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海底隧道

大连湾海底隧道

隧道全长 5.1千米
中文名 大连湾海底隧道
连接区域 大连东港商务区与钻石湾
票制票价 免费
车道规模 双向六车道
完工时间 2024年(以实际时间为准)
目录导航

工程概况

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4)大连湾海底隧道穿越黄海侧大连湾,连接大连市东港商务区与甘井子区钻石湾。项目起于大连湾南岸核心区四十二中学附近的解放路,经中南路、大岭、台子山至滨海北路,在黄白咀入海,在海上先后穿过大港航道、货轮一号锚地、甘井子航道、货轮二号锚地、大连湾航道,由金州新区西海屯登陆,经滨海路、金马路、东北大街后,终点与9号路相接。

大连湾海底隧道自东海头K6+400进洞,经岛上明挖暗埋段、敞开段于K11+260出隧道接跨海大桥,隧道全长4860m,设计为80km/h城市快速路,近期双向六车道,远期双向八车道(不设紧急停车带),结构外包宽度达43.6m,单孔行车孔跨度达17.55m,是世界上单孔跨度最大、结构外包尺寸最大的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仅次于在建的港珠澳大桥工程沉管隧道的第二长沉管隧道。

专家委员会

2019年4月23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PPP)项目专家委员会成立,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1]

专家组组长: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

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大洪

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林鸣

北京城建集团原副总工程师贺长俊

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原副总经理陈韶章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罗学富

交通部水运工程定额站原站长朱锡汇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总技术顾问李一勇

同济大学教授白云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宋向群

京都律师事务所(大连)主任华洋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宋金波

大连交通大学教授王峰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宋维佳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苏萍

辽宁海事局副处长尚远洋

大连安全科学研究院专家吕东生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设备管理部经理刘丽萍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魏立新

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站科长 谭翀[4]

设计情况

大连湾海底隧道设计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总体设计

依据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全线平面总体布置,隧道南端局部位于R=1200m平曲线上,其余部分均为直线。

大连湾海底隧道自东海头K6+400进洞,经岸上明挖暗埋段于K7+005进入沉管段,下穿大港航道和调整后的甘井子航道,然后在海中人工岛登陆,沉管段于K10+600结束。后经岛上明挖暗埋段、敞开段于K11+260出隧道接跨海大桥。隧道全长4860m,其中海中沉管段长3595m,岸上暗埋段长605m,岛上暗埋段长300m,岛上敞开段长360m。

横断面布置

隧道建筑限界宽17.25、高5m,路面横坡2%。管节横断面采用两孔单管廊布置,两侧为行车道孔,中间管廊分为三层,上部为排烟道、中间为安全通道、底部空间用于布置市政管线及隧道运营电缆设施。

建设历程

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3)2016年10月12日,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与中国交建联合体签订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PPP项目特许经营投资协议。[5]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施工。

2017年3月30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配套工程正式开工。[2]

2019年6月30日,干坞子项工程首座现浇沉箱开始浇注。[6]

2019年9月23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北岸海底基床抛石工序正式启动。[7]

2019年12月7日,大连湾海底隧道坞口区施工完成。[8]

2019年12月20日,北岸直立式围堰沉箱全部安装完成。[9]

2020年12月9日,历经17小时的连续作业,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北岸暗埋段实现精准对接。[10]

2021年11月11日,大连湾海底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全部完成,标志着海上沉管段与陆上现浇段的对接结构顶推试验正式启动。[11]

2022年3月28日,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E14管节安装成功。这是全线第一个曲线段管节,也是项目团队在3月安装的第二个管节,已安装管节长度达2443米。[12]

2022年5月11日,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首个全曲线管节E15用时13.5个小时成功安装完毕,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海底段里程达2591米。[13]

2022年8月5日,大连湾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18的安装成功,意味着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安装工程圆满收官。[14]

工程特点

项目地处北方寒冷地区,主体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对沉管预制的高耐久性海工混凝土要求高。项目包括沉管浮运安装、现浇暗埋段、透水构筑物防护等结构型式,涉及专业多、作业条件复杂。

海底隧道施工水域通航条件复杂,军用、货运、客运船舶进出频繁,施工时需进行多次航道转换。地质不均匀,需采用换填法处理,实现海底硬岩与局部软土地基刚度平缓过渡。工期仅50个月,对资源投入密度、时机和有效性都带来极大的挑战,对项目策划、组织与执行要求高。

与港珠澳大桥岛隧最终接头”吊装“不同,大连湾海底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顶推式最终接头,可以借助围堰止水形成干法施工条件,沉管外部加强混凝土套筒,对接时用千斤顶将沉管从套筒内顶出实现精准对接。[15]

工程意义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为破解大连C字形空间结构所形成的交通瓶颈,以PPP模式建造的辽宁省重大工程项目,为大连新增了一条纵贯南北、连接“一核”(东部核心区)和“一极”(金普新区)的快速通道,对解决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交通不畅,推动钻石港湾和两岸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