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是在中国前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的支持下,由香港理工大学倡议与中国14所著名高校于1995年携手创立,其后通过不断发展,成员现已包括中国、英国及美国等地的著名高等学府共28所及5名个人名誉会员。[3]
在历届理事会和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协作网通过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致力于以科研推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促进高校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宗旨
- 汇集国内及国外杰出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工商界提供多元化及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及知识,对工商界作出贡献,及促进工商界与网员紧密的伙伴关系。
- 促进网员间分享高校及科技管理的经验,增强国际化互动和产学研合作。
- 加强各网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交流,及提升学术与应用科研的水平。
- 推动自行组织的或合约性的科技及产品研究开发、顾问服务、科研成果及专利科技的商品化[4]
发展策略
自1995年成立迄今,协作网遵循「科教兴国」的前提,以科研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高科技产业化。面对知识经济新时代,通过共同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借镜国际先进的优化管理机制,促进高校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为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协作网在历届理事会的精心扶持及各网校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各项活动。
- 促进应用科研,培育开发基地协作网综合国内外顶级著名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在国际层面推动应用科研项目的 开发和科技成果商品化,将大学创新科研应用于造福人类社会,使之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作网网校之间通过合作,承担了大量国家863项目、 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取得重大成效。
- 优化产学研知识管理,接轨资本市场通过协作网建立的具国际背景,与世界接轨的互动交流平台,各网校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 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吸取国际先进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方法,通过各种研讨活动就大学产、学、研结合,科技产业化政策,校办企业管理机制,合理支持专利申请,大 学知识产权保护、上市公司的管治体系等各方面议题取得相应的共识和提高,帮助网校建立现代化高水平知识管理体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通过向协作网介绍针对 大学产业化支援体系所作出的相应布署,协助网校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投入应用科研及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使大学能有序地推动校企发展,并 在相应阶段建立退出机制,真正发挥高校的优势,使高校产业得到持续不断壮大。
- 加强国际接触,提升海外知名度协作网运用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系桥梁的地位优势,开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先后有 英、美著名的大学加入;增强了网校的国际化互动,同时通过了解国外大学产学研发展模式,吸收其通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管理方式,对网校应用科技管理 走向国际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协作网亦与其他国际组织如澳洲科技协作网(ATN)、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及欧盟创新大学学网组织 (ECIU)等保持密切的交流与联系,扩大协作网的知名度。
- 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地区经济协作网遵循教育部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定不 移地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之路」,履行大学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努力推动与工商企业界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协作网组织工商企业界研讨考察团 参加历届大会活动,安排企业界与网校科技主管领导面对面互动交流,促进校企合作,共同繁荣社会经济。[5]
成就
协作网遵循“科教兴国”长期战略目标,旨在汇集国内外杰出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工商界提供多元化及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及有关顾问服务,为企业界作贡献,并促进工商界与网员紧密的伙伴关系。同时加强网员间紧密合作关系,促进知识交流,提升学术及应用研究水平,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和战略性国际合作。
获得国际奖项
在2015年4月举行的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协作网组织安排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共派出37项创新科技项目参展,取得大会45奖项,包括2项特别金奖、13项金奖、14项银奖、6项铜奖及9项特别奖,至此协作网在连续7年参加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均取得优异成绩,网校的科研实力备受国际认可。
加入ATTP
在若干海外专家的支持和转介下,协作网于2017年8月申请加入技术转移专业人士联盟(Alli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rofessionals, ATTP)。经过ATTP理事会的讨论和表决,联盟于2018年3月正式接纳协作网为ATTP的第十一个成员组织。
ATTP由欧洲科技转让专业人士协会(ASTP-Proton)、AUTM、澳大利亚知识转移协会(KCA)和英国公营机构技术转移专业人士协会(PraxisUnico)四大专业技转协会发起,透过加入ATTP, 协作网将能进一步提升协作网的国际认受性和知名度,进而:
- 与海外大学及研究机构互动并汲取先进经验;
- 为网校与海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创造产学研合作机会;
- 对协作网产学研培训课程的专业指导及认可,为网校参加培训人员提供国际注册技术转移专业人士(RTTP)学分;
- 提升全社会对中国高校产学研工作者的专业认可。[6]
成员高校
高校 |
加入年份 |
香港理工大学 |
1995 |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浙江大学 |
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东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普渡大学 |
1998 |
华威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1999 |
加的夫大学 |
2003 |
剑桥大学 |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