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生大型草本,高1~2m。茎直立,带紫色, 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型,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沟谷林边、荒山草地中;有栽培。
大力子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强, 耐寒, 耐旱,较耐 盐碱,忌 积水。多见于山坡、田野、路旁,但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低山区和海拔较低的 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 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发芽率70%-90%,种子寿命为2年。播种当年只形成叶簇,第二年才能抽茎开花结果。
选地整地
大力子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栽培时,直选上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30-40厘米,耙细,整平,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千克,作成l—1.5米宽畦。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时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9月间。在整好的畦上按50—80厘米开浅沟进行条播;或按80厘米株距穴播。每穴点入种子5-6粒,播种前,将种子放入30—4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有利出苗,播后覆土3-5厘米,稍加镇压后浇水,1天左右可以出苗。每亩用种1.5千克。此外可育苗移栽,于3月上旬在苗床上播种,5月上旬或秋季移栽。苗移栽在整地前,每亩施土 杂肥2000~3000kg,捣细撒匀,深耕20~25cm。耙细整平,做1m宽的平畦,若天旱应向畦内浇水,待土表稍干松时再播种。播种时,每畦按4~5行开2~3cm深的沟,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播种量2~2.5kg/667m2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按株距3cm进行间苗。育苗后,春、夏播的可在秋季移栽,秋播的在竖春未展叶前移栽。移植时,从苗畦内挖出幼苗,略带田土,按行株距60cm×45cm挖穴,深度与畦内原深度相同,填土踩实,浇足定根水以保成活。
幼苗期或第二年春季返青后要进行松土,同时前期要特别注意除草,后期叶子较大时停止中耕。当苗长至4-5片真叶时,按株距20厘米间苗,间下的苗如有缺苗处,可带土移栽;苗具6片叶时,按株距40厘米定苗,穴播者每穴留1一2株。第出两片真叶时,按株距3cm进行间苗。育苗后,春、夏播的可在秋季移栽,秋播的在竖春未展叶前移栽。移植时。从苗畦内挖出幼苗,略带田土,按行株距60cm×45cm挖穴,深度与畦内原深度相同,填土踩实,浇足定根水以保成活。
1、叶斑病 多发生于6月,发病初期喷洒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2、白粉病 六七月份阴雨天多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可用50%退菌特l000倍液或50%托市津800-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施。
3、连纹夜蛾 幼虫咬食叶片,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
4、蚜虫 大力子终生都有蚜虫为害,严重时可造成绝产。用40%乐果乳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与加工
大力子的开花期不一致,应成熟一批采收一批,过于成熟种子自然脱落。收获时要防止果实现刺毛扎手,要戴眼镜和穿厚的衣服。采回果实后,在晒场 曝晒,待充分干燥后,用木棒反复打击,脱出果实,然后扬净杂质,再晒干即为大力子。亩产量100~150千克左右。作鲜根出口用的商品一年即可采挖,挖出后按大小分类,用 真空包装,保鲜贮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大力子
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
大力子
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c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 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基部较窄。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含牛蒡苷(arctiin)、棕榈酸、甾醇、牛蒡酚A~D(lappaol A~D)。
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 ,使其对碳水化物耐量增高,毒性较小;所含的牛蒡苷能引起蛙、小鼠、兔的强直性惊厥、呼吸细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有轻度利尿、泻下作用。
性味 性寒,味辛、苦。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用量6~12g。
①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配薄荷、桔梗、连翘。②咽喉肿痛,痄腮,丹毒:配大黄、防风、荆芥、薄荷、甘草。③麻疹不透:配葛根、蝉蜕、薄荷、荆芥。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汕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瘦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大小不等的类方形薄壁细胞,壁弯曲,多破裂;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厚薄不匀,细胞壁稍厚,棕黄色或暗棕色,微木化;于棱脊处常有小形 维管束。内果皮狭窄,为棕黄色的颓废细胞层,细胞界限不清,为1列草酸钙方晶所充填。 种皮最外为1列棚产太细胞,多扭曲,排列紧密,长75-120μm,直径10-30μm,壁甚厚,层纹明显;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颓废不清。胚乳细胞数列,内含脂肪油。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1、取脱脂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加入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呈蓝绿色。(检查木脂素类)②取滤液2ml,加入等体积的3% 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则溶液呈红色。(检查木脂素类)
2、取本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pH1.0-2.0)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3份各2ml,置3只试管中,分别加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取本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1.本药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红肿、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湿疹等。
2.预防猩红热:取牛蒡子炒研成粉,过筛储存备用。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3.本药也用于热毒壅盛、气血瘀结的咽喉部肿瘤。
4. 牛蒡子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制剂治疗肺癌、大肠癌及其他转移性癌,发现有癌肿消失或缩小的现象,并能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