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召镇(Liangzhao Zhen)位于河北省 任丘市东北部。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邻 雄县,南界河间,西部与 高阳接壤,西北隔 白洋淀同安新相望,东及东北部与大城、 文安毗连,境域呈棉叶形铺在京津保三角地带南部边缘。东西最宽处42.5公里,南北最长点41公里,地域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处于北纬38°33′—38°57′;东经115°56′—116°26′之间。市政府驻地北至雄县界25.5公里,至雄县城35公里;南至河间界17.5公里,至河间城35公里;东至大城界28公里,至 大城县城45公里;西至高阳界13公里,至 高阳县城30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38°42′,东经116°05′。
任丘市 (Renqiu Shi)中国石油产区之一,河北省沧州地区辖市。位于 河北平原中部偏北,白洋淀东南。面积1023 平方公里,人口68.98 万。春秋战国时, 任丘一带已出现 鄚邑。北齐置 任丘县,古城即今城关, 1986 年设市。市境地势低平,海拔约8 米,多洼淀,有六七十公顷以上洼淀近30个。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60 毫米。从 第三纪开始,沉积了巨厚 第三系陆相地层,多 震旦纪及早 古生代 碳酸岩类组成的 古潜山 储油构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一个 碳酸盐大油田, 华北油田的主要 油气田产区之一。
工业以采油为主,原油产量约占全国的1/20,有 输油管道连结北京和沧州。
并有化工、机械、建材和 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灌溉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兴修水利,开渠泄淀,灌溉土地,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多洼淀坑塘,丰水年水面大,有养殖之利,水产丰盛。市境发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 仰韶文化遗产。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 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 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市区北距北京151公里,东北距天津135公里。市境东与 廊坊市文安、大城两县相连,南与 河间市毗邻,西与保定市高阳县接壤,西北与 安新县隔白洋淀相望,北与雄县相接。全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东西 横距42.5公里,南北纵距41公里。总人口为81.9万人,其中任丘市68.2万人,华北油田13.7万人。现辖3个 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1个省级 经济开发区,413个行政村。
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 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五年( 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 建成区面积达41.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4.3万, 城市化率达到54.1%,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任丘古迹较多。有战国时期燕赵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 杨六郎的屯兵堡垒,西汉名将 李广的驻扎地,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 古城遗址, 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 前仰韶文化遗址和 龙山文化遗址等。
任丘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 神医扁鹊( 秦越人),西汉 经学家 韩婴,三国曹魏大将张合阝,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 王法良,清代诗人、 文学家 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 朱恩德,革命诗人 李泊, 现代诗人 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机智灵活的 抗日英雄 燕秀峰(电影 《小兵张嘎》中 嘎子的原型),有芦苇荡中歼日寇的 雁翎队,有 地道战中逞英豪的游击健儿,也有“ 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 朱德、 聂荣臻、 杨成武、 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任丘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6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中国石油 华北石油管理局驻在市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年探明石油储量9.3亿吨,天然气16亿立方米。油田自1976年开发建设以来,最高单井日产原油达5400吨,最高年产量达1733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四次增长高峰和年产量上亿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地热是任丘的优势资源,以中低温地热开发为主,出口温度分别为40℃和70℃。
