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

丰泽区

中文名 丰泽区
火车站 泉州站、泉州东站(货运)
下辖地区 8个街道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区长 高金全
著名景点 清源山、灵山圣墓、西湖公园
电话区号 0595
行政区划代码 350503
面积 129.6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

唐久视元年(700年),武荣州第三次建州,州治由前旧废址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泉州市区所在地(今鲤城区)。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并于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泉州城。

正在建设中的丰泽正在建设中的丰泽(6)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为其辖地。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泉州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泉州和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 元属福建省泉州路。明属福建省泉州府。

清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雍正五年(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来道属,寻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兴化、泉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仍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同安移驻永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政府驻地自永春移驻晋江县。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1949年9月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1950年7月,同安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

1950年11月0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 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1年0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晋江县(泉州地区时称晋江地区)城区及城郊8个乡为行政区域,即今鲤城区。

1985年05 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省辖地级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为区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状若鲤鱼,故取名为“鲤城区”。

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归属泉州市,并为泉州市政府驻地。

1997年06月0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原鲤城区行政区域调整为三个市辖区,同年9月29日,丰泽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7]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丰泽区下辖8个街道。丰泽区人民政府驻丰泽街道。[8]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50503001000 东湖街道
350503002000 丰泽街道
350503003000 泉秀街道
350503004000 清源街道
350503005000 华大街道
350503006000 城东街道
350503007000 东海街道
350503008000 北峰街道

地理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50503001000 东湖街道
350503002000 丰泽街道
350503003000 泉秀街道
350503004000 清源街道
350503005000 华大街道
350503006000 城东街道
350503007000 东海街道
350503008000 北峰街道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介于东经118°32′—118°41′,北纬24°51′—25°00′之间。东与惠安县隔洛阳江相望,西与鲤城区、南安市毗邻,南与晋江市隔晋江相邻,北与洛江区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西距离16010米,南北距离16569米,总面积129.6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05.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4.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6.6千米。

气候特征

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西北高,东南较平坦,境内主要有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三山,其中清源山海拔最高,达498米。

水系水文

丰泽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唐末诗人韩偓《登南台岩》诗云:“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道出丰泽气候温暖宜人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8℃,常年最冷月份为2月,月平均气温10℃—12.2℃;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4.5—28.6℃。年日照442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36.1毫米,极端年份最大降水量2201毫米(1939年),极端年份最少降水量744.6毫米(1976年)。

自然资源

丰泽区境内主要地表河流为晋江、洛阳江,两江出海口在境内东南部的泉州湾。最大的河流为晋江,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境内北峰、清源、泉秀、东海4个街道办事处,在东海街道浔埔社区出城入海,全长182千米。

林地资源

矿藏资源

丰泽区拥有林地面积38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以杉木、马尾松及阔叶树树木为主,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人口

丰泽区境内已探明的矿产以非金属矿产资源(花岗岩、辉绿岩)为主,小矿种有地热、矿泉水等。境内已批准的采矿权仅有1家公司,核定开采量24立方米/天,矿泉水水质类型为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

政治

2021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72.0万人,户籍人口315418人,其中男性150615人,女性164803人,城镇化率100%。[4]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黄文胜[6]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上官蓝波[9]
副主席 许志达、余嘉容、赖尾兴、黄海峰[9]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高金全[5]
副区长 陈清拥、谢希圣、刘华东、叶春泉、颜志平、丁增辉、刘鹏志[5]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烨明
副主任 林世川、蔡宁波、黄文耀、黄队强[5]

综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黄文胜[6]

第一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上官蓝波[9]
副主席 许志达、余嘉容、赖尾兴、黄海峰[9]

第二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长 高金全[5]
副区长 陈清拥、谢希圣、刘华东、叶春泉、颜志平、丁增辉、刘鹏志[5]

第三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烨明
副主任 林世川、蔡宁波、黄文耀、黄队强[5]

