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黄饼

九黄饼

历史 千余年的历史
地位 江陵的传统名点之一
目录导航

介绍

湖北荆州传统糕点,以油水面团包入糖和果料馅,经烤制而成。色金黄,味香甜,外酥里软,有浓郁的冰糖和芝麻清香味。源于东汉年间重九登高赏菊的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荆州民间有重阳节"食饵"(糕饼)的习俗。唐李白游荆州龙山(八岭山)留下"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的著名诗句,糕饼自此名"九黄饼",寓"九月菊花黄"之意。经历代不断改进配方和制作工艺,成为饮誉中外的名点。此饼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皮薄馅多。饼皮掺配芝麻屑,馅心含有桃仁、玫瑰花、冬瓜条、香元李等果料蜜饯。全油重糖,黄面白边,酥松香甜,回味悠长,是馈赠亲友和旅途佳品。

湖北荆州传统糕点,以油水面团包入糖和果料馅,经烤制而成。色金黄,味香甜,外酥里软,有浓郁的冰糖和芝麻清香味。源于东汉年间重九登高赏菊的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荆州民间有重阳节"食饵"(糕饼)的习俗。唐李白游荆州龙山(八岭山)留下"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的著名诗句,糕饼自此名"九黄饼",寓"九月菊花黄"之意。经历代不断改进配方和制作工艺,成为饮誉中外的名点。此饼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皮薄馅多。饼皮掺配芝麻屑,馅心含有桃仁、玫瑰花、冬瓜条、香元李等果料蜜饯。全油重糖,黄面白边,酥松香甜,回味悠长,是馈赠亲友和旅途佳品。

原料

(可制80个)

  面粉1600克、葡萄干100克、白糖600克、冰糖200克、白

糖800克、芝麻仁200克、熟面粉75克、蜜瓜条100克、蜜桂花100克、碱35克、蜜桔饼100克、芝麻油600克

制作工艺

一、取面粉(1200克),加饴糖、芝麻油(100克)、碱和适量清水拌和均匀,揉成面团皮。另用面粉(400克)加芝麻油(200克),拌匀后擦成油酥面团。   二、蜜桔饼、瓜条分别切碎,放入熟面粉(炒熟的)、葡萄干、白糖、冰糖(砸成屑末)、蜜桂花、芝麻油(300克),一起拌匀成馅。   三、将面团皮擀成圆形皮,包入油酥面团捏拢,搓成长圆条,揪成80个面剂,逐个竖着摁成圆扁皮,包入馅料,捏拢,在钢制模具内(直径6.6厘米、高2.6厘米),揿成圆形饼,磕出待烤。   四、将圆形饼一面沾上芝麻仁,放入刷过油的烤盘内,置烤炉内,烤至金黄色出炉即成。

历史起源

 据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道工,他可预知未来。有一天,他未卜先知预言徒弟桓景家中在二九相重之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必有大难。桓景按照费师傅的指教,届时携全家人身佩茱萸,带上干饼到高山顶去饮菊花酒,以避劫难。到了傍晚,桓景回家一看,家畜、家禽全惨死。从此,重阳登高避灾便成了习俗,而吃饼也成了不可少的习俗。九黄饼又称龙山九黄饼、重阳饼、孟嘉饼或江陵九黄饼。叫龙山九黄饼是引自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东晋大将桓温每年重阳节都带领属下上江陵城西风景秀丽的龙山登高,食饼赏菊,饮酒赋诗。一次,他的参军孟嘉参加龙山野餐,一阵山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他依然风度翩翩,同僚嘲笑他亦能从容应付,群僚无不佩服他的才华和气质。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对此,李白写下“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的诗句,予以赞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