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

綦江区

中文名 綦江区
车牌代码 渝A、渝B、渝D
主要民族 苗族、彝族、回族等
外文名 QijiangDistrict
火车站 綦江站、綦江北站
下辖地区 三江街道、关坝镇、黑山镇
行政代码 500110
机场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2公里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国家/地区 中国重庆
著名景点 古剑山、丁山湖、古树化石群
区委书记 姜天波
电话区号 023(+86)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綦江区城建綦江区城建(7)先秦时期,綦江属巴国。

秦、汉为巴郡江州县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为牂牁郡母敛县属地。西魏、北周属江阳县地。隋朝,为江津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扶化、隆巫、丹溪、零水诸县。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僰州。武德四年(621年),复名僰州。贞观五年(632年),置三溪县,隶属于南州。贞观七年(634年),置岚山、当山、归德、汶溪四县,隶属于南州。贞观八年(635年),岚山、当山、归德、汶溪四县并入南州。贞观十一年(638年),扶化、隆巫、零水三县并入南州。贞观十六年(643年)撤销丹溪县,置溱州溱溪郡,治地在荣懿县,管辖扶观、乐安。咸亨初年(670年),撤销三溪县。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县为南川县。天宝初年(742年),改南州为南川郡。乾元初年(758年),复名为南州,隶属于江南道黔州都督府(今彭水县)。

綦江区夜景綦江区夜景(4)宋庆历八年(1048年),隶属于渝州。皇佑五年(1053年),撤销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4年),南川县并入南平军,隶属于夔州路。元丰初年(1078年),复置南川县。

元朝,置南坪綦江长官司,属播州宣慰司。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设綦江县。

明清时期,綦江县仍置,均属重庆府。

民国初期,綦江县先后隶属重庆蜀军政府、重庆镇抚府和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6年(1927年),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的防地;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后,綦江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綦江县先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1951年,璧山专区改为江津专区,綦江县仍属江津专区;1953年,撤销行政区,恢复四川省建置后,綦江县仍属江津专区。

1956年,綦江县2个村划归贵州省鳛水县。1958年11月,綦江县划归重庆市管辖。

1979年,綦江县5个乡生产队划归贵州省习水县,习水县3个生产队划归綦江县。

2011年10月,撤销重庆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

行政区划

綦江区夜景綦江区夜景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綦江区下辖7个街道、24个镇。[11]

区划详情

7个街道:古南街道、文龙街道、三江街道、万盛街道、东林街道、新盛街道、通惠街道。

24个镇: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石林镇、金桥镇、黑山镇、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中峰镇、横山镇。[11]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綦江区位于东经106°23′-107°03′、北纬28°27′-29°11′之间,在重庆市南部,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区境东西宽71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74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綦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属喀斯特地貌。地貌特点是:南西高、北东低,边缘高、腹地低,以山地为主,遭河流切割,沟深岩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体,少完整山脉,地势高差大。区境主要有中山、低山、深丘、浅丘和槽谷五大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綦江区总面积约70%,丘陵约占30%。綦江区境内最高海拔1973米,为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山峰;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綦江城区海拔254.8米。

河流水系

綦江河为綦江区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綦江河有大小支流30多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藻渡河、扶欢河、郭扶河、蒲河、三角河和清溪河。

气候特征

綦江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44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綦江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硫铁矿、石灰岩、白云岩、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页岩等,其中煤矿地质储量20亿吨以上,可开采量约14亿吨,是重庆市主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生物资源

綦江文龙街道綦江文龙街道綦江区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其中,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

綦江区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兽类20多种、鸟类40余种、蛇虫类50多种、水生动物及鱼类70多种。重点保护动物有黑叶猴、云豹、林麝、猕猴、穿山甲、豺、青鼹、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斑羚、黑耳茑、苍鹰、雀鹰、普通鵟、红隼、红腹锦鸡、领角鸮、雕鸮、斑头鸺鶹、鹰鴞等。

水能资源

綦江区水能资源总量为11.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89亿立方米,利用过境水0.74亿立方米。

(以上资料,截至2012年)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户籍总户数350410户,减少2338户;户籍人口913493人,减少7478人,其中城镇人口401680人,乡村人口511813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46320人,18至34岁的191685人,35至59岁的365979人,60岁及以上的209509人。当年迁入人口6894人,其中省内迁入5334人;迁出人口11562人,其中迁往省内10037人。全年出生人口5668人,死亡人口8478人。

2021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03%,出生人口性别比10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3‰。[3]

民族

綦江区是重庆市杂散居少数民族分布重点地区之一。至2011年底,綦江区有苗、彝、回、满、壮、白、藏、侗、傣、蒙古、纳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8800余人。苗族、彝族为世居民族,人口近60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8%。

政治

党委领导

区委书记:姜天波

区委副书记:袁光灿、罗成[12]

