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乡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北部,地处黄河故道,北邻山东省单县,是河南省林业精品示范乡,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乡。
田庙乡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虞单(单县)亳(亳州)公路穿境而过,北通山东,南与310国道、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相连,距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黄金十字架20公里。现已开通光缆程控电话5000门,可拨打国内国际长途。田庙乡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产酥梨、苹果、桃、杏、李子、甜柿等优质水果。该乡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虞国花木兰牌酥梨荣获“99昆明世博会大奖”。
田庙乡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深厚。该乡有蓄水面积18.8平方公里的石庄水库、花果飘香的万亩梨园、巍峨葱茏的故道大堤和历史上子路居住过的古村寨寓贤集,春季花海如潮,夏日渔舟唱晚,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舞银蛇,既可投资置业,又宜旅游观光。
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
近年来,田庙乡党委、乡政府根据本乡地处黄河故道滩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以林果业为主导,棉花、西瓜、花生、莲藕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创造林业精品,培植绿色财源,发动和组织群众发展林果业。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70%%,拥有林果面积4.2万亩,其中速生杨面积2万多亩,在黄河故道中心建立起长10多公里的防风林带,真正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在林间大力发展土鸡散养,年出栏肉、蛋鸡20多万只。中国林科院在该乡建有2000亩的速生杨繁育基地。2001年,田庙乡中兴苗木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株中华红叶杨,2007年3月被国家农业局科技司认定为杨树新品种,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株高大乔木彩叶树种。目前,该乡“中华红叶杨”品牌已经注册,并得到了大力推广。
田庙乡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目前已建成了刘杨庄、后刘、关庄、崔庄、寓贤集、石庄6个林果专业村,各类果树面积2.2万多亩,其中优质酥梨面积1.2万多亩。2004年,田庙乡被商丘市委、市政府确定为5类10大基地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有梨、苹果、桃、杏、李子、柿子、枣、石榴、葡萄、樱桃等10大类80多个品种,囊括了北方平原地区所有的水果品种,年产各类鲜果5万吨。2006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依据实验、示范、推广的生产步骤,配套建设了水果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组建果树协会和销售公司等服务机构,实现了林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商丘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3块牌子,使该乡进一步提高了水果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生态旅游业取得成效 田庙乡党委、乡政府,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果、林、水“三点一线”生态旅游产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旅游开发进一步拉动该乡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发展的进程。 “三点”即果、林、水。 “果”:该乡有2.2万亩果园,春暖花开之时,杏花、桃花、梨花等果树的花期长、品种多,每年都会吸引周边地区近万人前来赏花游玩。从春季樱桃成熟到初冬时节,该乡鲜果不断,特别是在金秋时节,百果飘香,把许多城里人召唤到果园,享受亲自采摘鲜果的乐趣。 “林”:沿黄河大堤一带2万多亩防护林行走,幽静的林间小路和行行绿树陪伴着蜿蜒盘旋的黄河大堤肆意张扬,春季蕾芽初吐,觅新绿结伴踏春。 “水”:该乡有一座水域面积达5000亩的水库,水库边有码头、游船,有餐饮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水清澈见底,小鱼畅游,风光旖旎。在黄河故道滩区,有一个大型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占地200亩,现有鱼塘20个,养殖的观赏鱼品种有红草、锦鲤、狮子头、望天、水泡、鹤顶红、虎头、花狮等几十个高档品种,成品鱼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徐州等大中城市。 田庙乡党委、乡政府把“三点一线”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强乡富民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游赏品位,打造旅游品牌。他们计划在万亩果园的中心点建设高标准观光台一座(观光台下建设调温保鲜库),以满足游人俯瞰花海的需求;以黄河故道大堤为中心带,建设林间鹅卵石小路和休憩凉亭;进一步完善水库娱乐服务设施,增设水上娱乐项目,健全水上安全救护措施。同时,加强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之真正成为田庙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
来源: 商丘报业网——京九晚报 作者: 文/晚报记者 郭跃旗 图/晚报首席记者 傅青 |