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所属地区 兰州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946年, 兰州大学成立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

1951年,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合并为 生物学系;

1999年,由原兰州大学生物系、教育部直属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和植物生理学研究室、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近年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国际前沿,紧贴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开展科学研究。五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1.5亿元。主持国家 973项目子课题10余项, 863项目子课题6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10项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10余项,横向重大项目3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申报专利40项,获得授权3项。共发表SCI学术论文680余篇,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Ecology Letter,Plant Cell,PLoS Genetics,Current Opinion Plant Bi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

学院主编的《 植物生理学》统编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研究机构

截止到2012年,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生态学研究所、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分子生态学研究所、农业生态学研究所、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生物学与新药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学研究所、动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学研究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30多个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教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长期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近五年来成功举办了“郑国锠院士执教六十周年暨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生命科学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庆典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学术研讨会、“西部寒旱环境生命过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 “组学”与生物技术暨“百年兰大”生命科学高峰论坛和第五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第一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第二届国际整合植物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全国动物学骨干教师培训、第十六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态学系两个系。

学科建设

学院是首批博士、硕士培养与学位授予单位,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8个博士授权专业;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遗传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11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植物学、生态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一级学科被评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2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91人,专任教师129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8人,讲师45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10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4人,萃英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7%,留学回国人员占教师总人数的96%以上。在校学生1427人,其中本科生670人、硕士生486人、博士生259人,在站博士后12人。

部分知名教师如下:

院士

郑国锠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安黎哲 刘建全 王锐 李凤民

百人计划

安黎哲 李凤民

新世纪人才

冯虎元 武一 吉尚戎 刘恒 侯岁稳 郭旭生 赵长明 黄德军 熊友才 杨金波

萃英特聘教授

邱全胜 黎家 张胜祥 苟小平 李祥锴 安黎哲 杨金波

甘肃省领军人才

冯虎元 黎家 刘建全

教职员工

冯虎元 王建林 周淑荣 邱全胜 董守良 黎家 张大伟 郭瑞英 武一 吉尚戎 邵宝平 邓建明 牟长军 包新康 张立勋 刘永俊 潘建斌 刘恒 沈剑敏 孙国钧 高欢欢 毛康珊 丁路明 齐威 马妙君 张琪 陈勇 段建功 林昌俊 李晓峰 洪亮 杜波 张永强 宋渊 张华 王晓敏 韩瑾 袁建立 陈强 王春明 张胜祥 徐当会 赵传燕 达朝山 李小刚 张迎梅 张春江 储诚进 侯岁稳 卜海燕 郭旭生 常民 彭雅丽 苟小平 曹 靖 赵志光 李金花 郭光沁 赵长明 黄德军 肖洒 吴雨霞 王玉金 张荣 方向文 贾宇 魏敏 强维亚 赵志刚 王勤 万东石 马晓军 胡建成 高岚 廖继承 常城 盛红梅 陈书燕 易静 许盛宝 徐世健 向云 浦铜良 蒲训 张邦治 李祥锴 刘璞 杜国祯 李红玉 熊友才 毕玉蓉 黎军 王新宇 王刚 王崇英 安黎哲 刘建全 杨金波 王锐 张世挺。

教学建设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以勤奋刻苦、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而著称。毕业生中有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获得者。2007年至2012年间,有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篇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60多位研究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计划”;1位研究生获得英国生态学会颁发的“Young Author Investigator prize”国际奖。

学院领导

历任行政领导

姓名 专业职称 行政职称 任职时间
常麟定 教授 动物学系主任 1946-1951
石汉生 教授 植物学系主任 1946-1951
常麟定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51-1953
郑国锠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53-1981
张鹏云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81-1983
郑荣梁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83-1991
王勋陵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91-1997
王 锐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97-1999
王 锐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99-2006
安黎哲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6-2009
黎 家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9-

现任领导

姓名 专业职称 行政职称 任职时间
常麟定 教授 动物学系主任 1946-1951
石汉生 教授 植物学系主任 1946-1951
常麟定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51-1953
郑国锠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53-1981
张鹏云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81-1983
郑荣梁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83-1991
王勋陵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91-1997
王 锐 教授 生物学系主任 1997-1999
王 锐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99-2006
安黎哲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6-2009
黎 家 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9-

学院文化

2008年全球招聘引进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终身教授 黎家博士全职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职务 姓名
院长 黎家
书记 景金生
副院长 侯岁稳,冯虎元,徐文鹏
副书记 李星波,刘 芳  

学院院训

职务 姓名
院长 黎家
书记 景金生
副院长 侯岁稳,冯虎元,徐文鹏
副书记 李星波,刘 芳  

学院院徽

杰出校友

秉德维新 务本求真

创意说明:“秉德”,出自屈原《九章·惜往日》:“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秉德”,秉持美好的品德,指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视师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维新”,出自《诗经·大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寓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能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建设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和谐学院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务本”,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基础的事物,寓意生命科学学院努力践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 “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真,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务本求真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体师生为研究生命规律、探索生命奥秘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追求 。

词条图册

院徽创意主元素释义

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徽 整体图案采用绿、黄两色。绿色象征生命,黄色象征大地,寓意生命科学学院扎根西部,务本求真,锐意进取,努力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前沿,取得了在国内生命科学界的领先地位。

2、院徽中主图形由三枚旋转状排列的叶片构成,其中下面的两枚为”Life” 与“Lanzhou”的首字母变体。

图案中旋转状排列的三枚叶片象征着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并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同时三枚叶片又有螺旋状排列之状,形似DNA“双螺旋结构”,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视觉效果;图案下方一对叶片,形似雌雄一对鸽子,反映了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和谐的生命现象,繁衍发育、生生不息;振翅欲飞的鸽子象征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各项事业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腾飞;图形整体又似一朵绽放的花朵,寓意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开放的姿态广交朋友,共同发展,象征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图案下方“1946”字样,说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端于1946年的兰州大学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图案外圈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英文名称”,字体古朴大方、美观。

3、院徽简洁灵动、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配色和谐,具有现代气息。同时易于识别、记忆、传播,适合用于各种载体。

作者: 王汇廉,男,江苏省常州市人,平面设计师。擅长会徽、标徽设计,其代表作品包括:全国科普日活动、贵州省送温暖基金会、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百年校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徽、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徽等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