政府领导

党组书记、区长:罗成

副区长:关衷效、罗勇、倪明、王宏兴、王德兵、龚锐、陈贤[13]

人大领导

主任:母明江[13]

副主任:褚洪春、牟伟、肖敏、陈勇、陈正科[13]

政协领导

政协主席:钟远平

政协副主席:李德明、刘林、刘益文、刘红兵、潘雪梅、李朝明、朱吉彬

政协秘书长:罗德宏[14]

经济

经济概况

2021年,綦江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7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5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34.4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25.32亿元,增长5.1%。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6.3%。[3]

第一产业

綦江区苗族风情綦江区苗族风情(14)

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农业77.79亿元,增长13.9%;林业4.46亿元,增长8.0%;牧业22.26亿元,下降2.5%;渔业2.39亿元,增长24.1%,农林牧渔服务业1.24亿元,增长11.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6.65万亩,比上年增长0.1%。其中,小春面积12.87万亩,增长0.1%;大春面积73.78万亩,增长0.1%。蔬菜种植面积36.74万亩,增长3.9%。油菜种植面积9.55万亩,增长0.1%。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5.60万吨,比上年增产0.2%。其中,小麦产量1206吨,与上年持平;水稻产量15.64万吨,增产0.1%;玉米产量8.06万吨,增产0.3%;马铃薯产量2.94万吨,增产0.1%;甘薯产量6.93万吨,增长0.1%。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61.68万吨,增产5.0%;油菜产量1.12万吨,增产0.1%。

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41万吨,比上年增长33.7%。其中,猪肉产量4.37万吨,增长44.0%;牛肉产量0.12万吨,下降0.8%;羊肉产量0.19万吨,下降6.3%;禽肉产量0.73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1.28万吨,下降0.3%。牛奶产量0.13万吨,下降18.4%。年末生猪存栏34.62万头,增长16.7%;生猪出栏55.90万头,增长39.6%。[3]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工业增加值156.49亿元,增长5.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9%。工业实现税收6.62亿元,下降2.9%。

2021年,从园区看,桥河、食品、铝工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7%,其中铝产业园增长25.4%、桥河工业园下降8.2%、食品园区增长87.1%。

2021年,从三大支柱产业看,铝及铝精深加工比上年增长27.1%,装配式建筑下降0.1%,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下降7.3%,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7%。

2021年,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发电量84.87亿千瓦时,下降2.5%;铝合金12.57万吨,增长0.4%;铝材44.39万吨,下降0.7%;十种有色金属31.08万吨,下降0.2%,其中电解铝30.97万吨,下降0.2%。

2021年,从税收看,采矿业比上年下降79.0%,制造业增长18.3%,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7.9%。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全区纳入统计的建筑企业144家,其中,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35家,三级和未评级企业107家。

2021年,全年完成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107.17亿元,比上年增长0.7%。建筑业实现税收3.83亿元,增长8.4%。[3]

第三产业

綦江区苗族綦江区苗族(18)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9.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6%。年末限额以上单位667家。其中,企业25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202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81.36亿元,增长22.8%;零售业销售额122.99亿元,增长15.6%;住宿业营业额14.02亿元,增长13.0%;餐饮业营业额39.88亿元,增长19.6%。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6%,饮料类增长16.3%,烟酒类增长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化妆品类增长16.6%,金银珠宝类增长31.8%,日用品类增长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0%,中西药品类增长5.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1%,家具类增长24.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3.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1%,汽车类增长12.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和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7.0%。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23.6%;建安投资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5%;农业投资增长12.3%;工业投资增长32.4%;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2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82.2%。区内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

2021年,年末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64家,房地产开发项目59个。

对外开放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65亿元,增长-12.6%,实际利用外资1293万美元,增长10.3%。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綦江辖区内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6亿元,增长2.7%,其中税收收入17.04亿元,下降1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增长1.6%、0.5%、3.0%,个人所得税下降2.2%;非税收入14.91亿元,增长28.2%;政府性基金收入22.99亿元,下降27.7%。

2021年,綦江辖区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62亿元,下降1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58亿元,下降8.1%;国防支出0.1亿元,下降4.3%;公共安全支出3.91亿元,下降19.9%;教育支出18.48亿元,下降3.4%;科学技术支出1.04亿元,增长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1亿元,下降7.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6亿元,下降40.9%;医疗卫生支出7.67亿元,下降38.8%;城乡社会事务支出9.64亿元,增长27.8%;农林水事务支出8.45亿元,下降35.0%;交通运输支出5.20亿元,下降22.4%;住房保障支出3.53亿元,下降40.1%;政府性基金支出10.41亿元,下降71.9%。

2021年,綦江辖区内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67亿元,比上年下降0.7%,占地区生产总值4.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0.56亿元,增长3.5%,其中住户存586.84亿元,增长11.0%;人民币贷款余额568.55亿元,增长5.9%,存贷比80.01%,比上年增长1.42个百分点。

