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福

张传福

中文名 张传福
职业 军人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05年,日俄战争时,幼小的张传福就从父辈们对沙俄军队的反抗中,看到了坚韧与不屈的性格和家风。以后由于沙俄军队的残害,全家无奈只好抛家舍业,逃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又辗转到太平川田家屯定居。

1925年,张传福已长大成人。虽说在叔伯弟兄中排行老六,又没念过书,但他精明能干,有胆有识,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头都很有威信。所以伯父逝世之后,他就成了全家的“掌柜的”。到1931年的时候,全家37口人,有房15间,土地100余垧,有车有马,特别是张家粉坊在太平川一带更是远近闻名。

1933年,张传福接受了日伪的任命,当上太平川伪自卫团团长。张传福虽然当上了“自卫团团长,却无时不受日本人的控制,无事不受日本人的指使。

1935年秋,日伪企图以家属为诱饵,引骗张传福叛离游击队。阴谋破产后,张传福为表示抗日的决心,率队回家烧毁了房屋和财产。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

1936年1月末,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为夏云杰,张传福任第三团团长。在抗日斗争的锻炼中,张传福逐渐学会了运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的本领。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扩编为八个团,张传福任第六团团长。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牵制敌人,配合全国抗战,抗联第六军于9月间在差巴乞召开师以上的干部会议,早在1936年底就被任命为第二师师长的张传福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后率第二师进行反“讨伐”的游击战,此时的张传福已经伤愈。

1938年2月,张传福率领二师部队冲破了日军石川部队的封锁,转移到萝北、绥滨县活动,主动进攻鸭蛋河镇和都鲁河金矿,有力地配合了三军、六军在同一天袭击萝北县城的战斗。8月,张传福在汤原县黑金河突围战斗中受重伤牺牲。[1]

人物事迹

1937年下半年,日本关东军对抗联实行了由南到北的分区包围,特别是对抗联部队比较集中的松花江下游地区,增派了25万兵力,形成了所谓经常性的“威力圈”。同时,在各地实行“保甲连坐法”、“集团部落”制度。敌人还把特务、警察化装成乞丐,深入村屯,侦察抗联活动,使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困难。张传福率领六军二师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在依东地区经常运用游击战术,乘机打击敌人。1938年2月,张传福率领二师部队冲破了日军石川部队的封锁,转移到萝北、绥滨县活动,主动进攻鸭蛋河镇和都鲁河金矿,有力地配合了三军、六军在同一天袭击萝北县城的战斗。同年2月19日,六军二师200余人与伪军赫部在梧桐河附近遭遇。张传福首先指挥队伍占领制高点,选择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猛冲上来的敌人开火。战斗十分激烈,敌人凭借武器和弹药充足的优势,频频向抗联二师阵地进行炮击,并多次发起冲锋。战斗持续了五个小时,二师战士坚守阵地,越战越勇,而敌军久攻不克,死伤惨重,只好乘夜幕的掩护狼狈回窜。3月29日,张传福率队到达桦川县火龙沟一带活动。他遥望仅一江之隔的汤原故乡,很想同流离失所、沿村乞讨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见上一面,但他忙于指挥作战,只是派人给亲人送一封安慰信,又匆匆离开了。

在反“讨伐”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弹药的缺乏和队伍得不到休整。1938年初,张传福率队来到“公顺永”金矿时,了解到矿上有30多人的矿井队。经过周密的研究,决定化装智取。部队隐蔽后,张传福化装成一个日本军官,带领一小队骑兵,耀武扬威,大摇大摆地奔公顺永大门。经交涉,小队骑兵进去后,立即占领炮台,并缴了伪军赵连长等的枪。接着,第二师全部进入公顺永。在这里加以休整后,部队在萝北一带坚持游击活动。

1938年5月,北满临时省委第八次常委会针对下江斗争形势,决定抗联第三、六军主力突破敌人在伪三江地区的包围,进行西征,开展黑嫩平原的游击战。7月,张传福按军部命令,率第二师由南林子起程西征。8月初,队伍经过汤原太平川并补充了给养。不料,一天晚上,因天黑路滑,一匹驼着粮食的马溜缰离队,跑到太平川伪警察署院内,敌人由此知道我抗联部队就在附近活动。于是,汤原日本守备队调集大批兵力,乘汽车随后跟踪追击,到第二天傍晚,西征部队行至萝北黑金河小南沟准备宿营时,突然遭到从北山摸下来的100余日军的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张传福等17人受伤,马匹、粮食大部分失散,部队损失很大。战斗结束后,部队在冯冶纲和陈雷率领下继续西征,留下一部分同志护送张传福等转移。第二天夜里,张传福因伤势太重不幸牺牲,时年36岁。[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