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珠河反日游击队来到黑龙宫一带。郝贵林要求参加队伍未被批准,他一直跟着游击队走了半个多月,最终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他抗日坚决、作战勇敢,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被任命为哈东支队司令部政治保安队队长,担负保卫司令部的任务。9月,在保卫珠河黑龙宫游击区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离队修养。
1935年1月,哈东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赵尚志任军长。郝贵林伤愈后回到司令部保安连任连长。他率领保安连,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同年夏,日军在帽儿山设立六县办事处,统一调动六县内的一切日伪军事力量,对三军和珠河游击区进行“讨伐”。
1936年春,三军一师四团扩编为三军四师,郝贵林任四师师长,率部活动在勃利至密山一带。他打过许多漂亮仗。9月1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建立,郝贵林被选为省委委员。
1937年初,又兼任北满抗日联军下江办事处主任。除了领导四师钳制打击敌人,声援西征部队外,还担负着筹集给养经费的艰巨任务。7月郝贵林英勇牺牲。时年37岁。[1]
1937年7月的一天中午,郝贵林率领三十几人到勃利县青龙山小五站收取“红区地方款”,遭到二百多日伪军的攻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为保存实力,他让一连长带领队伍转移,自己和通讯员秦英泰留下掩护。敌人的几次冲锋都被打了下去,郝贵林估计队伍已经走远,准备撤离时,秦英泰中弹落马。郝贵林不顾一切上前搀扶,被飞来的一颗子弹打中右腿根部。此时,一连长等人迟迟不见郝贵林和秦英泰二人赶上来,立即带领队伍返回。战士们一边向敌人还击,一边搀扶起郝贵林、背起秦英泰的遗体,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途中,郝贵林终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时年37岁。[1]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