2021年,綦江辖区内全年保费收入10.46亿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人身险7.28亿元,下降7.6%;财产险3.13亿元,下降11.4%。理赔支出2.89亿元,增长16.9%。其中,人身险赔付0.57亿元,增长2.9%;财产险赔付2.3亿元,增长20.6%。[3]

交通

交通概况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6.4%。全年公路客运量929.40万人次,下降16.1%;公路货运量1.35亿吨,增长18.7%;实现客运周转量4.03亿人公里,下降13.5%;货运周转量168.33亿吨公里,增长10.7%。全区公路里程(不含高速)558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578公里,增加155公里;高速公路160公里。全区拥有客运汽车(不含公交车)373辆,城市公交车214辆,出租汽车260辆,民用货车38884辆。水运里程181公里,拥有船舶13艘,水运码头26个。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7.35万辆,比上年增长4.9%。其中,摩托车11.51万辆,增长5.4%;汽车15.84万辆,增长4.6%,其中小型汽车11.53万辆,增长6.4%。[3]

公路

截至2012年底,綦江区公路通车里程36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877公里,高速公路98公里。

公路(含过境公路)主要有G75兰海高速公路、210国道、渝湘303省道、綦万高速公路等。

铁路

丁山湖景区丁山湖景区截至2012年底,綦江区境内铁路里程168公里,设有綦江北站、綦江站、转关口站、三江站等火车站。

过境铁路主要有川黔铁路、渝黔高速铁路等。

水路

截至2012年底,綦江区水上通航河道长214公里,河道可直通长江口岸。

社会

城市建设

綦江区綦江区

2021年,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95.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8%。供水管道长度796.59公里,增长6.2%。全年供水总量2385.4万吨,下降1.3%,其中生活用水1464.4万吨,用水户数17.68万户,用水人口33.8万人。天然气供气量6416万立方米,增长15.5%,其中,生活用气3341万立方米,增长2.7%。天然气用户14.00万户,增长5.6%。液化气供应量536.21吨,下降17.2%,其中,生活用气212吨,下降56.0%;液化气用户1583户,下降79.8%。

2021年,年末累计建成公租房5886套,面积30.94万平方米,已配租5433积26.36万平方米。

2021年,年末城区市政道路长度133.7公里,道路面积229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149万平方米,人街道面积80万平方米,桥梁25座,全区园林绿地面积1259.2公顷,比上年增长2.5%,其中,公园绿地面积543.19公顷,增长0.6%;公园11个,面积298.9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99%,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2平方米。城市路灯年末总数25006盏,比上年增加5085盏。年末拥有环卫专用车41辆,其中洒水车20辆,洗扫车5辆。拥有城区公共厕所145座,其中公园内公共厕所26座。公共垃圾站32座,其中街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0座。城市生活垃圾粪便处理量15.12万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3]

教育科技

2021年,全区高考上线6166人,比上年增加1046人,增长20.4%,上线率99.97%,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小学75所,普通中学26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2所。小学招生7379人,在校43627人,毕业8515人,教师3608人;普通中学招生12672人,在校38421人,毕业11952人,教师3563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59人,在校1544人,毕业621人,教师97人;职业中学招生2006人,在校5471人,毕业1562人,教师303人;大学招生6342人,在校生9116人,教师493人;幼儿园87所,幼儿园教师2012人,在园儿童21025人,幼儿园招生48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3.05%。小学六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93%,巩固率100%,毕业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7.34%;三残儿童入学率96.56%;脱盲儿童入学率100%;义务、中职教育生均办学条件标准达标率95.3%。

2021年创建区级返乡创业园区2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获批42家、累计1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7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新增583家、累计1633家。新引进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綦江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分支机构,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中重型商用车变速器等2个实验室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赛驰动力传动系统研究院、綦齿齿轮研究院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市级齿轮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新认定区级重点实验室8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新获批市级孵化器3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推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个,发展区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5个。培育綦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6个。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工作,建立科技人才库942名,组织83名市区科技特派员开展产业、技术指导700余次,评选表彰20名区级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开拓卫星、荆江半轴成功入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3%,登记认定技术合同交易5.5亿元,同比增长367%;登记科技成果62项,增加近5倍。立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22项、区级科技项目立项189项,一大批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全区专利授权1063件,同比增长53.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件,同比增长43.8%。[3]

