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

潜江

中文名 潜江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下辖地区 10个乡镇,7个街道
方言 西南官话-武天片-潜江话
行政区类别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国家/地区 湖北省
著名景点 曹禺公园、水杉公园、兴隆水利枢纽、章华台等
市长 盛文军
人口数量 99.28万(2022年)
电话区号 0728
行政区划代码 429005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中国潜江中国潜江潜江市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春秋战国时期(前5世纪前后),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

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南北朝时期(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境内)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内),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宋乾德三年(965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

明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顺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3]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潜江市下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开发区、6个管理区、1个原种场[7]

区划详情

6个街道:园林街道、杨市街道、周矶街道、广华街道、泰丰街道、高场街道。

10个镇:竹根滩镇、渔洋镇、王场镇、高石碑镇、熊口镇、老新镇、浩口镇、积玉口镇、张金镇、龙湾镇。

1个开发区:潜江经济开发区。

6个管理区:周矶管理区、后湖管理区、熊口管理区、总口管理区、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

1个原种场:浩口原种场。[7]

自然环境

位置境遇

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经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8]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处汉江下游,跨东荆河与上、下西荆河两岸;由县治园林镇沿汉(口)鱼(泉口)公路东至湖北省省会武汉市154千米,西至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荆州镇75千米。县境最东端在东荆河左岸幸福闸之东,西端在四湖中干渠(总干渠上游段)右岸西黄家台,南端在五岔河南的窑台,北端在汉江右岸的刘家伙。东西横距51.3千米,南北纵长64.4千米,面积20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潜江市在地质构造上是江汉盆地的一部分,由该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潜江凹陷、丫角-新沟低凸起、江陵凹陷等组成。潜江境内呈现出河渠交织,堤防纵横,滩堤突起,垸田低平,碟状湖池锴落其间的平原地貌景观。潜江无山,地势低平,由北向南,由东荆河向其东西两侧腹地略呈倾斜。最高处在北部汉江右岸河堤村的朋滩及共和村的中端台,海拔均为38米,最低在南部两大垸农场的水产队,海拔24米。

水文特征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潜江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

气候特征

潜江市处于北纬30°附近,其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热量、雨量比较充足,无霜期较长。但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匀,容易出现旱象和溃涝。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9~1988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潜江市土地总面积2894263.5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4%。2002年底耕地面积1667325亩,占57.6%;园地面积25978.9亩,占0.90%;林地面积10637364亩,占3.68%;草地182.5亩,占0.006%;水面731697.15亩,占25.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241.75亩,占7.0%;交通用地77449.5亩,占2.68%;未利用地75775.05亩,占2.62%。

生物资源

潜江市有野生植物330多种。蕨类植物主要有:石松、垂穗石松、水韭、木贼、节节草等14种。被子植物双子叶纲主要有:三自草、蕺菜、化香树、桑、枸树等255种。单子叶植物纲主要有:白芽、燕麦、狗尾草等63种。有野生动物400多种,农作物害虫天敌有133种;另外,鱼纲60种,两栖与爬行纲22种,鸟纲39种,哺乳纲11种,其他类9种。

矿产资源

潜江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岩盐累计厚度约1800米,矿产埋藏深度700—2145米,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7900亿吨。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厚度大于1800米。

人口

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96.61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8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0.77万人。全市出生人口数7423人,人口出生率为7.37‰,死亡人口数6383人,人口死亡率为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向斌
市委副书记 盛文军、严义高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5]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盛文军
副市长 唐雷、雷玉成、王丹、苏才峰、陈磊、孙刚、王冰、赵曜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9]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茂清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蔡宗清、吴培军、叶倚虎、朱铁军、卢开冰、杨少敏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10]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市政协主席 黎喜斌
市政协副主席 王文群、刘冰、汪新莉、刘晗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11]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向斌
市委副书记 盛文军、严义高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5]

综述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盛文军
副市长 唐雷、雷玉成、王丹、苏才峰、陈磊、孙刚、王冰、赵曜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9]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茂清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蔡宗清、吴培军、叶倚虎、朱铁军、卢开冰、杨少敏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10]

第二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市政协主席 黎喜斌
市政协副主席 王文群、刘冰、汪新莉、刘晗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11]

