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长安(今陕西 西安)。唐代长安人对牡丹花最为喜爱。上巳日(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过后不久,牡丹绽苞怒放, 争奇斗艳,人们纷纷赶慈恩寺元果院看早开的牡丹;稍后,又竞相奔赴太真院看迟开的牡丹。
作品原文
文益
拥毳①对 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②。
何须待零落③,然后始知空。
①毳(cuì):本意为鸟兽的细毛,引申为贵重的丝绒或皮毛衣服。
芳丛: 花丛,此处指牡丹花丛。
由来:从来。
②艳色随朝露:意谓牡丹花鲜艳的色彩随着朝露而一同雕落。
馨香逐晚风:意谓牡丹花温馨的香味跟着晚风而一起飘散。
③零落:雕谢,脱落。
文益(885-958),唐末五代时南唐金陵清凉院僧。系禅宗法眼宗开宗祖师,罗汉桂琛禅师法嗣。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省)人。七岁时出家于新定智通院,二十岁受戒于越州开元寺。曾先后参拜全伟、 希觉、 长庆、宣法等高僧。于漳州地藏院,入罗汉桂琛禅师门,得其心传。先主临川崇寿院,大开法筵,参众不下千人。南唐开国主 李升重其道,迎住金陵报恩寺。赐号“净慧禅师”。晚年定居金陵清凉院,弘扬禅宗教义,四方风从。即使日本、朝鲜名僧,不远千里来求法者,也不乏其人。益公调机顺物,因材施教,造就僧材,无可计数。时称“清凉 文益”。他学识渊博,文笔可观,所作偈颂,受人赞赏。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夏,示恙,国主 李煜亲至方丈问疾。越月而逝。公卿百官素服送奉于江宁丹阳起全身塔。南唐中主 李煜赐谥“大法眼禅师”,故其法系遂称为“法眼宗”。后主李煜作 碑颂, 韩熙载撰塔铭。益公机锋敏捷,好为文笔,特慕支( 道林)、汤(惠休)之体,时作偈颂诗赞。著作有《宗门十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