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呗

鱼山呗

中文名 鱼山呗
别名 鱼山梵、鱼山梵呗、梵呗
编号 Ⅱ-8
代表作 太子颂《释迦大赞》
创始人 曹植
申报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目录导航

梵呗

“梵呗”是指佛教徒做法事时念诵经文的声音,后世泛指传统佛教音乐。鱼山是中国佛教梵呗的发源地,中国的佛教音乐源于“鱼山梵呗”。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中国化佛曲——梵呗的创始者。中国佛教协会编的《中国佛教仪轨制度》记载,“我国曹魏陈思王诵读佛经,‘制转赞七声降曲折之响’,又作《鱼山梵》(亦称《鱼山呗》)六章,‘纂文制音,传为后世’”。所以历史上有“鱼山梵呗”之称。鱼山梵呗是成功开启佛教中国化弘扬的重要成果与标志,为中国佛教东渐的传播而传入韩国、日本,进而流播到整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佛教的弘扬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史及佛教音乐发展史上,鱼山梵呗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对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梵呗高僧永悟禅师传承复兴,目前,随着社会的变迁,鱼山梵呗的发展传承出现危机,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

鱼山梵呗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是中国最早的梵呗,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而始创“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解决了一直“梵音重复,汉语单奇”之予盾,“贵在声文两得”,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及“亦云祖述陈思”的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将梵呗提倡传承发展光大,盛于齐梁,普及隋唐。唐朝年间(804—850),日僧空海、圆仁等大师将梵呗请至日本大原生根,谓之“鱼山声明”。真鉴禅师(840年)请至韩国,称之“鱼山”。流失1777年至今,经梵呗传承人沙门永悟禅师,发弘誓愿、挖掘整理、正本清源,传承重辉, 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现称“鱼山梵呗”。唐以来历有《鱼山声明集》《鱼山私钞》《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中国梵呗传承法要》等专著行世。2012年永悟禅师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

鱼山梵呗传承保护五大要素

鱼山梵呗传承法会,永悟禅师和弟子合影留念鱼山梵呗传承法会,永悟禅师和弟子合影留念著名的鱼山梵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永悟禅师确定传承保护的五大要素:一传承人释永悟、二代表作太子赞、三传承堂号声明堂、四传承日佛诞节、五传承方式的谱系五十字辈。代表作是“佛诞节”赞叹、供养、浴佛、唱诵的太子颂《释迦大赞》,此赞唯有在每年“佛诞节”浴佛赞颂太子使用一次。于2008年,确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佛诞节为“鱼山梵呗传承暨剃度护法居家菩萨戒法会日”,至今已成功传承六届。为复兴梵呗文化传承神圣有序,按照原赞填词《东阿王赞》,既可赞叹佛教音乐鱼山梵呗创始人陈王曹植,又可平时练习梵呗,既不亵渎佛法,又不违背戒律,而且更好的保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山梵呗文化传承发展的内涵,重建的鱼山梵呗寺与声明堂,享有“梵呗祖庭”之美誉,肩负承传梵呗文化的使命,对复兴文化、弘扬佛法起着深远重大的意义!可谓功德无量!

历史由来

东阿王曹植不仅在文学上的成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他还是我国佛教音乐——梵呗之音的创始者,被尊为中国佛教音乐的始祖,亦称“梵呗始祖”。公元229年,曹植封东阿王之后,在阿潜心著作,研读佛经。在古东阿城约三十里处有一座山,叫吾山,又名鱼山。鱼山,乃佛教之圣地,植写作、读书之余,常去观光游览。释道世《法苑珠林》卷34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于是“乃摹其音”,写成《太子颂》等梵呗。又据《法华玄赞》(897年)卷四曰:“陈思王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声,而制梵呗。”这些文字记载,都形象而生动地证明了曹植在鱼山听了梵天之音,将其制成梵歌的事实。在当时崇尚武力的时代背景下,曹植是一个爱好佛典、只将佛教当成最好学问的人,诵读经文时,他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出现七种声调,那种旋律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从而开始广泛传唱。今鱼山西侧,有一石壁,上书“闻梵”两个朱红大字。相传,此处便便是曹植当年闻听梵天之乐的地方。在“闻梵”处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据说曹植当年听到的声音就是从这个洞里传出来的。

曹植在鱼山制成的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梵呗”、“鱼山呗”,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公元 230年曹植登临鱼山,闻岩洞内传有梵音歌唱,便拟写音调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以学者之宗”的“鱼山梵呗”后被称为第一呗。在1200余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天台宗圆仁慈觉大师分别来中国求法,并将鱼山呗请到日本广为流传至今。鱼山呗,在日本称之为“声明”,系佛教五明之一;即梵呗为声明的“原声态”。1996年6月19日,日本东寺真言宗“中国·鱼山参拜团”来到山东东阿县竭诚参拜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人曹植的陵墓,并在鱼山示范演奏了曹植当年创作的佛教音乐--鱼山呗。日本佛教界不忘根源所在,组织友好代表团来中国鱼山参拜,朝山拜祖。充分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

通过圆仁慈觉大师传承的《鱼山声明集》(相传曹植著)和民国音像资料遗留,梵呗寺永悟法师多年数次与其再传弟子梦江(83岁)、其爱徒正明等梵呗学人交流与参学,发现由于佛教兴盛衰败、佛宗派区分和修行法门等原因,原始的鱼山梵呗一一被分散在中国佛教各个大小佛事活动中。在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及袁静芳教授等教学两界的努力支持帮助下,传承人永悟法师带头认真查找收集,发现大部分鱼山梵呗健在,便将鱼山梵呗原有的“五音、五行、五气”与国内传统“一板三眼”等特征完美结合,恢复了鱼山梵呗的基本原始面貌。永悟法师及众人的付出,不但使梵呗得到了回归的继承,还使弘扬有了新的方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梵呗重辉人间。

距梵呗创造以来已1777年的今天,2006年9月8日[3],传承人梵呗寺住持永悟法师在东阿迎接了海内外佛教界高僧、学术界专家、文艺界歌星等5000余人的欢聚一堂-----朝山法会,出力献策。中国鱼山梵呗节盛况空前。

坚持中国化方向保护传承

鱼山梵呗从曹植的鱼山梵呗四十二契汉语反切、四声、五音的出现,还是到五言七言律、十二吕律的声律及格律等,汉语言韵体系及诗词格律的发明与成熟运用,皆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3]是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佛教的重要成果传承保护,防止印度化了。

2003年,鱼山梵呗寺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确定为“太极蝉(TaiJiZen)”夏令营安居禅修活动纪念日。[3]2006年9月,鱼山梵呗寺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旨在继承和弘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3]鱼山梵呗代表作著名的鱼山梵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永悟禅师确定代表作是“佛诞节”唱诵的太子颂《释迦大赞》,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佛诞节为 “鱼山梵呗传承日”,按原赞填词《东阿王赞》,既可赞叹创始人练习梵呗,又不亵渎佛法违背戒律,且对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的内涵起着深远重大的意义!可谓功德无量!鱼山梵呗寺住持释永悟法师赞:东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宫。云高天籁连竺中,鱼山接长空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呗源真宗.载自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论文集》释永悟〈综述〉一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