交通运输

交通

202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7.5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653.4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0.24∶18.85∶80.9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2%,衣着类上涨2.5%,居住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9%,医疗保健类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3.3%。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8209万元,比上年增收21736万元,增长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730万元,比上年增收17921万元,增长11.1%;上划中央收入99479万元,比上年增收3815万元,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708万元,比上年减支45625万元,下降16.9%(同口径下降12.1%)。[4]

运输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359万元,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15191万元,下降7.7%。林业产值1万元,下降98.3%。畜牧业产值886万元,下降3.2%。渔业产值35263万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万元,增长5.0%。[4]

社会事业

工业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8.8%。其中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9.9亿元,增长12.3%;实现销售产值264.8亿元,出口交货值27.4亿元,增长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08.2亿元,增长9.7%;重工业产值171.7亿元,增长14.0%,轻重工业比重为38.7:61.3。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数量34家,实现产值25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0.1%,增长16.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14.1个百分点。在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产值188.9亿元,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91.0亿元,增长8.7%。

2021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包袋鞋业、机械制造、树脂工艺品等支柱行业完成产值126.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2%,增长10.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38.9亿元,下降6.5%;包袋鞋业实现产值45.4亿元,增长31.9%;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25.0亿元,增长5.4%;树脂工艺品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增长13.7%。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0.2%,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4%,下降1.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2.7%,下降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9%,下降3.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4万元/人,提高4.1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2.1次,下降0.04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2.9%,提高1.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0%,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1亿元,下降0.6%。其中: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10.8亿元,增长1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3.2亿元,下降32.0%。

建筑业

2021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59.5亿元,下降7.8%。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8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5.7亿元,增长10.9%。全区资质等级以上房屋建筑企业施工面积468.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3.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产值38.5亿元。建筑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8家。[4]

科技事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180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省反馈铁路)同比下降2.8%。其中:104个城镇项目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3%,下降12.1%;8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7%,增长4.3%。

202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1.5%,下降5.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5.2%;房地产业增长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3.9%。第二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5%,增长42.9%。其中:制造业增长3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3%。

2021年全区2021年投资超亿元的项目44个,合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5.7%。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25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8%;城镇项目19个,完成投资下降14.1%。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8.6亿元,增长4.3%,其中住宅投资67.6亿元,增长13.8%;其中土地购置费44.1亿元,增长56.5%。房屋施工面积755.4万平方米,下降18.5%,其中:住宅404.6万平方米,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面积158.0万平方米,增长5.3%,其中:住宅123.0万平方米,增长9.2%。商品房销售额174.0亿元,增长20.7%。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9亿元,增长6.9%。其中:188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75.6亿元,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1.4%,增长4.4%;限额以下完成零售额384.3亿元,占全社会零售额的68.6%,增长8.0%。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8.3%;五金、电料类增长36.8%;化妆品类增长24.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1.7%。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25家,实现零售额137.8亿元,增长16.5%,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6个百分点。

2021年,192家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47.8亿元,增长24.7%。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4家,合同外资45000万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0%投向第三产业。外商实际到资9439万元。

2021年全年海关进出口商品总值127.3亿元,增长20.2%。其中海关出口额123.43亿元,增长19.9%;进口额3.87亿元,增长29.6%。[4]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2021年完成社区公路维护9条,修复面积约1533平方米,总投资39.49万元;争取上级补助25万元。[4]

丰泽区拥有泉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中心站、汽车东站、汽车西站,以及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现属国家一类口岸的后渚港。国道324线、省道307线、沈海高速公路、漳厦泉铁路穿境而过贯通海峡西岸直至省外,距离泉州晋江机场仅12千米。

体育事业

2021年完成水上运输货运量5044.99万吨,水上运输周转量893.52亿吨,比增23.6%。

2021年新增交通运输企业22家,新增营运车辆557辆,4165.02吨,1930座位。全区共拥有营运车辆4592辆,其中:货运车辆2250辆,27736.02吨,客运车辆2342辆,17833座位;营运船舶 72 艘,136.85万吨。[4]

