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英1909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村蒙古族农民家庭。他12岁丧父,15岁丧母。其三叔家境比较好,收养了高凤英姐弟三人。他到十七八岁时,身材魁梧,体魄健壮,跑城、拉脚、卖粮、送柴,是一名赶车能手,四季不息地为三叔辛勤劳作。他20岁时,和归绥城东什兰岱村的蒙族姑娘赵莲莲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十分清贫。
1929年,绥远地区大旱不雨,村子里到处是断了炊的人家,不少人被迫卖儿鬻女,云家也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高凤英看到这一切,又回想自己不得温饱的少年,开始了苦苦的思索:为什么劳动者长年累月地辛劳还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有钱人游手好闲而衣食不愁?为什么蒙古族同胞备受歧视?为什么……
堂姐夫佛鼎循循善诱的教诲,启发了高凤英。佛鼎早在北平蒙藏学校读书期间,就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和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29年秋末,他与乌兰夫等同志一起,受共产国际的派遣,回国开展地下工作。
高凤英第一次从佛鼎那里听到了剥削、压迫、革命这些名词,了解到十月革命的有关情况,苏联国内少数民族获得平等权力后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地位等等,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佛鼎的引导和帮助下,他逐渐懂得了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存在不合理的剥削制度;受苦受难的不只是蒙古族群众,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同样受压迫之苦;劳苦大众要摆脱被奴役、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起来闹革命,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佛鼎还告诉他,中国共产党是为穷苦人谋利益的政党。这些启蒙教育对高凤英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朴素的阶级感情渐渐升华为自觉革命的意识。从此,他跟随佛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党的一名交通员。不久,由佛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季,高凤英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全力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与妻儿不辞而别,在佛鼎的带领下,乘“沙漠之舟”,前往乌兰巴托,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
高凤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苏联革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课程。他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并结合实际,认真地与同学们探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问题。这一时间的学习、生活,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30年代中期,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1935年春天,高凤英奉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
到归绥后,他与毕力格巴图尔在归绥城北门外开杂货铺,在旧城南柴火市经营肉食店,以此为掩护,接应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并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他还与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吉雅泰密切配合,搜集了不少日伪军事情报。“高凤英”就是他在这时开始使用的化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张家口、大同、归绥相继沦陷。在这危难之际,中共党员杨植霖与刘洪雄取得了联系,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此,高凤英等秘密潜入归绥,执行策动伪军反正的任务。他和战友们活动在伪军内部,向贫苦士兵宣传全国抗战形势,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号召他们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终于以“大青山抗日总司令部”的名义,成功地策动了一排伪军反正。
高凤英把这支武装带到大青山哈拉沁沟魏家窑、冯家窑一带,进行改编,开展抗日游击斗争。这支武装有一挺零部件残缺的机枪。为了发挥它的威力,1938年春,高凤英乔装打扮,潜入归绥城。不料,机枪零件没有搞到,反被便衣特务盯上了。被捕后,他被押往警察署,后又被转送日本宪兵队。
敌人审讯,打手们不由分说,把他拖倒在地,拳脚一起上,高凤英痛得满地翻滚。一口咬定自己是奉公守法的庄户人,不是山里的游击队。打手们又极其残忍地把煤油、辣椒水、洗澡水一古脑儿地往他嘴里灌,等肚子涨鼓起来时,再用脚猛踩他的腹部,于是,煤油、辣椒水、洗澡水又从他嘴里、鼻子里漾出来……就这样,刑讯一连进行了数日,高凤英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他始终咬定“我是庄户人”。敌人得不到口供,也拿不出证据,只好把他交保释放。
1938年夏天,高凤英上大青山参加了由中共党员杨植霖组织领导的抗日团,负责情报与军需工作。他的到来,加强了党对这支抗日武装的领导。
