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生,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5年,吕旃蒙被派到陆军大学第13期将官班深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吕旃蒙先后担任陆军军官学校总队副、预备第2师参谋长。
1939年任第4战区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
1942年调任第31军参谋长,随部队驻防靖西、龙州、凭祥一带。
1944年11月初,日军集结重兵攻打桂林外围守军各阵地,战斗中施放毒气,并以装甲车掩护进攻,使固守外围阵地的守军伤亡惨重。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外围阵地被日军占领。11月9日晚,全城大部分落入敌手,指挥所也陷入重围。吕旃蒙集结剩余部队向西突围,奋战至次日拂晓,终因敌众我寡,久战无援,在西路猴山隘一带,吕旃蒙中弹牺牲,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2]
吕旃蒙,1905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普利桥乡八井塘村一户殷实家庭,祖父和父亲识文尚武,并以武艺高超著称乡里。吕旃蒙虽幼年丧母,但在祖父和父亲的培养下,也能识文尚武。中学毕业时,正值国家处在军阀混战年代,他投笔从戎,以优异成绩考取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陆军,历任排、连、团长、政治部主任等职。1935年考入中央陆军大学第13期,与陈明仁同窗。1938年毕业后任中央军校总队副,是中央在抗战时期培养的急需的高级人才。
中日战争激烈地进行着,吕旃蒙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请战赴前方抗击日寇,在师长陈明仁的指挥下,参加了宾阳战役、昆仑关等战役,多次荣立战功。
1944年9月,陷湘日军向广西发动攻势,守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击退敌军,11月初日军攻占永福,截断桂林与柳州的交通。为保卫广西东北交通枢纽,战区以十六军团第三十一军第131师、第四十六军第170师特种部队及其他特种部队共同负起坚守桂林三个月的战略任务。
吕旃蒙送走亲人后,奔赴桂林督阵强固城防工事。10月底侵华日军集主力军团及炮兵部队约10万人从三路猛扑桂林,抗战军在三十一军贺维真军长、吕参谋长的指挥下,利用工事和溶洞地形奋起抵抗,经数天的前哨激战,敌人死伤累累,守军巍然不动。
11月初,日军向桂林发动了更疯逛的围攻,迅速攻占七星岩高地,用山炮及燃烧弹把象鼻山、叠彩山阵地轰成焦土,并占领各个山头。残暴的日军竟向退守七星岩口阵地的守军施用毒气弹、燃烧弹和火焰喷射器,被迫退入洞内的131师391团官兵及伤病员、后勤人员数百人在洞内壮烈牺牲。接着。敌军乘大雨水涨、地雷失灵之机以大炮百门、战车30余辆、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桂林守军狂轰滥炸。这时,强度漓江之敌突入城内,守军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与敌奋起巷战,肉搏、厮杀,宁死不屈,无一投降。
然而桂林城防军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韦云淞中将贪生怕死,不顾该集团军陆军中将陈济桓参谋长、131师阚维雍师长、31军吕旃蒙参谋长等将领的坚决反对,擅自作出牺牲131师的决定,命131军与敌胶做苦战,自己却率领司令部官员、总预备队及170师向猴山方向突围。这个错误的决定,致使全体131师官兵伤亡殆尽,师长阚维雍自杀殉国;奉韦令突围的31军参谋长吕旃蒙率部击敌苦战,拼死冲杀,与日军激战三昼夜,被敌缩围于弹丸之地,终因久战无援,寡不敌众,身中数弹,在德智中学附近殉国;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突围时身受重伤,自杀殉国。同役殉城者,还有校尉官数百人,士兵数千人,战斗之惨烈,为抗战八年城市防守战中所罕见。
抗战胜利后,桂林人民把为保卫桂林而殉国的三将军及七星岩里宁死不投降的800壮士的遗骸合葬在桂林普陀山。1947年,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为吕旃蒙等颁发了荣哀状,并追认他为中将,给予国葬和优抚,立碑构亭以作纪念。这就是“三将军烈士与八百壮士墓”。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修复,以供游人瞻仰。1984年4月,经民政部批准,追认吕旃蒙等为革命烈士。 “三将军烈士与八百壮士墓林”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桂林旅游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