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机关位于山东省齐河县境内,东临京福高速公路,北靠308国道和京沪铁路,南行11公里为309国道和济聊高速公路,与济南市相距3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1995年,全处有职工961人,其中干部231人(有技术职称干部142人)。辖舟桥、机运、轮渡、潜水4个建制段和学校、医院、器材储备库3个直属单位及济南、马鞍山2个办事处。分驻山东、安徽、浙江三省,共占地面积1050亩。
组建以来,铁道战备舟桥处驻地和体制结构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迁过程。
1964年,团所属12个分队全部驻扎在山东省老齐河县城北的黄河堤下,1974年,团驻地随齐河县城北迁至晏城公社(今晏城镇)。1968年至1971年,为贯彻中央军委“山、散、隐”的备战策略,在安徽省当涂县大青山营建铁路轮渡器材基地。1983年在马鞍山市采石镇 建轮渡基地。1992年在马鞍山市雨山区购地3.284万平方米,建战备器材基地。1995年,分别在济南市槐荫区、马鞍山市雨山区设立办事处。经过31年的演变,铁道战备舟桥处形成了“三市(济南、金华、马鞍山)两县(齐河、当涂)”的分驻布局。
196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舟桥团组建,为铁道战备舟桥处的前身[2]。
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
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
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领导。
2002年,移交济南铁路局(现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代管[3]。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们奉命抢架蓟运河铁路舟桥,经过60多个小时的昼夜奋战,及时恢复了京山线铁路运输,通过列车533列,将大量救灾人员和物资及时送往灾区,受到了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通令表彰。1998年,他们参加长江马鞍山段抗洪抢险,出色地完成了抗洪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铁道部等领导的赞誉和表彰。这些年来,他们多次被评为“国防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和“抗洪抢险先进集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