长期以来,国民党政府实行了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蒙汉族群众之间产生了隔阂。抗战爆发后,日军的民族挑拨政策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欺骗宣传,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抗日团内部的民族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作为蒙古族共产党员的高凤英积极向战士们特别是蒙古族战士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解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的道理,揭露日军实行民族奴化与挑拨政策的险恶用心是分裂内蒙古、分裂祖国,号召蒙古族战士与汉族同志要同心同德,建立起兄弟般的情谊,相互尊重,团结抗日。在高凤英的努力下,部队中的民族关系融洽了,战士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抗日团的游击活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敌人双管齐下,一面加紧军事围剿,一面加强对山区的经济封锁。没有盐吃,没有弹药,没有马掌具……种种困难对抗日团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高凤英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下山采购军需给养,基本保证了供给。他还时时侦察敌情,提供了不少及时准确的情报。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减轻山区老百姓的负担,抗日团决定将军需供应范围扩大到京绥铁路线以南的平川地区。一次,位于归绥城东铁路线南部的黑炭板村富户,自以为有武装保甲团庇护,和邻村富户结保联社,拒绝供应军需物资。高凤英摸清敌情后,立即回山与杨植霖研究,决定夜袭黑炭板。这次奔袭行动是在敌戒备森严的防区内进行的,并且往返一百多里,两次穿越铁路线。由于高凤英的情报准确,计划周密,抗日团无一伤亡,获得了胜利。从此,黑炭板及邻村富户再也不敢抗拒供给了。
1938年7月底,八路军一二○师奉毛泽东电令,组成大青山支队,由晋西北出发,挺进大青山。11月,抗日团在保尔合少东北面的匍窑子与大青山支队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战士们群情振奋,欢欣鼓舞,小山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盛况。高凤英更是激动万分。他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投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斗争。不久,抗日团在武川县的五塔背村改编为绥蒙游击大队。绥蒙游击大队在大青山支队的领导下,打了不少胜仗。游击战争的实践,使高凤英经受了锻炼与考验,逐渐成长为一名精于骑射、深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员。他参加指挥了多次战斗,其中,霍寨村遭遇战,身先士卒,机智果敢,令人难忘。
1938年11月下旬,土默川百里沃野下了第一场大雪,天气骤然冷起来。一天,高凤英与连长王之德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前往归绥二区和武川五区筹集军需,半夜时分到达霍寨村。人马刚安排妥当,哨兵报警的枪声就响了。伪蒙古军三四百人从村东冲杀过来,高凤英当即指挥战士们抢占屋后的山梁。可是,已经晚了,敌人已控制了制高点黑石架。他环顾四周,又果断地命令战士们滑下雪坡,退向红圪利沟,自己则与王之德率领两个战士承担掩护任务。由于地形不利,不一会儿几个战友就牺牲了,他也挂了花。但他仍然坚持着,利用地形隐蔽自己,或点射,或连发,打得敌人不能迅速推进,从而,使自己的部队安全转移。最后,他在战友的策马接应下脱离了险境。
1939年高凤英奉调来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活动于奎素沟一带。动委会的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动员群众,筹集军需物资支援八路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还要组织群众侦察敌情,捉汉奸、抓特务,维持地方治安。这一时期,生活十分艰苦。高凤英吃着发了霉的莜面,穿着破衣烂衫,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归武区的山川壑岭之间,尽心尽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宣传八路军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事迹,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帮助群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动员他们积极为抗战出力献策。他还多次带领动委会的同志们外出侦察敌情,搜集日伪情报。
高凤英献身革命,一心扑在工作上,可苦了妻子赵莲莲。从他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莲莲就没有过过安生的日子。高凤英赴蒙古留学,一去就是五年,音信皆无。莲莲带着幼子苦熬时光,望眼欲穿。高凤英上山打游击,日伪军三天两头到家寻衅。一次,他们把莲莲捆起来,逼她说出高凤英的去处,“不知道!”莲莲毫无惧色。“昨天夜里还在,今天就没影了?”“你知道他在,还问我干什么?”“限你五天之内把人交出来,不然就毙了你!”“毙就毙,反正我交不出人来”。还有一次,敌人用打场农具连枷杆子打她,连枷杆子断了两根,她也没有屈服。形势日益恶化,丈夫家呆不住,娘家也住不成,莲莲只好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山找自己的队伍。白天,敌人来搜山,母子三人跟着转山头;夜晚,部队要转移,母子三人也跟军队出发上路。高凤英一家为抗日出生入死,担尽了风险,战士们尊敬而又风趣地称之为“游击家庭”。