卫生事业

劳动就业

2021年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星创天地1家。10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6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实施省级、市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1个、10个、29个。技术合同交易登记187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34亿元。

2021年全区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分别为6家、15家、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为3家、11家。[4]

人民生活

2021年,辖区内有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大学、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等6所大专以上院校;中职学校6所,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普通中学有12所,其中:区属公办中学5所,均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泉州市城东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小学34所,其中有25所小学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幼儿园12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7所,省示范幼儿园6所,市示范幼儿园10所,区示范幼儿园30所。全区幼儿园在园生数26710人,小学在校生数47836人,初中在校生数19889人。全区公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共5329人。[4]

社会保障

2021年,辖区内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4个、街道文化站8个。深化总分馆联动,新建前坂社区、灯星社区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开展总分馆文化服务活动及基层培训共计20场。区文化馆精耕“文化有约”品牌,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依托区文化馆等艺术场馆开展各类活动。全年组织策划18场文艺演出、16场公益展览、25堂公益培训课,16期公益讲座、非遗服务人次达到2.5万,开展线上文化服务活动共计18场,组织录制原创南音《颂抗疫英雄》、发动区文化志愿队参与丰泽抗疫主题宣传曲拍摄。[4]

社会福利

2021年积极承办泉州市第二十四届老年人健身节开幕式暨第三届“匹克杯”老年人健身万人万步走、2021年泉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电子竞技比赛活动等市级体育活动,组织各单项体育协会、民办非机构、相关体育企业开展“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丰泽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幼儿足球嘉年华、2021亚足联草根足球日暨奔跑吧·少年亲子足球嘉年华、丰泽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全民健身职工篮球邀请赛、“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线上线下活动等群众体育活动。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2021年完成法花美社区、群山社区等4个市级多功能运动场和北星社区、宝山花园2个市级全民健身驿站的建设地点。完成省、市少年儿童锦标赛的运动员注册工作,积极组队参加省、市举办的羽毛球、足球、跆拳道、举重、游泳、田径等各项体育锦标赛。[4]

环境保护

2021年,丰泽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75家。其中:辖区内省、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军队医疗机构共11家、市管民办医院2个(东南医院、艾格眼科),区管公立医疗机构30家、民营医疗机构332家(包括医院16家、门诊部78家,服务站14家,诊所161家,过渡执业员村卫生所63家)。2021年底,辖区内有9家助产机构,每千分娩床位达35.22张(高于全市30.8张的平均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1年新增医疗机构51家,其中医院2家,门诊部15家。新增基层床位50张,建设老年病床10张,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社区医院”省级专家复审,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品中医馆通过省级验收。

2021年全区当年度无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科学精准、快速有序处置2起关联丰泽区的核酸阳性确诊病例(归属莆田)、1起境外输入复阳病例(归属三明),实现无发生社区传播和院感防控“零感染”的目标。组建疫苗接种工作专班,通过增设接种点+流动接种车、延长服务时间等,最大限度满足新冠疫苗接种对象就近接种需要。截至12月31日,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44.63万人次。高效有序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面对9月周边地区疫情关联病例,3天时间累计完成大规模核酸采集72.12万人份,其中“四重一轨迹”人员新一轮核酸采集16.74万人份。投入867万元购置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所需设备装备,改造提升区疾控中心和正骨医院2家区级核酸检测机构能力,签订完成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应急响应战略合作协议,补齐6.5万管/天(10混1)检测产能缺口,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达24.44%,超出“健康丰泽”行动指标要求,并顺利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年一次的复评审。