任丘 白洋淀旅游景区闻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总面积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 淡水湖。淀内 水产资源丰富,现有鱼类31种,盛产鲤、鲫、鳝、鳜、 青虾、河蟹、 田鸡、田螺及菱角、 鸡头米、莲藕、芦苇等。淀边的 千里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庙”(明、清两代)的 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枣林晚渡、长堤烟柳、 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观光游览、 民俗风情、 体育健身、 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启动建设了任丘国家石油 矿山公园,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展示古潜山地质地貌和石油形成、开采过程的科学博物馆,使任丘的 旅游景观更加靓丽多彩。
任丘境内的 出土文物和遗址挖掘证明,早在距今8千余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有人类聚居。 上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 颛顼城,春秋时期境内有虢邑,属燕国。 《左传》记载,东 周景王十年( 公元前535年)正月癸已日, 齐惠公统帅军队伐燕,驻扎于虢,2月戊午日, 齐燕两国,缔结“濡水之盟”。战国时代境内有郑邑、狸邑,辖属多变占据《史记?赵世家》记载: 赵惠文主五年( 公元前294年)赵割郊、易两地给燕国。史书还载:秦王赢政十一年( 公元前236年),赵遣名将 庞暖率师伐燕,攻取狸地(今任丘东北)。又据史料记载:东 周显王三十五年至赧王四年(公元前334至311年),“燕国筑南长城以防秦、赵、齐等国。 燕长城大部以易水堤为基础修筑。起于 易县西南,经定兴、徐水、安新、郑邑北部而人文安再向东南,止于今大城县城西南,全长约300公里。据此,当时 郊邑以南属于赵国,以北属于燕国,当是可信的。
西汉时期,境内有郊县、阿 陵县,属幽州。先后封有3个侯国。
阿陵侯国 据《史记?高祖功臣表》, 郭亭原为楚之 连敖,后自 单父(今属山东)“从塞路人汉”,投于周吕侯 吕泽部下。在“还定三秦”的征战中,官至都尉。高祖六年( 公元前200年)七月受封阿陵顷侯,侯国治所在阿陵,在位24年。死后,其子欧于 汉文帝前元三年( 公元前176年)嗣爵,为惠侯,在位22年。死后,其子客于 汉景帝前元二年( 公元前155年)嗣爵,是为胜侯,在位八年,因罪免。汉景帝中元三年( 公元前147年),郭延居接续被封为阿陵靖侯,在位15年,死后其子则于 汉武帝元光六年( 公元前129年)嗣爵,在位18年,于元鼎五年( 公元前109年)因欠交给皇帝进贡的“酬金”,被免侯爵。五十一年后,郭亭的玄孙 茂陵公郭乘,“以贤名著称”。汉室帝元康四年( 公元前62年),又“诏命复家”。
梁召镇辖梁召 北芦张 楼子村 唐召村 梁新庄 正洛村 西南芦张 南芦张 南梁召 西段村 东段村 大姜村 北姜村 辛安庄 阎家坞 南丁坞 老各庄 梁各庄 东姜村 前王仙庄 北丁坞?
代码 130982106:~201 梁召村 ~202 唐召村 ~203 娄子村 ~204 东芦村 ~205 北芦村 ~206 南梁召村 ~207 南芦张村 ~208 西芦张村 ~209 庄上村 ~210 西段村 ~211 东段村 ~212 梁 辛庄村 ~213 正洛村 ~214 大江村 ~215 北江村 ~216 辛安庄村 ~217 闫家 务村 ~218 东江村 ~219 王仙庄村 ~220 北丁务村 ~221 南丁务村 ~222 老各庄村 ~223 梁各庄村
梁 召:建村于战国。当时有梁王将军在此筑一高台召兵,后此为村,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 梁召。该村为我市较大集市。
北芦张:建村于秦朝。四周围水,芦草丛生,中间一块高地,后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北芦州,后演化为北芦张。该村北临任文干渠,共分两个大队。地处大洼地带,盐碱易涝。
楼子村:建村于隋初。当时有一宗姓,占地千顷,名为宗千顷,房屋成片,并在院中修一小楼,后称村名为楼子村。该村地势低洼。
唐召村: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朝。当时该地有一 尼姑庙,因离村太远,常受歹徒侵扰,有僧人海济用25亩 香火地换取庙旁处建村,取名唐召村。
梁新庄:建村于战国末期。由梁召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东建一村,取名梁辛庄,后叫成梁新庄。
正洛村:该村建于元末,原名曲里店,明初遭战乱无人,由 山西洪洞市迁入刘、邹、 唐三户,取名正洛村。
西南芦张:建村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 张西南面,故名西南芦张。该村西邻任文干渠、古 洋河交叉之处。唐堤绕村西而过。共分两个大队。
南芦张: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南面,故名为南芦张。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北土公里处。
南梁召:建村 于明朝永乐元年。因在梁召正南,只有一坑之隔,故名为南梁召。
西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在村中间通过,把村分为两部分,河西取名为西段村。
