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乡位于兴安县东南部,总面积86.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人,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居民以汉族为主,瑶、壮族为辅,交际操西南官话。有耕地面积13149亩。山上只能种植早稻、玉米、红薯、山下水田种植水稻。盛产白果、有林面积53582亩。
白石是典型的丘陵岩溶地貌,人均水田不足0.5亩,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盆地、谷地为辅。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岩溶地貌奇特,境内有一公里之内就集四座天生桥于一体的世界奇观,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水源头古村秦家大院,保存完好。2000年,中科院刘少创博士以"唯远"、 "唯大"为依据提出"湘江主源头在兴安白石"更是使白石乡美名远播。2001年,自治区旅游局规划设计院组织精干的人力、物力为白石乡做好了《湘江源——天生桥群旅游景区开发规划》,为白石乡今后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近几年,白石乡党委、政府立足于本地实际,坚决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白石经济,制定了"自然资源+种养亮点=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既围绕旅游规划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在"种"字上以白果种植为主,努力打造银杏之乡。“养”字上,以“塘口鹅”鹅种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农业,同时对传统农业则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利用当地温差大的特点,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主抓白果高位嫁接,短抓西红柿、辣椒、茄子生产,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白石乡除了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水源头古村、银杏之外,还有石梯村的大小石林,大路口村的天生桥群,石柱村的湘江源,浪上村的小型梯田、银杏林等众多的景观。”乡长吕芳对乡里的景观如数家珍。
“要更好地打造‘桂北老家’,就要将现有的人文景观与不同季节的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常来常新。”在维护好古村与银杏黄叶这一特色景观的之余,白石乡目前已经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并且已经在逐步实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