第三产业

文化

潜江潜江202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6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5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7.81亿元,下降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97亿元,下降4.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上年的9.9:50.2:39.9调整为10.9:48.1:41.0。预计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9216元,比上年下降5.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31.0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35.8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21.52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为33.39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为33.33亿元,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4.49亿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5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6%、下降14.2%、下降28.5%、增长4.9%、下降16.9%、增长7.0%和增长1.3%。

民俗文化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8.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4%。粮食总产量59.00万吨,比上年减少0.57万吨,比上年下降0.96%;蔬菜产量95.57万吨,比上年下降0.9%;水产品产量14.99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小龙虾产量11.59万吨,比上年增长8.2%;虾稻共作面积64.23万亩,比上年增长8.4%。

地方特产

潜江潜江2020年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350.14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增速-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5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可比价)。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可比价),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可比价)。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12.4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利润总额20.7亿元,比上年下降46.6%。

2020年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在库)53家,比上年减少1家,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79万人,建筑业增加值34.38亿元,与上年持平。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其中5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5.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5%。按所属分类,江汉油田投资增长4.2%,市属投资增长-23.8%。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1.6%,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4:48.5:50.1。从投资结构性质看,民间投资增速-29.5%,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3.7%。

市场消费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90亿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下降9.2%。按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12.79亿元,比上年下降14.8%;乡村零售额36.11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10亿元,下降9.1%;零售业181.98亿元,下降13.0%;住宿业3.61亿元,下降27.9%;餐饮业28.21亿元,下降26.7%。

2020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6类零售额同比上升。其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增长13.2%、13.2%和14.2%。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0.4%和2.5%,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9.6%。零售额降幅较大的主要品类有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同比分别下降34.9%、28.8%、11.2%和21.0%。

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2020年全市完成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57.4亿元,比上年下降26.4%。其中,出口总额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进口总额35.3亿元,比上年下降40.0%。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32亿元,增长-22.5%。其中税收收入16.07亿元,增长-1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98亿元,增长6.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4.87亿元,比年初增加6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0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6.04亿元,比年初增加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电子商务

2019年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专项资金扶持。[12]

社会

科技事业

潜江花鼓戏潜江花鼓戏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江汉平原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作的剧目、声腔和表演而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瑰宝——荆州花鼓戏,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其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它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的高跷、渔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间歌舞说唱。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指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沔阳、潜江、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北依长江,南贯汉水,又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皮影戏在这里找到了滋生和繁荣的土壤。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

潜江木雕潜江木雕江汉平原皮影戏的核心地区集中在天、潜、沔一带,其显著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雕镂(造型)艺术,唱腔艺术和口头文字艺术等方面。

江汉平原皮影的雕镂艺术,源于潜江的“汤格”和“郭格”,尤以图案精细、人物造型逼真与国内其它地区皮影造型比较,其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圆润舒展、以大见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特别是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江汉平原皮影戏演唱的剧目多达300多个,这些“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化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其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又一主要特征。

江汉平原皮影戏包含的独特雕镂艺术和具有古朴的楚风、楚韵的唱腔艺术,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教育事业

潜半夏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锅盔

锅盔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盔,砍锅盔,鸭子锅盔,冲担锅盔,油炸锅盔,猪油锅盔等等。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

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吃螺蛳先把螺蛳用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

油焖大虾

潜江油焖大虾采用江汉平原大虾为原料,以潜江特有的“油焖”烹调方法制作。潜江油焖大虾一般以大排档形式消费。历史由来正宗的潜江油焖大虾出自潜江市周矶镇五七大道上一个叫“小李子油焖大虾”的餐馆。

黄湾藕

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园林青酒

适于佐餐,兼具润肝脾,补气,健胃功效,在中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二回头

以潜江湖区特产黄鳝作主料,烹制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进嘴却热乎,入口化渣,余味绵长。见蒸熟的鳝鱼尤其是走油后两头翘起,如前所说的马鞍形,便根据这卷翘状,取名为二回头。