1940年秋天,高凤英接到了土默特旗蒙古工委的通知,要他接替患病的李森担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从此,高凤英改用原名云吉祥,人称云队长。
蒙古抗日游击队是党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成员大部分是蒙古族战士。除游击活动外,还担负着民族及抗战工作。大青山中段的山前山后,广阔的土默川,到处都留下了这支抗日队伍的足迹。
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高凤英带领战士们在万家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在训练中,他认真地为战士们示范冲锋,埋伏等动作要领,讲解山地作战的战术原则和方法,分析战例,组织实战演习。他还积极配合指导员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战士们懂得了作为抗日游击队员所肩负的责任,学会了一整套山地作战的战术。蒙古抗日游击队不仅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出色地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
1941年春天,根据上级指示,高凤英率领战士们与和林游击队一起,长途奔袭了驻在陈家一间房子村的伪骑兵团一部。他与和林队长杨华,带领部队首先摸到一间房子村的前站——高庙子村。太阳快落山时,以班为单位,神不知鬼不觉地向一间房子村运动,在村围子外边隐蔽下来。围子里的敌兵,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抽烟。夜幕降临,战斗打响了,毫无戒备的敌人乱作一团。我游击队战士凯旋胜利。
1941年夏秋之交,蒙古抗日游击队与重建的和林游击队又一起执行了夜袭敌军马场的任务。在归绥城西南20里的塔尔号后营子和耿家营子,驻扎着伪蒙古军一个排,放养着数百匹军马。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隐蔽在归绥城北的乌素图沟西侧,担负袭击耿家营军马场的任务。经过与地下工作人员接头,摸清了情况,游击队选择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从几十里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马场。一部分战士爬上西房,控制了敌兵居住的翟家大院。由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这次战斗自己仅一名战士负伤,敌一个班被缴械,游击队很快将一百多匹膘肥体壮的战马夺走。当日军赶到现场时,游击队早已无影无踪了。蒙古抗日游击队受到了上级表扬。
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时期。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了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时至深秋,我干部战士粮食不济,衣着单薄,急需筹集过冬给养。组织上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蒙古抗日游击队。
10月下旬的一天,高凤英一行十几个人从武川三道坝一带顺沟下来,打算与分头执行任务的指导员奇俊山会合。同行的有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王聚德和部分机关人员。
10月26日,高凤英一行在小火烧住了一宿,翌日他赶到杨树湾参加了由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书记白如冰主持的工作会议。会后又返回宿营地。
就在这天夜里,日军在陶思浩据点,根据叛徒胡定良(曾任大青山骑兵支队三团九连连长)的告密,出动12辆军车,满载着伪军,赶到了小万家沟沟口,对小火烧形成了包围之势。当晚,狡猾的敌人没有动。
10月28日清晨,小火烧山梁在晨曦中已经清晰可辨。两个战士走出窑洞,其中一人到山下取水。突然“喂喂”的呼声在山谷回荡,他们抬头望去,对面山上,日军士兵正在向他们瞄准。他们见势不好,一位战士迅速退回。一位把帽子顶在灌木枝上,隐蔽起来。“嗒嗒嗒嗒”敌人的机枪响了子弹如雨点般向小火烧梁上的窑洞射击。
凭着经验,高凤英和王聚德断定,已被敌军四面包围。他们很快把身边的文件烧掉,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高凤英住的窑洞在一个缓坡下面,缓坡的斜后侧形成陡势,有一道树木丛生的深洞。只要二三十秒种,跨过十几步远,就可纵身入洞,转入环形沟中。这样,或许能在巨岩和树丛的掩护下脱险。但是,因忙着销毁文件拖延了时间,敌人的火力已严密地封锁了这一带。
由于众寡悬殊,地形对己不利。高凤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险恶处境。但他临危不惧不乱,镇定地指挥战士们奋力反击……。
敌人几次发动进攻,企图攀上小火烧梁,都没有得逞。战斗激烈地进行着,阵地上不断响起高凤英那沉着而坚定的声音:“同志们!我们决不能被敌人吓倒,打呀!”战士们以队长为榜样,顽强地坚持着、抵抗着,使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近我方阵地。
战斗持续到中午,高凤英和战友们的手榴弹没有了,子弹打光了。阵地上,只剩下三位弹尽援绝的英雄战士。高凤英的头、胸、腹部各中一弹,战士王聚德也倒在血泊之中。
敌人越过环形沟,攀上了小火烧山梁……。
这次战斗,高凤英等12位同志壮烈牺牲,噩耗传出,根据地居民悲痛万分。指战员们和当地群众流着泪将烈士们安葬在小火烧山梁上的槭树下。[1]
1951年,绥远省政府为12位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将烈士的遗骨迁葬在大青山下的哈拉沁烈士陵园。
1980年清明,高凤英烈士的遗骨又被迁到新建的大青山革命烈士公墓。
1984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亲笔题词,誉之为“青山英烈”。
高凤英同志牺牲时年仅32岁。他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每逢清明节扫墓,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烈士像前,怀着尊敬和缅怀的心情祭奠高凤英烈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