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堡村

神泉堡村

车牌代码 晋B
方言 大同方言
中文名称 神泉堡
行政区类别 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东小村镇神泉堡
电话区号 0352
目录导航

基本人口

sqbsqb神泉堡村全村共有274户,736口人,现有党员21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全村耕地面积2902亩。[1]

历史沿革

三地中,堡里建成时间最长,最老,是最初始的居民居住地,始建年代不详。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土堡,有南北两门,四周是高大厚实的堡墙。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鬼子和土匪的骚扰,几乎全部村民都居住于此。解放后,面对急剧增多的人口,一部分村民开始迁往沟东箍窑洞,建园子,逐渐在沟东形成了东堡。随着计划经济的开展,公路的修通,镇里逐渐在沟西开办了肉食食品供应公司,供销社,中学等。逐渐在沟西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同时随着沟东土地的日渐捉襟见肘,一部分村民开始在沟西建房子,开土地,并最终形成了堡里,东堡,西堡的一村三堡的独特格局。

从堡里的古堡窑洞,到东堡的一半窑洞一半瓦房,再到西堡的完全瓦房,见证了这里的人们致富之路。

基础建设

村内路网,电网.通讯等设施比较完善、村内宽畅的水泥路道相通:实现村镇通公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乡村特色

大接杏大接杏该村盛产葡萄,大接杏等水果。适宜种植甜玉米,马铃薯、黄花等作物。同时,神泉堡的驴肉在方圆百里也是非常的有名,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可见人们对驴肉的评价非常之高。

旅游资源

神泉桥

神泉桥神泉桥该桥是清朝早期所建,桥的建筑材料为本地特有的青石,前后跨度为50-60米,高约30米,以前桥头立有重修记碑,重修捐款人名单碑,以及主持重修该桥的功德碑等。我估计还有建桥碑记以及建桥功德碑,但由于年代久远,又经战火洗礼,还有人为的原因早已不知去向。而仅存的几块碑也让人们重新利用,在桥头砌了水渠。根据这些倒下的石碑的记录来推断,这座桥起码雄踞在这里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80年代早期没有修建二级公路桥以前这里一直是连接东-西两堡之间的唯一交通要道,甚至是去河北上北京的必经之路。从碑上记载的来推断,这条路从前是一条官道,无疑是大同府通往宣化府-北京城的唯一通道,那么这座桥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