焌米茶

潜江和仙桃、天门部分地区夏天的主食,先将大米焙黄后,照着煮稀饭的程序做即可。

潜江花糕

用青鱼制作,是南方一些地区的名菜,也是一些鱼米之乡的家常菜肴。

医疗卫生

潜江世博湖北馆潜江世博湖北馆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江与天门相望,沪蓉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沪汉蓉高铁(汉宜高铁)横贯东西。

潜江市风光潜江市风光(21)截至2015年底,潜江市公路通车里程1664.64千米,21个区、镇、处、场通二级路,371个自然村、分场都通了公路。市域“五横三纵”(五横:广泽大道、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运拖公路、华容公路;三纵:潜监线、荆潜线、幸福公路)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相通,内畅外连的公路网络已具雏形。流经境内的汉江航运四季通畅,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红旗、泽口两个港口。潜江市交通正趋于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镇处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综合运输智能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现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客车舒适化、货车专业化、船舶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2015年货物运输总量417亿吨,比2014年增长0.2%。货物运输周转量177401亿吨,下降1.9%。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4.3亿吨,比2014年增长1.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9亿吨,增长1.1%。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959万标准箱,增长4.1%。

体育事业

民生保障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单位101家,比上年净增13家,增幅14.8%。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8.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8%,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0%,排全省第6位。

资源环境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截至2014年底,潜江市有基础教育学校228所,其中幼儿园90所,小学90所,初中26所,九年一贯制6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1所(其中江汉油田基础教育学校35所,包括幼儿园11所,小学15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1所,中职学校1所)。在校学生110237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25607人,小学生45067人,初中学生22570人,高中学生16915人,特殊教育78人,中职学生5717人,高职高专学生3710人。专任教师8758人,其中幼儿园1081人,小学3105人,初中2324人,九年一贯制293人,完全中学473人,高中943人,特殊教育18人,中职学校214人,高职高专307人(其中江汉油田在校学生15432人:学前教育幼儿2401人,小学生5906人,初中学生4013人,高中学生3112人,中职学生850人)。义务教育巩固率97.24%,学前毛入园率8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实施校安工程,推进学校扩容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年教育经费总收入99827.6万元。

  • 高等院校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 高中

潜江中学[13]、园林高中、文昌高中、广华中学、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竹根滩高中、实验高中、章华高中、江汉中学[14]


文化事业

2014年,潜江市全年共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2000多条,同比去年增长53.8%,其中在中央电视台发稿21条,人民日报15条,新华每日电讯16条,人民网发稿305条,新华网210条,湖北日报226条(其中头版35条),在湖北电视台发稿316条,湖北广播电台发稿172条。完成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51场,送电影4140场,送流动图书下乡30000册(次)。戏曲《五女拜寿》参加全省第二届戏曲艺术节,荣获“优秀演出奖”、“表演一等奖”和“伴奏一等奖”等三项大奖和三项二等奖,皮影戏展演、示范县市群众文化展演在全省调演成绩第一。文化产业引进天一集团,投资6亿打造兴隆生态旅游小镇,举办“潜江旅游发展高端论证会”。“潜江草把龙”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惠民工程送戏151场,送图书3万册(次),送电影4540场。

安全生产

2014年,潜江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74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家,二甲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镇处卫生院15家,管理区(农场)医院6家。卫生从业人员79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46人,注册护士2402人,技师257人。共有编制住院床位数4323张,实际开放3913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2470人,门诊重症补偿7416人次。

2020年6月2日,潜江市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旅游

2014年,潜江市有体育场馆1个,市民体育中心移交华体集团运营管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著名人物

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3元,同比下降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8元,同比下降2.8%。

2020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8.0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2.49万人,离退休人员8.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基本养老保险33.94万人,其中:适龄参保人员(含新增补缴人员)21.97万人,已领取待遇人员11.9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6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4.8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2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16人。

荣誉

2019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显示,2018年全市年末森林面积13878.8公顷,比上年增加24.41公顷,增幅0.2%;全市年末湖泊17个,年末湖泊面积15.37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3天,比上年下降14.7%;河流水质整体超过第四类水质,部分水质有所提升;湖泊水质评价均低于第四类水质。

2019年全市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201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51%。

词条图册

2020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0人,其中营运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5人、危化行业死亡2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2人、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死亡人数0人、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0人、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0人、在建工程死亡1人、其他事故死亡人数0人。[1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