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视网膜第1级神经元中的一种感受光刺激的细胞。此细胞分布在距中央凹5~6毫米处,呈环形带,总数约12500万个。此细胞的形态特点是朝向色素层末稍突起,形成特殊的杆状感光体;另一极原生质突起与第2级神经元的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视杆细胞的杆状体呈细长形,长约40~60μm,直径约2微米。由内外两节组成:外节为圆柱形,折光力很强,有横纹,含有一种色素,叫视紫红质,此为一种结合蛋白,暴光时可分解为视蛋白及视黄醛(维生素A醛),经过酶的作用,分解为维生素A。在暗处维生素A又可重新合成视紫红质。杆状体内节稍粗,有颗粒,细胞质丰富,折光性稍差。在内、外节联接处为一窄颈,有内节向外节伸出的原纤维束。内节含有线粒体、内质网、RNA颗粒。细胞体稍见膨大。胞核较小、染色深,核周围细胞质很少。视杆细胞主要功能为感受弱光(星光、月光等),其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维生素A,因此缺乏维生素A,感弱光能力降低,出现夜盲症等。喜夜间活动的动物视杆细胞发达。
2.是视网膜中紧贴于色素细胞层,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即能在微弱的光照下辨认黑白的物像。多分布于中央凹的周缘,细胞呈长形,长约40~60微米,直径2微米,由内节、外节和核、终足几个部分所构成。外节为圆柱形,折光力强,有横纹,内含有视紫红(rhodopsin),是一种结合蛋白,在光作用下,可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黄醛(又叫维生素A醛),后者在还原酶的作用下,又可被还原为维生素A。可见维生素A是视紫红质的原料,若维生素A不足时,将会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及其光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夜盲症。在内节中除原纤维束外,主要可见大量长形线粒体(为产能装置),内质网的小泡以及RNA颗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