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仁兴

马仁兴

中文名 马仁兴
出生地 河北省平乡县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他8岁时上本村小学读书。

年方14,就能独立写出布局严谨的好文章,能写一手清秀飘逸刚柔相济的兰亭体书法,能画松竹梅水墨画。靠着勤奋自学,成为本村中小有名气的“秀才”。

1919年,马仁兴15岁,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陕军第三混成旅当兵。

1924年初,马仁兴脱下军装重返乡里,帮助父亲耕耘。不久,父亲与伯父拆居,马仁兴的父亲分得薄田30亩,家境日艰。为生计所迫,他在家未住半年,再次征得父亲的同意,到大名投奔到国民第三军充任文书。从此,马仁兴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1925年,冯玉祥将军在信阳将该部改编为国民军暂编第三军。马仁兴随着这支队伍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1926年11月,马仁兴考入第三军所办的政治军事军官学校。这所学校里有不少进步的爱国青年,其中李若墨、李茂林等人还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由于他们的帮助和澎湃的革命运动”,使马仁兴的政治思想觉悟逐步得到提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之声鼎沸,蒋介石却坚持不抵抗政策,置东北沦陷于不顾,调东北军进关“剿共”,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对此,马仁兴极为愤慨,他深切地认识到“原先总以为国民党会变好,现在看是彻底不行了”。

1932年,因部队缺粮,马仁兴率随员找国民党丰宁县县党部求其协助解决。县党部书记长以系“杂牌军”为借口,拒不供应。

1938年,对马仁兴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年10月,骑兵十四旅转战到河南周口地区,八路军豫东支队彭云枫司令员派到十四旅任联络员的中共地下党员汪治,经多方考察和了解,介绍马仁兴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马仁兴开始了他新的革命生涯。

1940年4月14日,在当时担任抗大总教育长的何长工的直接布置下,马仁兴率部在河南林县举行起义,奔赴解放区,和八路军总部接应的部队会师于山西省黎城县护泉镇。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保卫抗战得来的果实,马仁兴带领部队随吕正操司令员和林枫政委来到东北。

1947年3月,保一旅被编为西满纵队独立一师(1947年8月后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十九师),马仁兴升任师长。5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强大的夏季攻势,马仁兴率独立一师参加了歼敌战斗。

1947年6月23日,马仁兴身中流弹,不幸牺牲于师前线指挥所(位于铁西二里平齐铁路线附近),年仅43岁。[1]

后世纪念

1948年,在中共辽吉省委所在地白城市(今吉林省白城市)修建仁兴体育场和马仁兴将军纪念碑,碑的东壁镌刻陶铸同志的题词:“四平名将,辽吉功臣,建场纪念,无上光荣。”西壁镌刻邓华的题词:“马仁兴同志,你的血流在辽吉的大地上,灌溉了人民的幸福之花,辽吉人民将永远怀念你。”在齐齐哈尔市区西满烈士陵园修建“马仁兴墓”。在四平,为了纪念马仁兴师长,四平市政府将最繁华的四道街(原共荣大街)命名为“仁兴街”,将成立最早的一座小学命名为“仁兴小学”。[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