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鹡鸰新疆亚种

白鹡鸰新疆亚种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界
白鹡鸰
中文学名 白鹡鸰新疆亚种
鹡鸰科
亚纲 今鸟亚纲
命名时间 Gould,1861
目录导航
  • 外形特征
  • 生活习性
  • 分布范围
  • 繁殖方式
  • 保护级别

白鹡鸰新疆亚种(图2)白鹡鸰新疆亚种(图2)白鹡鸰新疆亚种,额、头顶前部、眼先和眼周白色,头顶后部、颈、颈侧、脸、耳羽、颏、喉、胸全为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背、肩灰色,腰和尾黑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5~30g,♀17~29g;体长♂156~195㎜,♀157~195㎜;嘴峰♂11~17㎜,♀11~16㎜;翅♂85~96㎜,♀81~98㎜;尾♂83~101㎜,♀82~97㎜;跗蹠♂20~28㎜,♀22~27㎜。

白鹡鸰新疆亚种(图3)白鹡鸰新疆亚种(图3)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群。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遇人则斜着起飞,边飞边鸣。鸣声似‘jilin-jilin-’,声音清脆响亮,飞行姿式呈波浪式,有时也较长时间地站在一个地方,尾不住地上下摆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亚洲中部,伊朗,俄罗斯,包括萨彦山脉,蒙古,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冬天伊朗和阿拉伯的物种进入印度次大陆越冬。

白鹡鸰新疆亚种(图4)白鹡鸰新疆亚种(图4)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中边等水域附近岩洞、岩壁缝隙、河边土坎、田边石隙以及河岸、灌丛与草丛中,也在房屋屋脊、房顶和墙壁缝隙中营巢,甚至有在枯木树洞和人工巢箱中营巢的。巢呈杯状,外层粗糙、松散,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和草根构成,内层紧密,主要由树皮纤维、麻、细草根等编织而成。巢内垫有兽毛、绒羽、麻等柔软物。巢的大小为11~16厘米,内径6~11厘米,深4~5厘米,高7~8厘米。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但也有每窝少至4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大小为19~22毫米×14.5~16毫米,重2~2.6克,灰白色、被淡褐色斑。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2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14天左右雏鸟即可离巢。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