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寺

梵呗寺

中文名 梵呗寺
别称 梵呗祖庭,鱼山梵呗寺,鱼山寺
馆藏地点 山东东阿县城南19公里处
扩建 唐朝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日本僧团鱼山朝山认祖,永悟法师接待日本僧团鱼山朝山认祖,永悟法师接待梵呗寺位于山东东阿鱼山,始建于曹魏时代曹植的鱼山梵呗亭,扩建为寺于唐,兴于明朝隆庆年间,长期以来形成了佛教圣地。

鱼山是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梵呗”的发源地,鱼山梵呗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禅宗寺院,以传承保护梵呗为主体,被佛教界尊为“梵呗祖庭”、“佛乐第一刹”。她历史悠久、地位尊崇,是宗教活动与民族文化圣地。2002年8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梵呗传承人[1]一代高僧释永悟禅师发心复兴住锡鱼山,发宏誓愿创建鱼山梵呗寺,传承重辉梵呗文化。2004年6月启建鱼山梵呗寺。2006年9月在鱼山梵呗寺成功举办震惊海内外的首届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因缘殊胜,盛况空前。 11月“鱼山梵呗”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批准、山东省文化厅颁发授予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批准、文化部颁发授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

重建的鱼山梵呗寺,其意义在于重辉“梵呗祖庭”,传承保护梵呗文化,其神圣使命在于弘扬佛陀所发现的伟大真理,教化社会,普渡众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鱼山梵呗寺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等朝山认祖参拜团万余人次。

非遗项目

历史渊源

中国最早的汉传梵呗是“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册治《太子瑞应本起》始著《太子颂》(今浴佛赞)而“以为学者之,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及“亦云祖述陈思王”的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将梵呗提倡传承发扬光大,盛于齐梁,普及隋唐。故历史上曹植一直被尊为佛教音乐始祖-----梵呗创始人,鱼山也成为梵呗标准“丛林腔”的代名词。

流失千年至今,经肩负传承使命的梵呗高僧永悟禅师正本清源,传承重辉,于2008年6月成功申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全称“鱼山梵呗”。历有《鱼山声明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鱼山梵呗传承法要》等专著及古籍善本行世。

项目简介

鱼山梵呗,通俗讲就是僧侣念经的声音。始自三国,是歌咏赞叹、供养三宝清净三业修持的主要法门,即用清净的言语赞叹诸佛菩萨三宝功德,意为清净、离欲、赞颂、歌咏。属于“三学”的“定学”范畴,后来逐渐引申为佛教仪式中各种唱念的通称。

印度声明随佛教传入中国,起初一直存在“梵音重复,汉语单奇”之予盾。三国魏太明帝太和四年(230)陈思王曹植,曾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撰文制音,传为后式”使得佛经在唱诵时天衣无缝,“贵在声文两得”出而始创 “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于唐初传至日本,谓之“鱼山声明”,并留有后世唐朝《鱼山声明集》、《鱼山私抄》、《鱼山目录》等手抄本。传至韩国,称之“鱼山”,至此,声明得以中国化。故现全称“鱼山梵呗”。[4]

有了曹植的经验,其后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的发展和提倡,便开始尝试着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另创新声和改编佛曲,使古印度的声明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兴盛至今。 古之“佛曲”、今之“佛教音乐”均由梵呗发展而来。故历史上尊称曹植为中国佛教音乐创始人——梵呗始祖。

鱼山梵呗一直受各界的关注支持,历来得到文人学者的赞赏如:明代王世贞《夜闻梵呗》、清。乾隆“国满栴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呗接鱼山”;今赵朴初、启功书法家“赞鱼山梵呗”、中国佛教会长一诚题梵呗寺名、高僧本焕题寺为“梵呗祖庭”等记载颇多,举不胜举。鱼山梵呗寺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日本、韩国等地朝山认祖参拜团万余人次。长期培训梵呗,传承梵呗法脉,不愧享有“梵呗祖庭”之美誉。

发展历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我国最早的梵呗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 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创始者。陈思王曹植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游览鱼山,主要创立《如来呗》(先始呗)、《云何呗》和《处世呗》叫鱼山梵或鱼山呗。后被称为“鱼山梵呗”。“梵呗”是指佛教徒,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魏明帝(227—239年)曾大起浮屠(见《魏书·释老志》),陈思王曹植也喜读佛经,并创作梵呗。据梁代僧佑(445-518)《出三藏记集》已有《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记》的标题;《历代三宝记》卷五载:他曾参加以月支人支谦为首的《太子瑞应本起经》的翻译工作。梁慧皎《高僧传》(519)卷十三曰:“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音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其中四十二契,便是四十二个曲调联奏。《三国志》、《魏书》中均有记载。《法华玄赞》(897年)卷四曰:“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清乾隆皇帝题北京香山宝谛寺门联曰:“国满栴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呗接鱼山。”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命名题为“梵呗祖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题梵呗寺名,等多位长老关注。[5]

项目传人

2002年8月,在山东省、市、县各级政府、居士的盛请及中国佛教协会推荐下,肩负梵呗传承大任的一代高僧永悟法师住锡修复净觉寺、发宏誓愿修建鱼山梵呗寺,于2006年6月成立东阿县佛教协会,启建鱼山梵呗寺,2006年9月举办中国鱼山梵呗节,12月鱼山梵呗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2月先后分别被聊城市宗教局、山东省宗教局属于市级和省级“和谐宗教活动场所”。2012年12月,释永悟禅师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

传承要素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保护具五大要素:一传承人释永悟、二代表作太子赞、三传承堂号声明堂、四传承日佛诞节、五传承谱系五十字辈。代表作是“佛诞节”赞叹、供养、浴佛、唱诵的太子颂《释迦大赞》,传承人日是佛诞日,为复兴梵呗文化传承神圣有序,传承人永悟法师按照原赞填词《东阿王赞》,既可赞叹佛教音乐鱼山梵呗创始人陈王曹植,又可平时练习梵呗,既不亵渎佛法,又不违背戒律,而且更好的保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文化传承发展的内涵,对复兴文化、弘扬佛法起着深远重大的意义!可谓功德无量![5]

寺庙住持

鱼山梵呗文化节开幕式 永悟法师主持鱼山梵呗文化节开幕式 永悟法师主持鱼山梵呗寺是由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东阿县佛教协会会长、鱼山梵呗传承人、少林寺曹洞正宗三十三代入室接法传人释永悟禅师发宏誓愿修建,传承禅宗曹洞正宗法脉。持戒修行,农禅并重。 率四众弟子以“音声做佛事,用梵呗唱和谐”的宗旨,共同携手成就胜缘,弘扬人间佛教造福人类!2006年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组织日本、美国、台湾等地交流.将梵呗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2008年被国务院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