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庄村

中文名 林家庄村
隶属 济南市莱芜区口镇
目录导航

村庄名片

村人相传,在此建村最早的当是元代蔺姓人家,因此村名蔺家庄,后蔺姓逐渐失传,村名演变为林家庄。村东仍有大片土地称之为蔺家林子,即为建村之蔺姓家族的坟地。村中有王、张二姓氏,在1958年修建大冶水库时,曾有刘、吕二姓搬迁至此,但在水库建成后搬回。

行政区划

由于村小人稀,以及传统上的关系,历史上关于林家庄的隶属也几经转换。据民国28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毛家乡,林家庄”;1941年至1945年8月,属莱北县山口区;1945年10月至1949年10月属口镇区;1950年5月至1956年为口镇区金山乡;1956年口镇镇撤销,并入港里区;1958年成立口镇人民公社后,属口镇公社;林家庄与附近的6个自然村合并成为毛家圈大队(驻下毛家圈村);1980年春,毛家圈大队分为6个独立行政村,自此,林家庄成为口镇办事处陈林管区的一个独立行政村。

历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日本侵略者,村民曾组织抗日自卫团(团长李金山)。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廖容标部队曾在此附近驻扎过,许多村民报名参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去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地质结构的特殊性,林家庄缺水,自古就有“干巴”林家庄之说。为解决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自1973年冬季至1974年春,历经半年时间,日上阵劳动力100余名,投入工时7500余个,动用土石3万多方建成小型水库l座。1983年春天,在公社及县水利局的支持下,村里打成机井l眼,用以解决村民的生活用水。1986年又投资1.5万余元,在村北建起蓄水池1座,形成了机井的配套工程。1996年,村里投资7万余元,对原有的水池进行整修。在这次整修中,全村村民踊跃捐款,时任莱芜电厂党委书记的张兆福同志(林家庄村人)援助了价值2万余元的钢管。1997年底,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彻底改变了“干巴”林家庄的历史。
立足山区优势,林家庄在“山”字上作文章。1987年发展果园68亩;1997年山羊存栏量已达550余只,1998年被莱城区援予“养羊专业村”的称号。2002又有18户新上了养鸡大棚,产业结构的变化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今天的林家庄人,正奋发进取,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着幸福的生活。

人文自然

林家庄人重视教育,早在1927年左右,便和上毛家圈、下毛家圈联合,建起了一所新式学堂——三益小学,向学生教授国语、算术、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现代诗人吕剑曾在此就读,后参加革命进行革命诗歌的创作,并参加“人民文学”的创刊筹备工作,后任《诗刊》编委。一生创作诗歌几百首,成为全国著名的莱芜籍诗人。1962年在村内建立小学。1984年又对学校进行了改建。1992年-1995年,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林家庄小学撤销,全部并入下毛家圈小学。自恢复高考至今,村里已考出大学生十几名。1989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的王加坤为本村第一名大学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