文化旅游

万盛石林万盛石林

2021年,年末拥有文化事业机构25个,其中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地方文化促进中心)1个,博物馆(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2个,美术馆(綦江农民版画院)1个,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个,影剧院1个,档案馆1个,文化服务中心21个。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四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接待35万人次,完成图书借阅14万册,新增读者证0.6万人。开展区政府为街镇购买共文化演出(含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演出)84场次,街镇完成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504场次。全年电影放映53210场,电影放映观众52万人次。开播公共频道电视节目82套,专业频道电视节目45套,高清数字电视节目73套,年末有线电视联网用户在册12.4万户,其中开通数字电视用户在册5.35万户,村村通喇叭1313只。全年播出广播电视新闻4500条。其中,央视上稿播出68条,重庆卫视上稿播出356条。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1.3%。

2021年,年末已有挂牌四星级旅游(酒)饭店1家,具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5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380张。旅行社2家,重庆在綦江设立旅行门市部23家,旅游从业人员1.45万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国内游客923.5万人次,增长47.2%,旅游业总收入45.14亿元,增长44.4%。[3]

卫生体育

古剑山古剑山

2021年,全区拥有各种体育场地4031个。其中,体育场(馆)32个,游泳馆(池)38个,体育人口38.04万人,成功举办运动会或比赛次数19次。组织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360枚,其中金牌49枚,银牌43枚。全区等级运动员317人,等级裁判员688人。

2021年,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血液透析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31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96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799张。卫生机构实有在职人员6586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777人,注册护士256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为1.8‰,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2.8‰。[3]

邮电事业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6亿元,下降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2亿元,下降19.0%;电信业务总量5.04亿元,增长3.2%。[3]

劳动就业

2021年,全年共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98班次,培训20713人。城镇新增就业12971人,年末登记失业人员8687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97人。[3]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2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16542元,比上年增长7.7%;经营净收入4545元,增长11.4%;财产净收入1554元,增长8.6%;转移净收入8331元,增长8.5%。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44元,比上年增长8.2% 。居民恩格尔系数32.94%,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5平方米。

2021年,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9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23525元,比上年增长7.5%;经营净收入3621元,增长9.4%;财产净收入2410元,增长8.8%;转移净收入9984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38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98%,比上年下降0.6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9平方米。

2021年,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3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6967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5812元,增长13.2%;财产净收入379元,增长6.2%;转移净收入606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94元,增长8.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29%,比上年下降1.8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4平方米。

2021年,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683个58.26万人。其中在职参保35.72万人(城镇职工13.71万人、城乡居民20.35万人、机关事业1.66万人);退休22.54万人(城镇职工11.16万人、城乡居民10.33万人、机关事业1.05万人)。养老保险全年完成征收19.82亿元(城镇职工11.57亿元、城乡居民0.59亿元、机关事业7.66亿元)。养老保险全年支出待遇37.82亿元(城镇职工29.26亿元、城乡居民2.27亿元、机关事业6.30亿元)。

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6.94万个,增长0.5%,其中职工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单位户数)为0.34万户,居民医保参保户数(参保家庭户数)为26.6万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5万人,比上年下降1.8%;应征收医疗保险金9.05亿元,增长12.0%;实际征收医疗保险金8.77亿元,增长10.0%;发放医疗保险金9.14亿元,下降6.9%。

2021年,失业保险参保单位3118个7.72万人,完成征收339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2808万元,惠及9409人。

2021年,工伤保险参保单位3915个15.18万人,完成征收8206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20841万元。

2021年,全年7793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304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支出12265万元,比上年下降8.1%。特困供养人员6732人,特困供养资金支出7314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36元/月和515元/月,比上年分别增长2.6%和3.8%。社会福利收养单位32个,年末床位数3773张,收养人数1230人,下降0.8%。[3]

环境安全

2021年,全年水资源总量12.28亿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库2座,蓄水总量3809万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7.8度,最高气温(8月)40.3摄氏度,最低气温(1月)-1.6摄氏度。全年降雨量1060.8毫米,无霜期365天。

2021年,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16天,达标率86.6%,比上年减少23天。森林覆盖率51.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含在綦央企和市属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煤矿企业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3]

旅游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

东溪古镇东溪古镇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綦江区北部,由木化石、老瀛山、古剑山三个景区组成,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

丁山湖

丁山湖位于綦江区丁山镇,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高山湖泊型风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金山寺、白鹤林、渝贵界碑等。[15]

东溪古镇

东溪古镇位于綦江区南部,原名万寿场,始建于唐代。2005年,东溪古镇被命名为重庆历史文化名镇。[16]

著名人物

王良

万盛黑山谷风景万盛黑山谷风景王良(1905-1932),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著名将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3月,任红4军军长。1932年6月,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时壮烈牺牲,年仅27岁。[17]

霍锟镛

霍锟镛(1905-1931),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长。1931年,在安庆被捕后遭杀害。

霍步青

霍步青(1902-1933),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接待处主任。1932年,任中共宁清归特委书记,兼福建军区第三分区政委。1933年在在福建宁化牺牲。

刘子如

刘子如(1870-1949),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人士。1949年1月病逝,终年79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