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庄乡

贾庄乡

方言 晋语
中文名称 贾庄乡
面积 76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2021年4月,朔城区撤销福善庄乡,分别并入贾庄乡、南榆林乡、滋润乡。将原福善庄乡的大岱堡、长润、下水、黄水河、辛村、东小寨、里林庄、小坝、计庄、福善庄、小岱堡11个村委会划归贾庄乡管辖;将南辛庄、北辛庄2个村委会划归南榆林乡管辖;将安子、西郡、桑干河3个村委会划归滋润乡管辖。[1]

地理位置

贾庄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全乡有49个行政村,1.2万户,4.6万人。地处鲁南交通要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东靠京沪高速公路,距临沂飞机场、临沂火车站40公里,206国道横穿全境,蒙台公路纵贯南北,南邻"全国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的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村级公路纵横成网,四通八达,通车里程70公里,通讯设施方便,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普及率达70%,电力供应充足。

气候条件

贾庄乡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总体特征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温度为13度,无霜期达250天以上,光照充足,适宜苹果、板栗、大枣、桃、杏等林果,以及优质粮食等农作物的繁育生长。

主要物产

贾庄乡是个典型的"食用菌之乡",现全乡发展食用菌专业村20个,年产食用菌1000万斤,实现产值2100万元,食用菌专业村人均增收3000元。贾庄乡是一个典型的"林果之乡",现全乡发展林果近2万亩,年产鲜果2000万斤,实现产值2000万元。贾庄乡还是一个有名的"石材之乡",全乡石材可开采量1.5亿吨,年产石材50万吨,目前,大理石板材、石子加工、石材雕刻已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另外,杏山奇石、水磨石、吸水石、竹节石等石材的开发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甘薯、水稻、大豆、花生等。

经济发展

近年来,贾庄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业、养殖业逐渐走上规模化生产的路子,现全乡发展大棚菜4500亩,季节性蔬菜8000亩,大蒜2000亩,水稻3000亩。全乡发展养殖专业村4个,编织专业村5个,年实现收入1000万元。全乡发展民营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加工、蔬菜冷藏、运输四大产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生产体系。随着招商引资范围的逐步扩大,一批利用外资兴建的项目相继投产,共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3000万元,主要有电脑软件开发、板材加工、机械配件、六和饲料、大理石板材等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也具有相当规模,尤其是蔬菜水果和畜禽肉制品保鲜、速冻,及蔬菜水果的脱水、腌渍、油炸等5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年产值3000万元。石材开发是贾庄乡的主导产业,近年,依托泉山、佳田两家水泥厂,充分发挥石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石材开采大户120户,运输专业户1000户,运输车辆1500辆。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现有商业零售点120个。发展集市4个,年商品成交额3000万元。教育、卫生、电力等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乡中心小学连续5年被评为县级教学先进单位,2001年,乡中心小学、二中同时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乡镇规划

贾庄乡按照"改造南部,建设中部,开发西北部"的要求,充分发挥南、中、西、北四大区域的各自优势,以中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带动南部工业和西、北部旅游农业,实现互动发展,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全乡经济协调发展。

在南部,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搞好工业园建设,采取转让、租赁、承包等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规划了3000亩用于园区建设,现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实现了"四通一平",入驻企业已达8家。建成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综合平台。

在中部重点搞好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长2000米,宽60米"一纵一横"两条大街的绿化,并以此为依托,加大沿街商业楼建设力度,按照"上宅、下店、后院"三位一体的模式,建起楼房70余幢,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投资额达1000多万元,目前,精神病院大楼、电信大楼、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构筑了住、行、游、购一体,医、学、食、用配套的优越的投资环境、凝聚了深厚的发展潜力。

在西、北部充分发挥杏山奇石、长新桥水库风光、五色金鱼、鲁南第一竹园等良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优势,借助"村村通"工程、扶贫开发和水库除险加固等良好机遇,重点发展旅游农业,目前,长新桥水库下游5000亩的水稻生产基地、万亩林果示范生产基地、夏庄食用菌生产示范园等,已初具规模,构筑了具有贾庄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