东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南北向流过村中间,把该村分为两部分,东部取名东段村。
大姜村:建村于南宋庆元年间,迁居者定居时该处多沟河,港叉,水势如江,故名 大江村,后改“江”为“姜”,故名为大姜村。
北姜村:建村于明 洪武年间,该村位于大姜村北面,故名北姜村。该村南临任文干渠。
辛安庄: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燕王扫北”后,有几户人家在大姜村东边重新建村,起名新安庄,后改为辛安庄。该村北靠任文干渠。
阎家坞:建村子明朝永乐年间。“蒸王扫北”后,由山西洪洞市移民至此,因该地多盐碱,且靠河,有码头船坞,故名盐家坞,后改名为阎家坞。该村北邻任文干渠。
南丁坞: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北靠河有码头,村呈丁字形,故名南丁坞。
老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地无人,后有早年外出人郑氏回到此地居住,起名老家庄,后改为老各庄,
梁各庄:建村于唐代天褊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梁各庄。
东姜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位于大姜村东部,故名东姜村。
前王仙庄:建村于明初。因王姓居多,故名前王仙庄(文安市有后王仙庄)。
北丁坞: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因与南丁坞隔河相望,故名北丁坞。
1958年建西段村公社,1966年更名梁召公社,1982年改梁召乡。
1997年,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梁召、北芦张、楼子村、唐召、梁新庄、正洛、西南芦张、南芦张、南梁召、西段村、东段村、辛安庄、大姜村、北姜村、 颜家村、南丁坞、老各庄、梁各庄、东姜村、前王仙庄、北丁坞等33个(原出处如此,疑有误)行政村。
后撤乡设镇。
该镇建立发展了设施蔬菜、花卉、 苗圃、 冬枣等10个科技示范园区和种植基地,现种植优质棉花1.6万亩,每亩效益达到1000多元,种植经济林3000亩,四旁植树10万株,粮经作物比例达到6:4。养殖业上发挥 肉鸡养殖传统优势,不断完善镇肉鸡养殖服务中心的职能,目前服务中心月放 养量突破10万只,居我市乡镇第一。投资78万元建起正 洛高标准肉鸡养殖小区一座,使全镇鸡棚达到130个,肉鸡存栏40万只,年出栏可达180万只。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古淀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古淀”系列白酒畅销吉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并出口韩国、俄罗斯、蒙古,“ 白洋淀”商标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曾连续三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指定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并取得国家 生产许可证、 蒙古国精品批发体系证书和国家 检验检疫局出口企业注册。古淀酒业有限公司又向 奶牛养殖和奶业加工发展,投资450万元建成奶牛 养殖基地,下一步建立 奶制品加工厂,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5家大型棉花深加工厂总投资2500万元,根据今年国内、国际棉花市场需求状况,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一度出现购销两旺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钟烧鸡和春发色拉油市场不断拓展,成为周边地区知名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梁召镇工业发达,工业企业产值连续5年年均增长10%, 外贸出口也实现快速增长。全镇有各种工业小区9个,有工业企业356家,其中合资企业2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35家,超亿元的4家,从业人员12800人,其中具有各种 专业技术资格或职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430人,15家企业获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获得“3C”强制认证,3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23家企业获得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永兴电缆厂生产的“ 云鹰”牌电缆被评为河北名牌产品,京联 岩棉厂生产的“丁兴”牌 矿棉板被评为国家级 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绿色环保 装饰装修材料,川田摩托车厂“白洋淀”摩托车商标被评为 中国驰名商标。全镇已经拥有线缆、摩托、汽配、化工、玻璃、制酒、金具、 吹塑 八大行业,形成了东有岩棉化工,西有摩托钢铁,南有电缆金具,北有农机汽配的工业格局。岩棉产品已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一半,并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国,摩托行业也实现了由小规模、大群体向集团化的转变,产品远销亚欧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金具产品也占据了国内市场的近一半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