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

高尚全

中文名 高尚全
代表作品 TwoDecadesofreforminChina、TheSecondRevolution、中国市场经济纵论
出生日期 1929年9月
毕业院校 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9年9月生于上海市嘉定县。[1]

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研究员、教授。

工作经历

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1982年起任国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1985-1993年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20世纪50~80年代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工作;

1982年起任国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

1982年起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设计和有关领导工作(其中1985~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高尚全(2)

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了企业要有自主权的建议(发表于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

1987年,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针对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以行政指令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原载198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1993年又提出"应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建议,被吸收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1997年,参与起草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要致力于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这些建议被吸收进十五大报告中。

1996年,高尚全在主持香港特区筹委会经济小组工作时,曾担心香港在金融上出问题,从而影响香港回归祖国。他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高度,极富预见性地提出密切注意国际汇市动向、防止国际游资冲击港元的对策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及时批示有关部门采取积极对策。

1999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1]

2000年10月,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文中,对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为什么要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以及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也是劳动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领导的重视。

2001年,针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的理论,论述了民本经济的基本特点、对于深化改革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三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四是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五是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改革的相关理论实现了创新。

2019年9月21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与掌门人同行-致敬共和国70周年"主题论坛上,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表示,华为这样的企业需要保护,一流企业的成功需要一流企业家掌门,企业家和商人有本质区别。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9年9月21日,出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与掌门人同行-致敬共和国70周年”主题论坛。

人物逝世

2021年6月27日下午,高尚全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1]

  

主要作品

在从事改革理论研究与决策的20多年间,高尚全写了大量文章,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探讨,这些高尚全文章中的精华均结集出版。在国内外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Two Decades of reform in China》《The Second Revolution》《中国市场经济纵论》《市场经济与中国改革》《China's Economic Reform》《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论计划与市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强国之路》《高尚全选集》《九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希望之路》《走中国自己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高尚全文存》(待出)等。此外,他还主编了30多本对改革和发展有广泛影响的经济类书籍。

1、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1956年12月6日)。

2、有效地实现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 (1987年11月16日)。

3、为什么要提出劳动力市场 (1993年11月19日)。

4、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1998年10月18日)。

5、扩大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2000年2月27日)。

6、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1997年9月16日)。

7、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 (2000年10月8日)。

8、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000年10月16日)。

9、加快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民营经济发展(2000年10月21日)。

10、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12月16日)。

人物观点

他提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观点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他的 “用经济合同替代指令性计划”等建议被吸收到十三大报告中。他参与起草十五大报告,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学者之一,第一个提出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关键是解决好政府 “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他对“实行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为什么要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以及“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等问题的阐述,引起了理论界和领导的重视。针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的理论,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创新。

所获荣誉

2018年入选"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智库建设40人"。

社会影响

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6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提出的关于"企业自主权""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改革建言,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改革理论的发展。[2]

在央企独立董事最大年龄排行第二位,作为中国中煤的81岁独董,2010年从中国中煤拿走30万报酬。2008年从民生银行和中国联通拿到76万收入。高尚全高尚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