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平之后,吴飞、那其仁、 古日光先后任厅长。
1921年春,省城已完成马路干线修筑,改名广州市,“广东省城”之名消失,广东省会警察厅改名为“广州市公安局”。
到了1929年,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州市改为特别市,陈铭枢有意把广州的警权抓到自己手里,便请准南京政府将原辖于市府的广州市公安局,改名为“广东省会公安局”,直属于广东省政府指挥,和市政府成为平行机构,并派其亲信欧阳驹任局长。
1936年2月,南京行政院曾通令全国各省,要求其所属的公安局一律改称警察局,但“南天王”陈济棠不买南京政府的账,迟迟不改名。
1936年7月,陈济棠下台,余汉谋被蒋介石任命为广州绥靖主任,才根据南京的命令,改名为“广东省会警察局”,行政系统上仍直属省府,和广州市政府平级。
1938年广州沦陷,汪伪政权下的广东警察机构仍叫“广东省会警察局”。
抗战胜利后,则改称“广州市警察局”。新中国成立后,则称“广州市公安局”。
1911年11月,同盟会会员陈景华被任命为第一任广东省警察厅厅长。陈景华任职时间不长,但执法如山,施治让人耳目一新,成为广东警察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1913年8月,陈景华就被残暴的桂系广东都督龙济光诱杀。
1913年至1916年,广东由旧桂系统治,龙济光任广东都督。之后,各派政治势力在广东轮番登场,警察厅长也如走马灯般在换。
龙济光首先任命亲信———清朝的巡防营管带邓瑶光(邓徭华)为警察厅长兼广东全省警处长。
之后,费尚志、王广龄、凌鸿年、姚捷勋等继任警察厅长。其中,王广龄在政治派系冲突中,被乱枪打死在海珠会议会场上。
1916年,朱庆澜为广东省省长,任命其当年的旧同事王顺存为警察厅长兼全省警务处长。
王顺存接任后,首先为警长和警士更换了黑绒冬季制服及大褛。因为自陈景华之后,警服从未新置过,已破烂不堪。
当时,警察厅经费是包办的,如不添置服装,这项服装费,可以收入厅长囊中。在这一点上,王顺存和前几任厅长相比,还算清廉。王顺存还为警察改善了装备,除原有五响手枪外,出勤警士加配短剑。
1916年,朱庆澜任命魏邦平为广东省会警察厅长兼广东全省警务处长,并拨警卫军三营给魏。
魏得到三营警卫军的武装后,自兼统领,积极整训,实力渐增。
警察厅原有一个警察游击队总队,下辖四个中队,魏委任他的亲信杨其伟(军校毕业生)为总队长,魏还为游击队备足枪械。(粤造六八式步枪及猪笼式轻机枪),加以训练,成为魏的王牌。之后在讨伐龙济光之役中,魏邦平亲自率领这只警队到前线冲锋陷阵,结果,在电白打垮了龙济光的主力李嘉品部。
当时,全部站岗警察(维持日常治安的警察)约有四五千人,装备很差,全部枪械不及警额三分之一。魏便向督军府领取部队不合用的械弹,如毛瑟步枪、万里霞步枪等,加以修理后配发给警员,做到一警一枪,名为“武装警察”,实力大增。
站岗警察还被编成若干大队,派有军事基础的人当大队长、中小队长。魏邦平还分派军校毕业生数十人,为警察厅督察员兼训练员,常驻在各警察单位,专负训练警察,频频实施实弹射击训练及军事演习,他自己还经常亲自下到基层检阅、督促。
这已不是普通的警察训练了,而是训练有战斗能力的部队。后来,在驱逐桂系莫荣新战斗中,站岗警察起了极大作用。
警察原本是维持公共治安的力量,警争斗费却由厅长包办,甚至还被作了政治派系争斗的筹码,实在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