2021年,严抓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的落实,强化督导考核和助产机构执法检查。创新推行多部门齐抓共促的妇幼公卫项目工作新机制,高效完成妇幼公共卫生年度惠民项目,全面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750人、免费产前筛查1100人、地中海贫血防控400对,项目完成率均达100%,妇幼公卫项目工作典型做法在《侨乡快讯》上进行全市工作交流。完成妇女儿童《两纲》中23个涉及卫健部门的23项终期目标,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持续保持92%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保持为零。开展0-6岁儿童视力筛查2.44万余人次、预防龋齿氟保护漆治疗3.8万余人次、残疾预防筛查2.6万余人。[4]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0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5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1%。[4]

历史文化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04元,增长7.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04元,增长10.2%。[4]

风景名胜

2021年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9.34万人、14.02万人、16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13万人、参保率99.76%,缴费31333人、缴费率92.2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87人(其中在职4659人,退休1828人)。[4]

清源山

2021年,确定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775元,80周岁及以上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低保金100元,全区544户88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35.45万元。确定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1010元;集中供养基本生活标准1210元;分散供养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的每人每月172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430元、全护理的每人每月688元;集中供养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的每人每月206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516元、全护理的每人每月826元,全区特困人员58人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89.61万元。做好36个集中和散居孤儿救助工作;及时将26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每个月按照散居孤儿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资金。全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183.85万元,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64.32万元。[4]

西湖公园

2021年,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以强化环境执法为抓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环保权益为目标,监管与服务并举,依法行政与强化治理并重,深入推进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地推进各项环保工作。落实2021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获得优秀等次。加强北高干渠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对水环境陆地周边工业企业监管,严厉查处超标、违规排污行为。有效应对疫情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医疗废物环境风险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医疗机构160余家次,上报监测数据200余组。全区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未出现受疫情处置影响的情况;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能按功能分区稳定达标,北水厂饮用水源达标率均为100%;蟳埔断面水质平均达Ⅲ类标准。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97.8%,超标天数较2020年下降20%。全年共查处群众生态环境投诉件336件,办结率100%;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1起,处罚金72.22万元;依法实施查封7起,移交公安机关涉嫌环境违法案件1起;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9家,企业自行网上环评备案82家,同意夜间施工236家,办理排污许可证核发3家,变更8家;出具监测报告58份,提供监测数据1050个(组)。[4]

郑成功公园

202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起,同比持平;死亡7人,同比下降22.2%;受伤11人,同比上升83.3%。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4]

东湖公园

文化名城

丰泽区境内有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宋代老君岩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其中后渚港(古刺桐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南少林武术等文化品牌闻名海内外,蟳埔女生活习俗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著名侨乡

是福建省重点侨区之一,有18.2万华侨、华人,港澳同胞2.31万人;归侨侨眷8.8万人,港澳同胞眷属1.75万人,70%的外商投资企业是侨资企业。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广化寺

清源山清源山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与发展中的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千米,福州市196千米。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10]

刺桐公园

泉州西湖美景泉州西湖美景(7)泉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泄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6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形成美丽的风景线。

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11]

荣誉称号

泉州郑成功公园位于泉州大坪山顶,公园用地总面积约62公顷,集观景、休闲、体育锻炼、娱乐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公园内郑成功塑像为泉州市中心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高度38米,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形象设计为民族英雄郑成功骑马举手侧望于大坪山上面对大海。[12]

词条图册

建在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时添波恩亭,湖中垒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明时又加揽古亭。由于唐被贬宰相姜公辅和与韩愈同登龙虎榜的开闽进士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以闽南建筑文化为主体,吸取国内外园林组景艺术。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布置园中人文景观主景“星湖荷香”、“祈风阁”,形成向湖心双轴线,并与”七星拱月”、“仁风书院”、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构成静区;儿童乐园、动物园、游船码头、双舟朝阳等构成闹区。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配置“东湖鲤泉”、“剌桐瑞林”、“荷里飘香”等10多个植物景观。每个景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历史特色和艺术特征,充分发挥泉州古建筑之精髓和誉满海内外之石雕、石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