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救生艇

深潜救生艇

中文名 深潜救生艇
最大下潜深度 600米
目录导航

联合研制

  在此之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制成功“海人”1号无人遥控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200米。

1986年,上海交大与加拿大国际潜艇工程公司携手研制出两种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给上海救捞公司试用,救捞结果反映良好。

 

 

应用原理

  深潜救生艇是一种特殊制造的小型潜水艇,艇长十几米,由两至三名人员操作驾驶。在实施营救时,深潜救生艇利用声纳探测和水下电视进行观察引导,潜入海底寻找沉没的潜艇。当寻找到失事潜艇之后,驾驶人员需要操纵救生艇,完成与失事潜艇的准确对接。

  在救生艇下部装有救生用的裙口,裙口内设有可以开启的舱盖。在失事潜艇的尾部上方有一个救生平台,平台中央是供紧急救生使用的舱盖出口。驾驶人员将救生艇裙口对接在失事潜艇的平台上,用水泵抽干裙中的海水,在裙外海水的压力作用下,使裙口周围的橡胶圈与平台接口完全密封。

  营救时,救援人员先打开救生艇上的舱盖,再打开连接失事艇上的出口,由此形成一条紧急援救通道,潜艇上的幸存者可以经过通道爬上救生艇迅速安全脱险。

  深潜救生的成败关键在于水下对接技术,我国是少数拥有深潜救生艇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拥有海流急、海水透明度低、而面积广阔的海域,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凭借水下电视引导和依靠驾驶人员手动操作进行复杂的水下对接难度极大。

技术开发

  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边信黔教授主持研制的深潜救生艇动力定位系统和集中控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救生系统,已经装备到我国制造的深潜救生艇上。

       它可以使救生艇迅速、安全地自动接近目标,在海流大、能见度差的海域自动悬停定位,不用水下电视引导即可实现与失事潜艇的准确对接,一次下潜可营救二十几人。

  为了研究、探索和开发海洋,人类迟早会建立象太空舱那样的海底工作站,象翱翔太空那样驰骋海底。

       科学家们利用深潜探测、动力定位、水下对接等先进技术为海洋运输、海上石油勘探、海底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准备,为人类的未来和平利用海洋做出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