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坚持质量至上的理念,力求《岭南学报》所刊发的论文见解精湛,具有高度学术含金量,能为国学某一领域提供新材料、新思维、新观点。学报崇尚卓荦的创新精神,提供缜密的理论思辨,强调厚重的史学意识,注重小学和文献方面的功夫,要求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有据。
《岭南学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期。征稿不拘一格,国学文史哲诸科不限。学报严格遵循双向匿名审稿的制度,以确保刊物的质量水平。学报的英文名为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岭南学报》不仅刊载来自汉语世界的学术论文,还发表 姐妹刊物杜克大学的JCLC所接受英文论文的中文版,力争做到同步或接近同步刊行。学刊冀求不久能成为展现全球主流中国学研究成果的知名期刊。
《岭南学报》将开设“青年学者研究成果”专栏[2],以鼓励及发掘新一代国学人才。
主编:蔡宗齐(岭南大学中文系)[2]
编委(以汉语拼音排序):
2013年11月1日-2日[3]:
岭南大学汉学国际研讨会暨《岭南学报》复刊工作会议
与会学者:蔡宗齐、袁行霈、曹虹、曹建国、陈国球、陈尚君、陈引驰、胡晓明、蒋寅、刘青海、刘玉才、刘跃进、潘建国、彭国忠、钱宗武、夏晓虹、张健、张少康、朱志荣、黄仕忠、彭林、金培懿等。
2014年3月7日-8日:
《岭南学报》复刊学术会议之二:“经学的传承与开拓”国际学术会议暨“声音与意义---古典诗歌新探”国际研讨会
与会学者:蔡宗齐、叶国良、徐兴无、钱宗武、许子东、张洪明、杜晓勤、施议对、陈引驰、葛晓音等。
2015年3月20日-21日[4]:
岭南学报复刊学术会议之三:“明清文学与文论”国际研讨会暨《岭南学报》复刊号发布会
与会学者:蔡宗齐、曹虹、陈水云、潘建国、蒋寅、陈引驰、陈文新、陈溢源、李鹏飞、奚彤云、曾永义、杜桂萍、郭梅、张健、俞为民、康韵梅等。
2016年9月29日-30日[5]:
《岭南学报》学术会议之四:“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故事新编与理论重建》国际研讨会
与会学者:王德威、刘绍铭、李欧梵、朱志荣、张丽华、朱立元、夏晓虹、许子东、陈平原、胡晓明、陈晓明、陈大康、陈国球、彭国忠、王文英、吴国坤、程光炜、郜元宝、古风、贺桂梅、刘剑梅、张晶、吴俊、王尧、黄念欣、汪春泓、张隆溪等。
2017年11月4日:
《岭南学报》复刊学术会议之五:“出土文献:语言·古史与思想”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陈剑、陈侃理、邓佩玲、郭永秉、韩巍、李雄溪、沈培、袁国华、徐刚、赵平安、张光裕、张富海、单周尧、林志鹏、杨华、许子滨、汪春泓等。
复刊号封面
本辑为专题刊:《经学的传承与开拓》
第三辑封面
第四辑封面
本刊为专题刊:《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
中国诗文的声音与意义(蔡宗齐)[7]
第五辑封面单音汉字与汉诗诗体之内联性(蔡宗齐)[7]
本刊为专题刊:《明清文学研究》
前言(汪春泓)[6]
1. 明初文化格局中的地方儒学与台阁文风(陈文新、方宪)[8]
2.明代“古诗”总集的编纂、出版、接受——从宏观角度的考察(陈婧)[8]
3.道光词坛的典范建构——兼论晚清词学从流派意识向典范意识的转移(陈水云)[8]
第六辑封面
本刊为专题刊:《现代与古典文学的相互穿越:故事新编与理论重建》
前言(许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