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 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制订原则
学习要求:掌握临床疾病诊断、临床监护与药物治疗的关系,药动学和药效学、遗传学等因素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以及循证思想对药物治疗决策的意义。熟悉影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制订的因素,临床监护的要点,药动学的模型及常见参数,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遗传多态性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药物治疗过程中循证医学的应用。
重点内容:药物治疗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及其效果评估;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监护的实施;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遗传变异对药物治疗的影响;孕妇、小儿及老年人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监测;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
人类对人体自身及其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决定了医学的发展进程。医学模式是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合,是一种意识形态,决定着人们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某种医学模式的意识渗透于公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全部过程中,也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医学工作者的医疗全过程。
本教材根据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教学的需要进行编写,力求内容新、条目清楚、重点突出。本书共二十章,每章(节)前均明确提出学习要求及重点内容,部分章(节)后简要概括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及最新的研究方向,最后附有全章(节)内容的英文小结、复习思考题及临床病例讨论,以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各章的学习要点,了解最近的药物治疗动态,灵活运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拓宽学员的视野,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教材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包括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制订原则(临床诊断、临床监护、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治疗,特殊人群、药物警戒、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着重介绍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合理用药及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管理与临床应用。第二篇各论第四至二十章,根据临床专科分别介绍各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简述了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重点阐述如何根据发病机制、药物特性合理选用药物和制定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常用药物的应用及其评价、药物治疗策略。
本书对常见的疾病名称、药品名称、专业名词和术语标注了英文,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英文词汇,阅读相关英文资料。药品名称均采用药品通用名称,并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这本书不是法典,仅为教材。在学习、参考本教材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书中的内容,要把书上的知识与具体的患者、疾病、临床表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特别是涉及具体药品的用法、用量时,应严格按照药典、药品说明书及患者个体情况而定,避免生搬硬套。
全书共有42位编者参加编写,由胡晋红、蔡溱、孙华君统一审改,历时两年完成。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各编者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本书也参考引用了国内外一些相关书籍和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科学技术及制药产业发展迅速,药物治疗学涉及专业知识广泛,编写人员专业领域各不相同且编审时间仓促,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姜远英,男,1963年1月生,籍贯山东莱阳,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1988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现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药学实践”杂志主编,“药学教育”杂志编委,“药学学报”编委,“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编委等职。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研究,以寻找抗耐药真菌新靶点,并研究化合物和天然植物成分对真菌多药抗药蛋白的抑制作用。所率课题组已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负责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已发表科研文章130多篇,其中SCI论文35篇,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编写著作13部;获上海市药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完成人),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2和第4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