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中国台湾;
株高:中(30-100厘米);
形态:簇生型;
利用方式:蛇木板或蛇木柱。
‧原产地: | 非洲至玻里尼西亚一带、澳洲、亚洲热带区、东南亚。 |
‧分布: | 绿岛、兰屿、台湾境内 2,500 公尺以下。台湾广见于全岛中低海拔山区森林内,着生为主,偶岩生,数量非常多。 |
‧用途: | 1.盆栽、寄植观赏等。其叶片为优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捣碎敷创伤,而且卷曲嫩叶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饭和做泡菜。2.药用:性味:微苦、凉。效用:全草:清热解毒。 |
‧茎: | 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向四方开展而成巢状。 |
‧叶: | 叶序为丛生(簇生),叶端渐尖为外型阔披针形,叶脉在仅中肋有明显突出叶背,其叶色正面翠绿,叶柄、短而多肉、黑色、基部被有黑褐色线形鳞片。叶柄短,叶片披针形,全缘些微呈波浪形,间有小缺刻,全长约 70 公分,宽 10公分。 |
‧花: | 蕨类无花 |
‧果实: | 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肋和叶缘之间,由中肋延侧脉着生。 |
‧特性: | 原生种,普遍产于台湾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内,附生于树干、岩壁的蕨类,基部常堆积许多其他树种的落叶而形似于鸟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绿草本蕨类。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向四方开展而成巢状。叶柄短,叶片披针形,全缘些微呈波浪形,间有小缺刻,全长约 70 公分,宽 10 公分。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肋和叶缘之间,由中肋延侧脉着生。冬季生育缓慢,夏秋发育快速,喜好温度介于 20~30 度之间,若低于 15 度的话则有黄化、坏疽等寒害现象。栽植则有板植、盆栽、寄植观赏等。 |
‧各种山苏花 | 台湾山苏花: 叶片较狭长,叶片先端较突,叶缘呈波状,叶背孢子囊线形,长于叶片上半叶两侧中央,中肋较粗,作为蔬菜生产时产量较高。 圆叶山苏花: 叶形较宽阔,呈长椭圆形,边缘较平整,作蔬菜生产时产量稍低,但烹调时,由于绿色叶片面积较多,颜色较为美观。 大波浪山苏花: 叶缘波浪起伏更大,呈深浅不同的波浪,少作蔬菜生产。 裂叶山苏花: 叶片呈大波良,先端开裂,成不同长形态,少作蔬菜生产。 |
‧原产地: | 非洲至玻里尼西亚一带、澳洲、亚洲热带区、东南亚。 |
‧分布: | 绿岛、兰屿、台湾境内 2,500 公尺以下。台湾广见于全岛中低海拔山区森林内,着生为主,偶岩生,数量非常多。 |
‧用途: | 1.盆栽、寄植观赏等。其叶片为优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奇芽捣碎敷创伤,而且卷曲嫩叶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饭和做泡菜。2.药用:性味:微苦、凉。效用:全草:清热解毒。 |
‧茎: | 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向四方开展而成巢状。 |
‧叶: | 叶序为丛生(簇生),叶端渐尖为外型阔披针形,叶脉在仅中肋有明显突出叶背,其叶色正面翠绿,叶柄、短而多肉、黑色、基部被有黑褐色线形鳞片。叶柄短,叶片披针形,全缘些微呈波浪形,间有小缺刻,全长约 70 公分,宽 10公分。 |
‧花: | 蕨类无花 |
‧果实: | 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肋和叶缘之间,由中肋延侧脉着生。 |
‧特性: | 原生种,普遍产于台湾各地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内,附生于树干、岩壁的蕨类,基部常堆积许多其他树种的落叶而形似于鸟巢,故而得名。多年生常绿草本蕨类。根茎短而粗,缘叶自地下茎丛生,由中心向四方开展而成巢状。叶柄短,叶片披针形,全缘些微呈波浪形,间有小缺刻,全长约 70 公分,宽 10 公分。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肋和叶缘之间,由中肋延侧脉着生。冬季生育缓慢,夏秋发育快速,喜好温度介于 20~30 度之间,若低于 15 度的话则有黄化、坏疽等寒害现象。栽植则有板植、盆栽、寄植观赏等。 |
‧各种山苏花 | 台湾山苏花: 叶片较狭长,叶片先端较突,叶缘呈波状,叶背孢子囊线形,长于叶片上半叶两侧中央,中肋较粗,作为蔬菜生产时产量较高。 圆叶山苏花: 叶形较宽阔,呈长椭圆形,边缘较平整,作蔬菜生产时产量稍低,但烹调时,由于绿色叶片面积较多,颜色较为美观。 大波浪山苏花: 叶缘波浪起伏更大,呈深浅不同的波浪,少作蔬菜生产。 裂叶山苏花: 叶片呈大波良,先端开裂,成不同长形态,少作蔬菜生产。 |
山苏山苏别名鸟巢蕨、王冠、鸟巢铁角蕨。铁角蕨科,铁角蕨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山苏根状茎粗短直立。叶辐射状生于根茎的顶端,呈连座状。莲座中间为1圆柱,上缠有黑色的纤维,极像一个鸟巢。叶片阔披针形,长约1米,革质光亮,叶缘波浪形。孢子囊群长条形,生于侧脉上侧。
由于山苏的需光性不高,而且是蕨类植物中较耐旱的,所以非常适合养在家里。然而如果要它的叶色呈嫩绿色,则需要有光照。栽培介质一般用细蛇木屑混合泥炭苔或水苔。此外,将叶子摘下瓶插,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可说是栽种山苏的另一种方法。
如果想体会繁殖植物的乐趣,山苏是很好的入门选择。它的繁殖非常简单,每年春到夏季期间,成熟的叶子会在叶背处长出孢子囊,只要将长有孢子囊的叶片取下,放在透气的纸袋中,等叶子枯萎时,孢子便会自动从囊中掉出。接着找一个浅盒,盆内放置浸湿的泥炭苔,然后将孢子撒在泥炭苔上,并在盆内覆盖一层保鲜膜以提高湿度,等到幼苗长出3-4片叶子时再移植到一般盆器即可。也可将潮湿的泥炭苔放在成熟的山苏植株附近,孢子落在泥炭苔中便会自然萌芽,长成一株新的山苏。
山苏除了可食用之外,也可煮成茶或制酒。哂干、烘焙后的老叶,可直接用开水煮成茶,加点冰糖或蜂蜜,可增加风味,并有利尿功效。山苏是一种蕨类植物,又叫鸟巢蕨,是台湾原住民相当重视的野菜之一,有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的良好功效。叶子终年长青,而且翠绿,是非常漂亮的花材植物。烹调菜例时,鲜亮不容易失色,是现代人的上等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