称丁姓正宗。

  炎帝为姜族始祖,姜族起源于岐山境内的古姜水流域,故姓姜,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炎帝的子孙经夏、商至周初时有了姜尚,俗称姜太公或姜子牙,他于西周初年任太师,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封于齐 (在今山东北部,建都营丘,即今山东淄博东北)。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姜太公因此也被称为齐太公。齐太公之子姜汲为周成王时的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赠谥为齐丁公。其第四子叔庚承封济阳,以父谥为姓,便成为丁姓。

  二、出自丁侯的后裔。

  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所灭,其子孙四散各地,部族有的以丁为氏。丁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早在商朝末年,就有一丁姓贵族被封为诸侯,人称丁侯,是丁姓见于史册记载的最早一人。据《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伐纣之时,丁侯因不愿跟从而为周所灭,其子孙遂四散各地,但其部族仍以丁为氏。显然,后来的丁姓至少有一部分是从丁侯这里传承下来的。然而关于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却因古籍记载的语焉不详而无从探知,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虽能肯定丁姓起源甚早,却无从获知最原始的丁氏家世源流。

  三、他姓改姓

  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正是传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是为江苏丁氏。

  历史上的西域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人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氏。

  出自于氏所改。

  四、出自子姓

  西周初同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约给微子启,建都商丘,称为宋国。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是为河南丁氏。

  五、少数民族丁姓

  少数民族中存在丁姓的记载。《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功臣表》中就记有:阳都敬侯丁复,以越将从汉高祖刘邦举兵于薛,至霸上,入汉,后助高祖平定三秦,破龙且于彭城,任大司马,讨平项籍,封阳都侯 (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食邑七千八百户。丁复死后,其爵位被其子丁宁及孙丁安城所袭,至孝景帝二年 (前155年),丁安城因罪被免职,封国亦因此被取消。汉武帝时,有一方士名叫丁夫人,应劭认为他是丁复的后代,三国吴名将丁奉本庐江安丰人,而庐江一带为越族移民密集地,因此有人以越族有了丁氏为由,推测丁奉可能亦出身越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